【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从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等都离不开显示技术。显示面板中显示像素的发光均是由像素驱动电路来驱动的,同时,液晶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的发光也需要由背光驱动电路来驱动。现有的像素驱动电路或背光驱动电路中通常引入驱动晶体管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与驱动晶体管所形成的驱动电流息息相关,通过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大小即可控制驱动发光元件的发光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而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但是,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容易受到驱动电路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栅极电压稍有波动就会引起驱动晶体管所形成的驱动电流的变化,进而使得发光元件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二电源信号线、多个驱动子电路和发光元件;一个驱动子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一节点,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n各所述驱动子电路还分别包括:/n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n不同的所述驱动子电路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向所述开关模块发送的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不同的显示灰阶下,所述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不同,且所述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二电源信号线、多个驱动子电路和发光元件;一个驱动子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一节点,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
各所述驱动子电路还分别包括: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端;
不同的所述驱动子电路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向所述开关模块发送的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不同的显示灰阶下,所述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不同,且所述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显示灰阶成正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第一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第二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同时导通或同时截止;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均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均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的宽度相等且均大于2μm,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的长度相等且均大于4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形成第一网格结构,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形成第二网格结构;
所述第一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子网格,一个所述第一子网格环绕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所述第二网格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子网格,一个所述第二子网格环绕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元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MiniLED或MicroLE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背光驱动电路,或者,所述驱动电路为像素驱动电路。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驱动电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强,王丽花,马从华,孙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