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09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包括护套本体、连接插套和耳镜杆,护套本体包括圆筒套以及圆筒套外壁上延伸的伞状套,伞状套将圆筒套分隔为用于伸入耳朵内部的上部套和下部套,所述耳镜杆的顶部延伸有插入杆,所述连接插套的顶部延伸有用于插入圆筒套内的插入套,连接插套扣装在耳镜杆的顶端,所述插入杆的顶端依次穿过连接插套和插入套,并延伸至圆筒套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既方便组装,也利于拆卸,能够限制耳镜杆的进一步深入,有效避免耳镜过度深入人体耳道内而伤害到耳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
本技术涉及护套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
技术介绍
耳镜是对外耳道、鼓膜、中耳等进行检查或手术评估的一种腔镜仪器,耳镜的自由端自带光源和用于拍摄的摄像头。耳镜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股室、后股室等,及时发现中耳病变,降低病变复发率。优势在于无创伤、耳内图像分辨率高、照明功能较高、诊断率高,可使临床医师掌握具体的耳内细微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然而,目前现有的耳镜因缺乏对人耳内部可靠的保护设施,导致耳镜进入人耳后,若操作失误则极容易引起耳镜过度深入人体耳道,从而伤害耳朵内部,无法有效避免现有耳镜对人耳造成伤害,从而导致耳镜的使用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直接在耳镜的前端套装软性材料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套装位置不易确定,另外为了避免保护套相对耳镜产生位移,保护套需要紧紧包覆在耳镜上,这样一来,使用完成后不方便将保护套从耳镜上拆卸下来,不利于消毒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包括护套本体、连接插套和耳镜杆,护套本体包括圆筒套以及圆筒套外壁上延伸的伞状套,伞状套将圆筒套分隔为用于伸入耳朵内部的上部套和下部套,所述耳镜杆的顶部延伸有插入杆,所述连接插套的顶部延伸有用于插入圆筒套内的插入套,连接插套扣装在耳镜杆的顶端,所述插入杆的顶端依次穿过连接插套和插入套,并延伸至圆筒套的顶端。优选的,所述连接插套上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U型缺口槽,U型缺口槽的开口朝下,U型缺口槽将连接插套分为两个圆弧套壳,圆弧套壳的内壁下端设置有圆弧凸条,所述耳镜杆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圆弧凸条嵌装的圆环扣槽。优选的,所述连接插套采用透明塑料套。优选的,所述护套本体采用硅胶一体成型制成。优选的,所述圆筒套内壁顶端还延伸有凸出套圈,凸出套圈的下端面与插入套的顶部端面接触。优选的,所述凸出套圈的内部直径小于插入套的内壁直径。优选的,所述圆筒套的顶部外壁还设置有插入锥部。优选的,所述耳镜杆的外壁上套装有用于手拿握的耳镜软套,耳镜软套上圆周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平面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前,先将圆筒套紧紧包覆在连接插套的插入套上,然后,将连接插套嵌装在耳镜杆的顶部,使用时,将圆筒套插入耳道内一定深度后,伞状套就会与人耳接触,从而限制圆筒套的进一步深入,有效避免耳镜过度深入人体耳道内而伤害到耳蜗,使用完成后,手握连接插套,将其与耳镜杆顶部拔下,即可进行消毒处理,操作使用方便,能够轻松将护套本体与耳镜杆分离;连接插套上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U型缺口槽,U型缺口槽的开口朝下,U型缺口槽将连接插套分为两个圆弧套壳,圆弧套壳的内壁下端设置有圆弧凸条,耳镜杆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圆弧凸条嵌装的圆环扣槽,结构设计合理,既方便组装,也利于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中护套本体与连接插套组装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中护套本体与连接插套组装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中护套本体与连接插套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套本体,11-伞状套,12-圆筒套,13-凸出套圈,2-连接插套,21-U型缺口槽,22-插入套,23-圆弧凸条,3-耳镜杆,31-圆环扣槽,32-插入杆,4-耳镜软套,41-平面条槽,5-数据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包括护套本体1、连接插套2和耳镜杆3,护套本体1包括圆筒套12以及圆筒套12外壁上延伸的伞状套11,伞状套11将圆筒套12分隔为用于伸入耳朵内部的上部套和下部套,所述耳镜杆3的顶部延伸有插入杆32,所述连接插套2的顶部延伸有用于插入圆筒套内的插入套22,连接插套2扣装在耳镜杆3的顶端,所述插入杆32的顶端依次穿过连接插套2和插入套22,并延伸至圆筒套12的顶端。很显然,耳镜杆3的内部采用现有技术的耳镜结构,在插入杆32的自由端内部应当具有光源和用于拍摄的摄像头,耳镜杆3的尾部连接有数据线5。所述连接插套2上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U型缺口槽21,U型缺口槽21的开口朝下,U型缺口槽21将连接插套2分为两个圆弧套壳,圆弧套壳的内壁下端设置有圆弧凸条23,所述耳镜杆3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圆弧凸条23嵌装的圆环扣槽31。结构设计合理,既方便组装,也利于拆卸。所述连接插套2采用透明塑料套。所述护套本体1采用硅胶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圆筒套12内壁顶端还延伸有凸出套圈13,凸出套圈13的下端面与插入套22的顶部端面接触。所述凸出套圈13的内部直径小于插入套22的内壁直径。凸出套圈13用于包覆在插入杆32的顶部外壁上,仅仅通过凸出套圈13与插入杆32接触,接触面积较小,摩擦阻力不大,只需将连接插套2与耳镜杆3拆离,即可轻松取下整个护套本体1。所述圆筒套12的顶部外壁还设置有插入锥部。方便圆筒套12插入人体的耳道内。所述耳镜杆3的外壁上套装有用于手拿握的耳镜软套4,耳镜软套4上圆周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平面条槽41。平面条槽41能够与手指接触面积更大,便于操作人员拿握,有利于提高拿握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前,先将圆筒套12紧紧包覆在连接插套2的插入套22上,然后,将连接插套2嵌装在耳镜杆3的顶部,使用时,将圆筒套12插入耳道内一定深度后,伞状套11就会与人耳接触,从而限制圆筒套12的进一步深入,有效避免耳镜过度深入人体耳道内而伤害到耳蜗,使用完成后,手握连接插套2,将其与耳镜杆3顶部拔下,即可进行消毒处理,操作使用方便,能够轻松将护套本体1与耳镜杆3分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本体(1)、连接插套(2)和耳镜杆(3),护套本体(1)包括圆筒套(12)以及圆筒套(12)外壁上延伸的伞状套(11),伞状套(11)将圆筒套(12)分隔为用于伸入耳朵内部的上部套和下部套,所述耳镜杆(3)的顶部延伸有插入杆(32),所述连接插套(2)的顶部延伸有用于插入圆筒套内的插入套(22),连接插套(2)扣装在耳镜杆(3)的顶端,所述插入杆(32)的顶端依次穿过连接插套(2)和插入套(22),并延伸至圆筒套(12)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本体(1)、连接插套(2)和耳镜杆(3),护套本体(1)包括圆筒套(12)以及圆筒套(12)外壁上延伸的伞状套(11),伞状套(11)将圆筒套(12)分隔为用于伸入耳朵内部的上部套和下部套,所述耳镜杆(3)的顶部延伸有插入杆(32),所述连接插套(2)的顶部延伸有用于插入圆筒套内的插入套(22),连接插套(2)扣装在耳镜杆(3)的顶端,所述插入杆(32)的顶端依次穿过连接插套(2)和插入套(22),并延伸至圆筒套(12)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套装的耳镜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套(2)上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U型缺口槽(21),U型缺口槽(21)的开口朝下,U型缺口槽(21)将连接插套(2)分为两个圆弧套壳,圆弧套壳的内壁下端设置有圆弧凸条(23),所述耳镜杆(3)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圆弧凸条(23)嵌装的圆环扣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视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