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应琴专利>正文

一种护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97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护头枕,涉及婴幼儿护具技术领域,包括支撑骨架,套设于支撑骨架外侧的防撞层,以及套设于防撞层外侧的外层布套;支撑骨架包括支撑骨架本体,以及位于支撑骨架本体两端的支撑骨架第一端与支撑骨架第二端,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构成开口部;所述防撞层为圆管状结构;所述外层布套上设置有第一拉链、肩带以及后脑支撑结构;所述后脑支撑结构横向分布于所述外层布套的上部,所述后脑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层布套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护头枕,通过将支撑骨架设置为开口框架式结构,并将防撞层设置为圆管状结构,从而减少了对防撞层进行组装的步骤,降低了对防撞层进行组装的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头枕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护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护头枕。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刚会坐以及学步期的幼儿摔倒,有人专利技术了护头枕。随着年轻一代新妈妈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繁忙,幼儿防护市场也越来越繁盛,护头枕也在近几年顺势成长为热门幼儿防护产品。目前护头枕内部是一个闭合的框架,生产时要先把防撞层缠绕在该闭合框架上,或者是把圆柱状防撞层侧面剖开穿在框架上,再用胶布缠绕等方式固定,最后再套上外层布套;其中固定防撞层这一步是非常繁琐的,导致护头枕的组装过程费时,所以有必要改进设计一款方便组装的护头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的护头枕组装过程繁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护头枕,包括支撑骨架,套设于所述支撑骨架外侧的防撞层,以及套设于所述防撞层外侧的外层布套;所述支撑骨架包括支撑骨架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骨架本体两端的支撑骨架第一端与支撑骨架第二端,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构成开口部;所述防撞层为圆管状结构;所述外层布套上设置有第一拉链、肩带以及后脑支撑结构;所述后脑支撑结构横向分布于所述外层布套的上部,所述后脑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层布套相连。可选地,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上端。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均向后弯折,所述支撑骨架的上部向后弯折后的结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0°~90°。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均向前弯折,形成侧脑支撑骨架。可选地,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后脑支撑骨架,所述后脑支撑骨架与所述支撑骨架本体卡扣连接;所述防撞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后脑支撑骨架相适配的第三通孔;所述外层布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后脑支撑骨架相适配的第四通孔。可选地,所述后脑支撑骨架的两端均连接有卡箍,所述后脑支撑骨架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支撑骨架本体相连。可选地,所述防撞层包括套设于所述后脑支撑骨架外侧的后脑防撞层,所述后脑防撞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后脑支撑骨架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可选地,所述外层布套包括套设于所述后脑防撞层外侧的后脑外层布套,所述后脑外层布套上设置有第二拉链以及与所述后脑支撑骨架相适配的第二通孔。可选地,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下端。可选地,所述外层布套的下方连接有连接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护头枕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护头枕,一方面通过将支撑骨架设置为开口框架式结构,并将防撞层设置为圆管状结构,从而减少了对防撞层进行组装的步骤,降低了对防撞层进行组装的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又通过在外层布套上设置后脑支撑结构,使得该后脑支撑结构在对幼儿后脑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能够阻止支撑骨架变形,从而提高护头枕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简图一;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层的结构简图一;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外层布套的结构简图一;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护头枕的结构简图一;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简图二;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护头枕的结构简图二;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护头枕的结构简图三;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简图三;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外层布套的结构简图二;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护头枕的结构简图四;图11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简图四;图12为图11中支撑骨架的爆炸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撞层的结构简图二;图14为本技术所述的外层布套的结构简图三;图15为本技术所述的后脑防撞层与后脑外层布套的结构简图;图16为本技术所述的护头枕的结构简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骨架;11-支撑骨架第一端;12-支撑骨架第二端;13-侧脑支撑骨架;14-支撑骨架本体;15-后脑支撑骨架;151-卡箍;2-防撞层;21-后脑防撞层;22-第一通孔;23-第三通孔;3-外层布套;31-第一拉链;32-肩带;33-后脑支撑结构;34-连接带;35-后脑外层布套;36-第二拉链;37-第二通孔;38-第四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为解决目前护头枕组装过程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护头枕,参见图1~图3所示,该护头枕包括支撑骨架1,套设于支撑骨架1外侧的防撞层2,以及套设于防撞层2外侧的外层布套3;其中支撑骨架1用于起支撑作用,本申请中的支撑骨架1为开口式框架结构,即该支撑骨架1包括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固件第二端12之间不相连接,从而使得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构成开口部;本文中将支撑骨架1的两个端部分别命名为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仅为了便于对支撑骨架1的结构进行描述,并不代表二者结构或功能上有所区别。本申请优选支撑骨架1的材质优选PP、ABS等塑料;本申请进一步优选该支撑骨架1为空心结构。防撞层2用于起缓冲作用,从而对幼儿的身体进行保护,该防撞层2宜选用柔软、具有弹性的材质,本申请优选该防撞层2的材质为珍珠棉、海绵、PU等发泡软绵;该防撞层2为圆管状结构。由于本申请中的支撑骨架1为开口式框架结构,即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不相连,将防撞层2与支撑骨架1进行组装时,将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中的一个从防撞层2的一端穿入,即可完成防撞层2与支撑骨架1的组装,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减少组装步骤,极大的提高组装效率。套设于防撞层2外侧的外层布套3一方面用于对防撞层2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对该外层布套3的颜色、图案等进行设计,提高护头枕的美观度,增加护头枕对幼儿的吸引度;该外层布套3上设置有第一拉链31和肩带32,其中第一拉链31的设置主要为便于对该外层布套3进行组装,肩带32用于使幼儿将该护头枕背在后背上。由于支撑骨架1设置有开口部,为了增加护头枕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中的外层布套3上还设置有后脑支撑结构33;该后脑支撑结构33沿外层布套3的横向进行分布,且该后脑支撑结构33位于外层布套3的上部,以便于幼儿摔倒时,该后脑支撑结构33能够对幼儿的后脑进行支撑保护;后脑支撑结构33的两端均与外层布套3相连,以便于通过该支撑结构33的连接作用来限制支撑骨架1的变形范围,从而增加护头枕结构的稳定性。支撑结构33的形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如圆环状、条状等。其中支撑结构33的数量可以根据外层布套3的尺寸而定,本申请优选支撑结构33的数量为两个。为保证后脑支撑结构33对幼儿后脑的保护作用,后脑支撑结构33内部填充有材质为珍珠棉、海绵、PU等发泡软绵,以增加缓冲作用。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套设于所述支撑骨架(1)外侧的防撞层(2),以及套设于所述防撞层(2)外侧的外层布套(3);/n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支撑骨架本体(14),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骨架本体(14)两端的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12)构成开口部;/n所述防撞层(2)为圆管状结构;/n所述外层布套(3)上设置有第一拉链(31)、肩带(32)以及后脑支撑结构(33);所述后脑支撑结构(33)横向分布于所述外层布套(3)的上部,所述后脑支撑结构(33)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层布套(3)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1),套设于所述支撑骨架(1)外侧的防撞层(2),以及套设于所述防撞层(2)外侧的外层布套(3);
所述支撑骨架(1)包括支撑骨架本体(14),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骨架本体(14)两端的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支撑骨架第二端(12),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12)构成开口部;
所述防撞层(2)为圆管状结构;
所述外层布套(3)上设置有第一拉链(31)、肩带(32)以及后脑支撑结构(33);所述后脑支撑结构(33)横向分布于所述外层布套(3)的上部,所述后脑支撑结构(33)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层布套(3)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支撑骨架(1)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12)均向后弯折,所述支撑骨架(1)的上部向后弯折后的结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0°~9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第一端(11)与所述支撑骨架第二端(12)均向前弯折,形成侧脑支撑骨架(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琴
申请(专利权)人:王应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