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94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囊模块,包括一第一气囊单元、一第二气囊单元、一第三气囊单元、一第一连接单元以及一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设置在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以及第三气囊单元的第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以及第三气囊单元的第二侧的中间部位。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以及第三气囊单元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是相对的两侧。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泄气开孔,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二充泄气开孔。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以及第三气囊单元彼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囊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气囊单元的气囊模块。
技术介绍
传统气囊模块,会利用魔鬼毡或是其他黏贴性的固定单元设置在气囊模块进行固定。但是受力的时候,这类设置在底部的连接单元容易因为分向受力过大而脱落。而使得气囊模块容易在装置中滑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容易在装置内滑动的气囊模块,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单元的气囊模块包括:一第一气囊单元;一第二气囊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单元;一第三气囊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一第一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一第一侧的中间部位;以及一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一第二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侧是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泄气开孔,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二充泄气开孔,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彼此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半侧气囊部、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半侧气囊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半侧气囊部、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半侧气囊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半侧气囊部、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半侧气囊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是相连接的,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是相连接的。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充泄气开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或是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充泄气开孔设置在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或是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是一拉链、一魔鬼毡或是一钮扣,所述气囊模块与另一气囊模块并排设置,而且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是一拉链时,所述气囊模块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或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相邻的所述另一气囊模块的一第一连接单元或一第二连接单元互相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是不同的连接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是相同的连接单元。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分解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多个气囊模块并排连接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多个气囊模块并排连接的另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所公开有关“气囊模块”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侧视图。气囊模块1包括一第一气囊单元11、一第二气囊单元12、一第三气囊单元13、一第一连接通孔单元14、一第二连接通孔单元15、一第一连接单元16以及一第二连接单元17。第二气囊单元12连接第一气囊单元11,第三气囊单元13连接第二气囊单元12。也就是,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是沿着一个方向依序连接的。再者,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彼此之间是连通的。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中的空气或是液体,可以通过第一气囊单元11、一第二气囊单元12之间的第一连接通孔单元14,第二气囊单元12、第二气囊单元13之间的第二连接通孔单元15在多个气囊单元之间流动。第一连接单元16设置在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的第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连接单元17设置在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的第二侧的中间部位。第一连接单元16以及第二连接单元17是设置在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上下两侧之间的中间部位。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是相对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6以及第二连接单元17是设置在气囊模块1的两侧,用于横向连接其他的气囊模块。第一气囊单元11包括一第一充泄气开孔11H。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二充泄气开孔13H。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三气囊单元13彼此连通。此外,第一气囊单元11、第二气囊单元12以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单元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气囊单元;/n一第二气囊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单元;/n一第三气囊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气囊单元;/n一第一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一第一侧的中间部位;以及/n一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一第二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侧是相对两侧;/n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泄气开孔,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二充泄气开孔,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彼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单元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气囊单元;
一第二气囊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单元;
一第三气囊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气囊单元;
一第一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一第一侧的中间部位;以及
一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一第二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侧是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泄气开孔,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二充泄气开孔,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以及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彼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半侧气囊部、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半侧气囊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紧密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半侧气囊部、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半侧气囊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二半侧气囊部的周围,所述第二气囊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紧密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一第一半侧气囊部、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半侧气囊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气囊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黛富妮家饰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