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94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目标有限元模型;S2、施加[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确定吊杆索力的方法包括正装—倒拆法、影响矩阵法、刚性支承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内力平衡法、刚性吊杆法、弯曲能量最小法以及弯矩最小法等。其中影响矩阵法是通过建立受调向量、施调向量与影响向量间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得到调整索力值使吊杆最终达到预定目标索力。在施工中,由于千斤顶张拉控制精度不够、丝扣锚固导致吊杆回弹等因素,导致在索力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奇异矩阵,奇异矩阵即行列式结果为0,不能得到逆矩阵,使得后续无法计算,从而按照设计索力张拉不能得到与目标索力完全一致的索力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影响矩阵法计算时容易出现奇异矩阵从而无法得到与目标所里完全一致索力值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对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有限元模型,所述目标有限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对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有限元模型,所述目标有限元模型与第一次现场张拉情况协调一致;/nS2、在所述目标有限元模型中对每根吊杆施加设计索力[F

【技术特征摘要】
1.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对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进行调整,获得目标有限元模型,所述目标有限元模型与第一次现场张拉情况协调一致;
S2、在所述目标有限元模型中对每根吊杆施加设计索力[F0],计算得到每根吊杆张拉后的索力[F5];
S3、通过公式[δ5]=[F5]-[F0]计算得到误差矩阵,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误差率矩阵;
S4、选择所述误差率矩阵中绝对值最大的吊杆A,获取单位张拉力f5并施加在每根吊杆上,所述单位张拉力f5为所述吊杆A的索力F5A的5%-30%;
S5、计算得到每根吊杆在所述单位张拉力f5作用下的索力值,获得影响矩阵[C5];
S6、通过公式[ξ5]=[C5]-1[δ5]计算得到索力修正矩阵,通过公式[F6]=[F5]+f5[ξ5]计算得到修正后吊杆的索力矩阵,其中[C5]-1为所述影响矩阵[C5]的逆矩阵;
S7、在所述目标有限元模型中对每根的吊杆施加[F6]作为张拉力,计算得到每根吊杆张拉后的索力[T5],通过公式[δ6]=[F6]-[T5]计算得到误差矩阵,通过公式得到误差率矩阵;
S8、判断所述误差率矩阵中绝对值最大的数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精度范围,若不满足,重复步骤S4~S8,直至满足所述第一预设精度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张拉力f5为所述吊杆A的索力值F5A的10%~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索力调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测量第一次张拉现场的实测索力[F1]并建立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
S12、并在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中的每根吊杆上施加所述实测索力[F1],计算得到每根吊杆的计算索力矩阵[T1];
S13、通过公式[δ1]=[F1]-[T1]计算得到误差矩阵,通过计算得到误差率矩阵;
S14、选择所述误差率矩阵中绝对值最大的吊杆B,获取单位张拉力f1并施加在每根吊杆上,所述单位张拉力f1为所述吊杆B的实测索力F1B的5%-30%;
S15、计算得到每根吊杆在所述单位张拉力f1作用下的索力值,获得影响矩阵[C1];
S16、通过公式[ξ1]=[C1]-1[δ1]计算得到索力修正矩阵,通过公式[F2]=[F1]+f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蛟向敏孟庆峰郭强高明慧杨从娟杨惠王兴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