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指一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半导体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们对加工食品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致使全球食源性疾病的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亿人因食物污染而致病。其中,由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患者人数居于首位,是目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健康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约有六分之一的人口患有食源性疾病。因此,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有几十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食物中毒是由食物中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鉴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问题,亟需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生物传感器作为新型的检测手段,具有方便、省时、精度高、设备简单、价廉,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并且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也很简便,亦不会造成污染,可实现现场大通量样品的检测。有专利及文献报道,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光纤生物传感器、荧光传感器、DNA传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制备Er/Tm/Yb共掺杂B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Er/Tm/Yb共掺杂Bi2MoO6纳米粒子;
1.1将一定量的Er2O3、Tm2O3、Yb2O3在90℃水浴加热条件下溶于50mL稀硝酸溶液(1mol/L)中以获得硝酸盐溶液,待其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记为A溶液;
1.2将2.5mmol的Bi(NO3)3·5H2O溶于A溶液,磁力搅拌至溶解完全得到B溶液;将1.25mmol的Na2MoO4·2H2O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至溶解完全得到C溶液,再将C溶液逐滴滴加至B溶液得到D溶液,经磁力搅拌20min之后用2mol/L的NaOH溶液调节D溶液的pH值至5.5获得乳白色沉淀,随后将该乳白色沉淀转移到80℃的恒温水浴锅中磁力搅拌2h,并将水浴搅拌后的沉淀洗涤后于80℃条件下在鼓风干燥箱中过夜干燥12h,研磨后置于600℃的马弗炉中煅烧4h,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研磨所得到的产物为Er/Tm/Yb共掺杂Bi2MoO6粉体,记为BMO-1:
步骤2、制备纳米金颗粒
将98mL去离子水加入双颈烧瓶中,再加入2mL浓度为50mmol/L的HAuCl4溶液使最终HAuCl4溶液的浓度为1mmol/L;将冷凝器、玻璃塞分别连接到双颈烧瓶的两个颈上,在120℃的油浴锅中边搅拌边回流;当溶液开始回流时,取下玻璃塞迅速加入10mL浓度为38.8mmol/L的柠檬酸钠溶液,使溶液颜色在1min内由浅黄色变为酒红色,随后继续回流20min,最后关闭加热源使其在搅拌中冷却至室温,存放4℃冰箱中以备待用;
步骤3、构建生物传感器工作电极
3.1称取一定量的BMO-1样品,加入5mL去离子水配置成一定浓度的BMO-1溶液,在40℃条件下超声溶解60min,之后在研钵中研磨30min使BMO-1粉体形成均匀的悬浮液,无细小颗粒感;取10μL所述的均匀悬浮液滴涂于ITO电极上,在常温无风处自然干燥,然后550℃条件下煅烧2h,煅烧完毕后样品随炉自然冷却,得到BMO-1/ITO电极;
3.2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将Ag2S沉积到BMO-1/ITO电极上,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4μL浓度为0.1mol/L的TGA滴涂到煅烧后的BMO-1/ITO电极表面并自然干燥,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表面,将4μL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滴涂到电极表面并在黑暗条件下干燥,最后将4μL浓度为0.2mol/L的Na2S溶液滴涂到以上电极表面使Ag2S在室温下全面生长,用去离子水清洗电极除去多余的Ag2S,制备得到Ag2S/BMO-1/ITO电极;
3.3将10μL制备好的AuNPs溶液滴涂到Ag2S/BMO-1/ITO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洪顺,李雪莲,朱良良,丁超,侯红漫,张公亮,毕景然,闫爽,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