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剪力墙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21999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模板,该建筑用剪力墙模板包括槽形模块、螺栓或插销或丝扣等紧固件。建筑用槽形模块端部有连接条定位件。建筑用剪力墙模板由两块或两块以上彼此连接的槽形模块拼装而成,槽形模块之间通过螺栓或插销或丝扣等紧固件连接。所述的建筑用剪力墙两侧模板之间由横向拉结钢筋或横向拉结螺栓拉结,横向拉结钢筋或横向拉结螺栓上有定位套筒。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两侧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时,需要使用到多个横向拉结钢筋或横向拉结螺栓,采用横向拉结钢筋或横向拉结螺栓的设置其固定方式较为繁琐,降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模板(1),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模板(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两侧模板(1)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件,每个所述固定件均包括同时穿设且滑动连接于两侧模板(1)上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上且位于杆体(11)的中部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套筒(111),所述杆体(11)的两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移动筒(112),所述套筒(111)与两侧移动筒(1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16),所述第一弹簧(116)的一端连接至套筒(111)上,另一端里连接至移动筒(112)上,所述第一弹簧(116)套设于杆体(11)上,两侧所述移动筒(1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模板(1),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模板(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两侧模板(1)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件,每个所述固定件均包括同时穿设且滑动连接于两侧模板(1)上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上且位于杆体(11)的中部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套筒(111),所述杆体(11)的两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移动筒(112),所述套筒(111)与两侧移动筒(1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16),所述第一弹簧(116)的一端连接至套筒(111)上,另一端里连接至移动筒(112)上,所述第一弹簧(116)套设于杆体(11)上,两侧所述移动筒(112)上分别用于与两侧模板(1)相对的面抵接,所述杆体(11)的两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抵接筒(113),两侧所述抵接筒(113)分别用于与两侧模板(1)相背离的面抵接,所述抵接筒(113)上设置有用于将抵接筒(113)固定至杆体(11)上任意位置的第一固定件,两侧所述抵接筒(113)上均铰接设置有支撑杆(114),所述支撑杆(114)远离抵接筒(113)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用于支撑至地面上的支撑板(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1)的两端与移动筒(112)之间均设置有风琴管(12),所述风琴管(12)与杆体(11)同轴设置,所述风琴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套筒(11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移动筒(112)上,所述第一弹簧(116)位于所述风琴管(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筒(112)和抵接筒(113)均包括两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拼接条(13),每个所述拼接条(13)均呈与杆体(11)外壁贴合的弧形状设置,每个所述拼接条(1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131),所述移动筒(112)和抵接筒(113)的两个拼接条(13)相对的连接板(13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簧(132),所述第二弹簧(1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相对的两个连接板(1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筒(112)和抵接筒(113)的两个拼接条(13)相对的连接板(131)之间均设置有导向杆(133),所述导向杆(1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一侧连接板(131)上,另一端穿设且滑动连接于另一侧连接板(131)上,所述第二弹簧(132)套设于所述导向杆(133)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胡远志,程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环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