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叠合剪力墙,特别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叠合剪力墙结构加工、安装精度要求低,预制墙侧面可不出筋,借助空腔实现相邻预制空心墙板的连接,可实现预制墙生产阶段边模不开孔,模具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是一类适用于我国住宅建筑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代表性体系有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等。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中预制墙在非边缘构件位置连接时,现行国家规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和多地地方标准均仅考虑预制墙最外侧钢筋桁架对预制混凝土壁板抵抗空腔内后浇混凝土浇筑侧模压力的贡献,多要求预制墙最外侧钢筋距预制墙侧面的距离不应大于250mm,直接影响空腔内竖向接缝水平连接钢筋的现场穿设。现有构造需在预制墙之间设置宽度不小于200mm的竖向后浇段,以穿设水平钢筋,竖向后浇段内需配置竖向钢筋及箍筋。竖向后浇段内水平连接钢筋、竖向钢筋及箍筋密集,且水平连接钢筋需穿过竖向接缝两侧预制墙的钢筋桁架,导致现场水平连接钢筋穿设困难、工效低,竖向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相邻的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结构相同,均包括前后两层预制混凝土壁板(11),两预制混凝土壁板(11)之间形成空腔(12),其特征在于,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在剪力墙非边缘构件区域相连接,二者之间竖向接缝位置仅设置毫米或者厘米级的安装缝(3),所述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的空腔(12)内均设置钢筋桁架(13)和水平分布钢筋(17),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中最接近的两钢筋桁架(13)之间形成内部大空腔,在该内部大空腔内设置水平连接钢筋成型钢筋笼(4)实现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内水平分布钢筋(17)的搭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相邻的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结构相同,均包括前后两层预制混凝土壁板(11),两预制混凝土壁板(11)之间形成空腔(12),其特征在于,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在剪力墙非边缘构件区域相连接,二者之间竖向接缝位置仅设置毫米或者厘米级的安装缝(3),所述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的空腔(12)内均设置钢筋桁架(13)和水平分布钢筋(17),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中最接近的两钢筋桁架(13)之间形成内部大空腔,在该内部大空腔内设置水平连接钢筋成型钢筋笼(4)实现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内水平分布钢筋(17)的搭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中最接近的两钢筋桁架(13)距安装缝(3)的距离均不小于450mm,所述安装缝(3)的宽度为10~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借助竖向接缝定型模具(5)提高预制墙预制混凝土壁板(11)端部悬臂段承担空腔(12)内后浇混凝土浇筑侧模压力的能力,从而满足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中最接近的两钢筋桁架(13)之间形成内部大空腔的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接缝定型模具(5)包括两条竖向背楞(51),每条竖向背楞(51)上焊接若干横向背楞(52),两条竖向背楞(51)上的横向背楞(52)一一相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两条竖向背楞(51)上均沿中线布设圆孔以安装用于水平穿过安装缝(3)的对拉螺杆(53),并以螺母(54)固定,其中竖向背楞(51)和竖向背楞(51)与预制墙一(1)、预制墙二(2)相接触一侧表面平齐,以保证与预制墙一(1)和预制墙二(2)外表面紧密接触;竖向背楞(51)及横向背楞(52)的截面尺寸、横向背楞(52)的长度、横向背楞(52)及对拉螺杆(53)沿墙体高度方向的间距根据后浇混凝土施工验算确定;预制墙一(1)、预制墙二(2)及水平连接钢筋定型钢筋笼(4)安装完成后,在安装缝(3)内穿设对拉螺杆(53),采用螺母(54)固定竖向背楞(51),完成竖向接缝定型模具(5)支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叠合剪力墙密拼竖向接缝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钢筋定型钢筋笼(4)由环状的水平连接钢筋(41)与成型钢筋笼竖向构造钢筋(42)焊接成型,上下层水平连接钢筋区段内预制墙竖向分布钢筋(14)采用单排附加连接钢筋(141)搭接连接,单排附加连接钢筋(141)沿墙体中线布置、上下不连续,长度满足钢筋搭接传力需要,面积不小于其搭接连接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韩文龙,郁银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