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处理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0401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雨水处理回用系统,依次包括安全分流井、雨水弃流器井、地埋净化一体机和雨水蓄水池,雨水弃流器井内设置雨水弃流器,雨水弃流器井的一端接安全分流井的雨水收集管,雨水弃流器井的另一端接收集管路,收集管路连接至地埋净化一体机一侧上部的接管,地埋净化一体机另一侧下部的接管连接至雨水蓄水池内,雨水蓄水池中间设置PP蓄水模块,PP蓄水模块两侧的雨水蓄水池内分别安装排泥泵和回用泵。雨水经安全分流井收集和分流,再流入雨水弃流器拦截大颗粒悬浮物,再进入地埋净化一体机对弃流及初滤后的雨水进行深度处理,再在雨水进入蓄水池前即处理达标,无需二次提升净化,使系统运行更节能,无需专业人员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水回收工艺往往采用:雨水管网----弃流---蓄水池调蓄(PP模块水池或混凝土水池)---水泵提升---净化处理--清水池(PP模块水池或混凝土水池)---回用;此工艺最大的问题是蓄水池内污物沉积,尤其是采用PP模块蓄水池,一旦污物沉积,则极其难以清污,使池内水质恶化发臭,不能回用而失去雨水收集回用的功能。其次,雨水回收受天气影响较大,下雨不用水,不下雨才需要用水,因此水质的保持尤其重要,而传统工艺在雨水收集进蓄水池前无任何处理措施,蓄水池存储的水质恶化不可避免。第三,系统维护操作管理复杂,实际使用的部门不可能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第四,此工艺需要对雨水进行二次提升进入净化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高。上述四个原因导致国内绝大部分雨水回收系统成了摆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处理回用系统,雨水进入蓄水池前即处理达标,避免蓄水池内的污物沉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雨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安全分流井(110)、雨水弃流器井(220)、地埋净化一体机(330)和雨水蓄水池(440),所述安全分流井(110)的一端接雨水汇集管(7),所述安全分流井(110)的另一端接雨水收集管(8),所述安全分流井(110)中横向设置有雨水弃流管(9),所述雨水弃流器井(220)内设置雨水弃流器(1),所述雨水弃流器井(220)的一端接安全分流井(110)的雨水收集管(8),所述雨水弃流器井(220)的另一端接收集管路(10),所述收集管路(10)连接至地埋净化一体机(330)一侧上部的接管,所述地埋净化一体机(330)另一侧下部的接管连接至雨水蓄水池(4...

【技术特征摘要】
1.雨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安全分流井(110)、雨水弃流器井(220)、地埋净化一体机(330)和雨水蓄水池(440),所述安全分流井(110)的一端接雨水汇集管(7),所述安全分流井(110)的另一端接雨水收集管(8),所述安全分流井(110)中横向设置有雨水弃流管(9),所述雨水弃流器井(220)内设置雨水弃流器(1),所述雨水弃流器井(220)的一端接安全分流井(110)的雨水收集管(8),所述雨水弃流器井(220)的另一端接收集管路(10),所述收集管路(10)连接至地埋净化一体机(330)一侧上部的接管,所述地埋净化一体机(330)另一侧下部的接管连接至雨水蓄水池(440)内,所述雨水蓄水池(440)中间设置PP蓄水模块(2),PP蓄水模块(2)两侧的雨水蓄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万松陈义峰王廷武
申请(专利权)人:时代源泉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