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井筒式一体化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98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井筒式一体化泵站,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进水缺口;所述第一筒体内下部设置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出水总管相连接;进水装置;进水装置包括固定导流罩和活动导流罩;立体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水平防护格栅和纵向防护格栅;第二筒体;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平行设置,两者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内下部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出水总管相连接;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底板和护栏;提升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底板上,与所述活动导流罩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导流罩上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井筒式一体化泵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溉泵站,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井筒式一体化泵站。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筒式灌溉泵站一般采用下列结构,水泵设置于筒体内,筒体下部侧壁上设置进水口,进水口外侧设置防污格栅,防污格栅的格栅杆之间的距离为50至60毫米。其中有的防污格栅具有机械粉碎功能,有的防污格栅可通过液压或其它方式驱动而上下往复运动。上述结构中,由于进水口设置于筒体的侧面,水泵吸水时,水直接进入水泵进水口,为迎水面直流式进水方式,使得水中一些漂浮物如带状的塑料布、塑料袋等,块状的泡沫塑料、快餐盒等杂物进水水泵,并经水泵粉碎后通过管路流入农田,造成农田污染。另外迎面直流进水方式不利于堤岸防护,容易形成水浪冲击,造成坍塌。由于筒体既是进水筒(进水口设置于筒体侧壁)又是水泵的安装筒,使得:1、筒体底部容易被淤积,不容易清理,长期使用影响进水量;2、防污格栅采用液压动力装置,实现拦污功能,液压动力装置全部浸没在水中,容易损坏且不易维修。3、进水口迎水面安装,且距堤脚有一定距离,不利于堤岸防护。4、水泵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井筒式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进水缺口;所述第一筒体内下部设置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出水总管相连接;/n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固定导流罩和活动导流罩,所述固定导流罩其截面形状大致为Ω形,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进水缺口的外侧;所述活动导流罩设置在所述固定导流罩的下部,其截面形状与所述固定导流罩相同;所述活动导流罩嵌套于所述固定导流罩的下部,并可上下移动;所述活动导流罩的下端部为水平进水口;/n立体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水平防护格栅和纵向防护格栅;所述第一水平防护格栅设置于所述水平进水口的外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井筒式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进水缺口;所述第一筒体内下部设置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与出水总管相连接;
进水装置;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固定导流罩和活动导流罩,所述固定导流罩其截面形状大致为Ω形,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进水缺口的外侧;所述活动导流罩设置在所述固定导流罩的下部,其截面形状与所述固定导流罩相同;所述活动导流罩嵌套于所述固定导流罩的下部,并可上下移动;所述活动导流罩的下端部为水平进水口;
立体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水平防护格栅和纵向防护格栅;所述第一水平防护格栅设置于所述水平进水口的外周;所述纵向防护格栅设置于所述固定导流罩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所述纵向防护格栅覆盖所述进水缺口;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平行设置,两者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内下部设置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出水总管相连接;
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底板和护栏,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固定连接,设置于两筒体的上部;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从所述底板向上穿出;
提升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底板上,与所述活动导流罩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导流罩上下移动;
控制柜,固定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的底板上,用于设备的电气控制。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华许春芳晏清洪张会明高建东王吉永刘文强冯萌赵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源供排水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