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小倩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9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汇集口、下延道,汇集口位于下延道上端且相互贯通,滤格罩焊接于汇集口外表面,通过均匀间隔的撑杆进行拦截杂物,其衔接在一起的固位块将会受到撑杆垂直支撑的力顺着中位杆上移,叠胶将会根据所顶的撑芯往内部的弧口进行挤压,引导衔接部位的活动弧度,外力失去活性时将会往外推动,使其杂物能够与部位脱离开,防止后续风干固定在一起,其活动部位的移动力是有一定硬性的抵触,将会把软贴层往内部进行挤压,让回绷层包裹住的中球产生形变缓冲于外力,全方位承受外力,并且根据外力对内部进行挤压,能够在活动部位对其进行移动挤压时,将会对其起到限位固定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技术介绍
当建筑楼层的雨水需要进行收集时,通过引流道将其雨水汇集到雨水回收利用的口内,对其雨水进行汇集从而回收利用,也让高处的雨水不会堆积在一起,能够往抵触流动。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建筑雨水回收利用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在对雨水进行汇流收集时,会有其他杂质一并流动被拦截在雨水回收口的滤格上,过后干裂后将会固定在滤格上,后续在进行收集时,将会被堵住很大一部分入口。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在对雨水进行汇流收集时,会有其他杂质一并流动被拦截在雨水回收口的滤格上,过后干裂后将会固定在滤格上,后续在进行收集时,将会被堵住很大一部分入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滤格罩、汇集口、下延道,所述汇集口位于下延道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焊接于汇集口外表面,所述滤格罩通过汇集口与下延道相连接。所述滤格罩包括下位盘、上盖、中孔,所述中孔与上盖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盖抵在下位盘表面且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包括下位道、撑杆、固位块、中位杆,所述撑杆与固位块铰链连接,所述撑杆抵在下位道内道且活动连接,所述中位杆安装于固位块中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撑杆该视图位置对称分布,所述中位杆为圆柱体结构位于整体的中心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杆包括撑芯、胶抵块,所述胶抵块抵在撑芯外表面,所述胶抵块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抵块包括叠胶、硬块、隔层、弧口,所述弧口贴合于叠胶外表面,所述隔层与硬块相连接,所述硬块与叠胶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弧口为弧形结构,所述叠胶为橡胶软体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芯包括空口、外绷层、转轴、节块,所述空口间隔安装在节块之间,所述节块嵌入于外绷层内部,所述外绷层与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节块为梯形结构,且设有五个,所述空口设有四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位道包括压球、软贴层、顶头、弧块,所述压球嵌入于软贴层内部,所述顶头贴合于弧块上表面,所述压球为球体结构,所述顶头呈半弧形结构,所述软贴层为橡胶软层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球包括凹口、压体、内空格,所述内空格与压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压体之间安装有凹口,所述压体设有四个且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凹口设有四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体包括回绷层、中球、弹层,所述弹层与回绷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中球与回绷层相贴合,所述中球为球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均匀间隔的撑杆进行拦截杂物,其衔接在一起的固位块将会受到撑杆垂直支撑的力顺着中位杆上移,控制整体活动的中心点,其节块将会匀分开整体的受力力,使其杂物推动撑芯有所摆动时,将会呈一定弧度,叠胶将会根据所顶的撑芯往内部的弧口进行挤压,引导衔接部位的活动弧度,让撑芯能够在有阻力的情况下摆动,能够在滤格滤水的过程中,对杂物进行活动拦截,外力失去活性时将会往外推动,使其杂物能够与部位脱离开,防止后续风干固定在一起。2.其活动部位的移动力是有一定硬性的抵触,将会把软贴层往内部进行挤压,根据外侧抵触的力进行形变,内部的压球将会对其软贴层支撑起节点的受力部位,让回绷层包裹住的中球产生形变缓冲于外力,全方位承受外力,并且根据外力对内部进行挤压,能够在活动部位对其进行移动挤压时,将会对其起到限位固定的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滤格罩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上盖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杆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胶抵块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位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球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滤格罩-101、汇集口-202、下延道-303、下位盘-111、上盖-222、中孔-333、下位道-e11、撑杆-e22、固位块-e33、中位杆-e44、撑芯-s01、胶抵块-s02、叠胶-201、硬块-202、隔层-203、弧口-204、空口-x11、外绷层-x22、转轴-x33、节块-x44、压球-w01、软贴层-w02、顶头-w03、弧块-w04、凹口-511、压体-522、内空格-533、回绷层-001、中球-002、弹层-0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101、汇集口202、下延道303,所述汇集口202位于下延道303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101焊接于汇集口202外表面,所述滤格罩101通过汇集口202与下延道303相连接。所述滤格罩101包括下位盘111、上盖222、中孔333,所述中孔333与上盖2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盖222抵在下位盘111表面且活动连接。其中,所述上盖222包括下位道e11、撑杆e22、固位块e33、中位杆e44,所述撑杆e22与固位块e33铰链连接,所述撑杆e22抵在下位道e11内道且活动连接,所述中位杆e44安装于固位块e33中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撑杆e22该视图位置对称分布,所述中位杆e44为圆柱体结构位于整体的中心位置,所述中位杆e44控制整体活动的中心点,所述撑杆e22静止状态呈外扩状态,当有外力时将会呈垂直状态,所述下位道e11限制了抵触部位的活动空间。其中,所述撑杆e22包括撑芯s01、胶抵块s02,所述胶抵块s02抵在撑芯s01外表面,所述胶抵块s02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撑芯s01支撑开整体受力摆动的范围。其中,所述胶抵块s02包括叠胶201、硬块202、隔层203、弧口204,所述弧口204贴合于叠胶201外表面,所述隔层203与硬块202相连接,所述硬块202与叠胶201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弧口204为弧形结构,所述叠胶201为橡胶软体材质,所述叠胶201能够在外层没有受力时,支撑开自身的距离,外层受力时将会受力挤压伸缩,所述弧口204引导衔接部位的活动弧度,所述硬块202固定住整体的固定力。其中,所述撑芯s01包括空口x11、外绷层x22、转轴x33、节块x44,所述空口x11间隔安装在节块x44之间,所述节块x44嵌入于外绷层x22内部,所述外绷层x22与转轴x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节块x44为梯形结构,且设有五个,所述空口x11设有四个,所述节块x44匀分开整体的受力节点,并且限制受力后的弯曲范围,所述空口x11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101)、汇集口(202)、下延道(303),所述汇集口(202)位于下延道(303)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101)焊接于汇集口(202)外表面,所述滤格罩(101)通过汇集口(202)与下延道(30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滤格罩(101)包括下位盘(111)、上盖(222)、中孔(333),所述中孔(333)与上盖(2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盖(222)抵在下位盘(111)表面且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101)、汇集口(202)、下延道(303),所述汇集口(202)位于下延道(303)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101)焊接于汇集口(202)外表面,所述滤格罩(101)通过汇集口(202)与下延道(30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格罩(101)包括下位盘(111)、上盖(222)、中孔(333),所述中孔(333)与上盖(2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盖(222)抵在下位盘(111)表面且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22)包括下位道(e11)、撑杆(e22)、固位块(e33)、中位杆(e44),所述撑杆(e22)与固位块(e33)铰链连接,所述撑杆(e22)抵在下位道(e11)内道且活动连接,所述中位杆(e44)安装于固位块(e33)中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e22)包括撑芯(s01)、胶抵块(s02),所述胶抵块(s02)抵在撑芯(s01)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抵块(s02)包括叠胶(201)、硬块(202)、隔层(203)、弧口(204),所述弧口(204)贴合于叠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小倩
申请(专利权)人:赖小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