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小倩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9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汇集口、下延道,汇集口位于下延道上端且相互贯通,滤格罩焊接于汇集口外表面,通过均匀间隔的撑杆进行拦截杂物,其衔接在一起的固位块将会受到撑杆垂直支撑的力顺着中位杆上移,叠胶将会根据所顶的撑芯往内部的弧口进行挤压,引导衔接部位的活动弧度,外力失去活性时将会往外推动,使其杂物能够与部位脱离开,防止后续风干固定在一起,其活动部位的移动力是有一定硬性的抵触,将会把软贴层往内部进行挤压,让回绷层包裹住的中球产生形变缓冲于外力,全方位承受外力,并且根据外力对内部进行挤压,能够在活动部位对其进行移动挤压时,将会对其起到限位固定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技术介绍
当建筑楼层的雨水需要进行收集时,通过引流道将其雨水汇集到雨水回收利用的口内,对其雨水进行汇集从而回收利用,也让高处的雨水不会堆积在一起,能够往抵触流动。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建筑雨水回收利用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在对雨水进行汇流收集时,会有其他杂质一并流动被拦截在雨水回收口的滤格上,过后干裂后将会固定在滤格上,后续在进行收集时,将会被堵住很大一部分入口。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在对雨水进行汇流收集时,会有其他杂质一并流动被拦截在雨水回收口的滤格上,过后干裂后将会固定在滤格上,后续在进行收集时,将会被堵住很大一部分入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滤格罩、汇集口、下延道,所述汇集口位于下延道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焊接于汇集口外表面,所述滤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101)、汇集口(202)、下延道(303),所述汇集口(202)位于下延道(303)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101)焊接于汇集口(202)外表面,所述滤格罩(101)通过汇集口(202)与下延道(30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滤格罩(101)包括下位盘(111)、上盖(222)、中孔(333),所述中孔(333)与上盖(2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盖(222)抵在下位盘(111)表面且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滤格罩(101)、汇集口(202)、下延道(303),所述汇集口(202)位于下延道(303)上端且相互贯通,所述滤格罩(101)焊接于汇集口(202)外表面,所述滤格罩(101)通过汇集口(202)与下延道(30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格罩(101)包括下位盘(111)、上盖(222)、中孔(333),所述中孔(333)与上盖(2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盖(222)抵在下位盘(111)表面且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22)包括下位道(e11)、撑杆(e22)、固位块(e33)、中位杆(e44),所述撑杆(e22)与固位块(e33)铰链连接,所述撑杆(e22)抵在下位道(e11)内道且活动连接,所述中位杆(e44)安装于固位块(e33)中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e22)包括撑芯(s01)、胶抵块(s02),所述胶抵块(s02)抵在撑芯(s01)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抵块(s02)包括叠胶(201)、硬块(202)、隔层(203)、弧口(204),所述弧口(204)贴合于叠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小倩
申请(专利权)人:赖小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