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390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旋挖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在灌注桩上抽芯取出芯棒形成抽芯孔;S2:取1m长的芯棒缠绕干海带层放入抽芯孔;S3:在抽芯孔中放入镀锌钢管,镀锌钢管的底端抵接芯棒的上端;S4:干海带层吸水膨胀,使抽芯孔止水,再通过镀锌钢管注入膨胀水泥浆;S5:镀锌钢管的顶端设有阀门,当抽芯孔内注入水泥浆后依然渗漏时,待水泥浆强度达到后关闭阀门;S6:在灌注桩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承台的上表面朝下凹陷形成凹槽,镀锌钢管的顶端显露在凹槽中;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完成了抽芯后的填补工作,解决抽芯孔渗漏问题,避免后续施工出现渗漏再弥补的施工难度高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旋挖灌注桩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
技术介绍
旋挖灌注桩施工后为了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桩长、桩底沉碴厚度、桩底岩土层性状等,可以通过抽芯法钻取灌注桩的一部分作为芯样,通过观察芯样的混凝土胶结性状、骨料的种类、均匀性,以及桩底岩土层的性状等,并对芯样切取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从而实现对灌注桩的检测。现有技术方案中在抽芯孔内注入水泥浆,以填补抽芯留下的孔洞,避免抽芯孔对灌注桩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而在部分施工场景中,由于施工的基坑较深,抽芯孔会穿透裂隙发育的中风化岩层,尤其是近海地区水压力过大,地下水会沿着抽芯孔朝上倒灌,导致抽芯孔漏水,无法顺利完成注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水从灌注桩的抽芯孔倒灌导致无法注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在灌注桩上钻孔至基岩,抽芯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S1:在灌注桩上钻孔至基岩,抽芯取出芯棒,所述灌注桩上形成抽芯孔;/nS2:在所述芯棒的外周缠绕干海带层,将所述芯棒放入所述抽芯孔,使所述芯棒置于所述抽芯孔的底部,所述干海带层贴合所述抽芯孔的孔壁,所述芯棒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干海带层自上而下逐渐增厚,使所述干海带层的整个外周面贴合所述抽芯孔的孔壁,芯棒的外周面呈螺旋状;/nS3:在所述抽芯孔中放入镀锌钢管,所述镀锌钢管的底端抵接所述芯棒的上端;/nS4:所述干海带层吸水膨胀,将所述芯棒与所述抽芯孔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使所述抽芯孔止水,再通过所述镀锌钢管向所述抽芯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在灌注桩上钻孔至基岩,抽芯取出芯棒,所述灌注桩上形成抽芯孔;
S2:在所述芯棒的外周缠绕干海带层,将所述芯棒放入所述抽芯孔,使所述芯棒置于所述抽芯孔的底部,所述干海带层贴合所述抽芯孔的孔壁,所述芯棒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干海带层自上而下逐渐增厚,使所述干海带层的整个外周面贴合所述抽芯孔的孔壁,芯棒的外周面呈螺旋状;
S3:在所述抽芯孔中放入镀锌钢管,所述镀锌钢管的底端抵接所述芯棒的上端;
S4:所述干海带层吸水膨胀,将所述芯棒与所述抽芯孔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实,使所述抽芯孔止水,再通过所述镀锌钢管向所述抽芯孔内注入膨胀水泥浆,将所述抽芯孔填补;
S5:所述镀锌钢管的顶端设有阀门,当所述抽芯孔内注入水泥浆后依然渗漏时,待水泥浆强度达到后关闭所述阀门;
S6:在所述灌注桩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所述承台的上表面朝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镀锌钢管的顶端显露在所述凹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承台的上表面2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挖灌注桩孔漏水封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的长度为1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雄张慧杰侯光华张钊刘杨姚霞光郎宇飞李磊周伟业李正升汪小晶罗昭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