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74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包括砂基面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基面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覆膜沙80份,聚醚砜树脂8份,玻璃纤维3份,环氧树脂30份,碱木质素10份;所述水泥混凝土结构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60份,粉煤灰50份,石英砂85份,松脂岩粉30份,黄糊精5份,聚丙烯纤维7份,减水剂3份,水50份。通过合理控制砂基面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的组分以及含量,制得的高强度透水路面砖,透水性能优异,耐高温性能好,耐磨防滑性能优异,抗折抗压强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砖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地表越来越多的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所覆盖,这种地表的“硬化”使得大气降水难以及时渗入地下,地表径流增大,形成了“热岛效应”以及排水不足造成内涝、城市地表沉降等环境问题。多孔透水砖作为一种环境材料,应用于道路、广场的铺设,可以使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制备的透水砖抗压强度不够,易开裂,且抗折性能也不好,同时现有的透水砖其通常包括砂基面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其原料采用的覆膜砂制备工艺,采用搅拌釜升温、保温并降温的方式,然后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并破碎过筛,其现有技术中搅拌釜搅拌效果有限,导致搅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长,且混合效果差,制备出来的透水砖质量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相应会出现抗压强度差易开裂的现象,且抗折性能也不好,由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混合效果好且生产质量高的高强度透水砖及其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透水砖,包括砂基面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基面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覆膜沙80份,聚醚砜树脂8份,玻璃纤维3份,环氧树脂30份,碱木质素10份;所述水泥混凝土结构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60份,粉煤灰50份,石英砂85份,松脂岩粉30份,黄糊精5份,聚丙烯纤维7份,减水剂3份,水5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透水砖,包括砂基面层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基面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覆膜沙80份,聚醚砜树脂8份,玻璃纤维3份,环氧树脂30份,碱木质素10份;所述水泥混凝土结构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60份,粉煤灰50份,石英砂85份,松脂岩粉30份,黄糊精5份,聚丙烯纤维7份,减水剂3份,水50份。


2.一种适于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透水砖的生产装置,包括供覆膜沙制备用的搅拌釜(1),所述搅拌釜(1)包括内腔(2),所述搅拌釜(1)顶部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搅拌釜(1)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的内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具有预定轨迹的导向槽(3),所述内腔(2)内顶部设置有顶部搅动组件,所述顶部搅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内腔(2)内顶部的固定箱(21),所述固定箱(21)四面内壁上分别转动设置有转动杆(22),所述搅拌釜(1)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连接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下端贯穿搅拌釜(1)顶部后延伸入内腔(2)中并穿过固定箱(21)底部,所述转动杆(22)朝向搅拌轴(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伞齿(23),所述搅拌轴(5)上设置有与四个第一伞齿(23)相配合的第二伞齿(24),四根转动杆(22)通过第一伞齿(23)与第二伞齿(24)相配合与搅拌轴(5)传动连接,四根转动杆(22)远离搅拌轴(5)的一端安装有竖向的转动杆(25),所述搅拌轴(5)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6),所述第一搅拌桨(6)的一端与搅拌轴(5)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6)的另一端向内腔(2)的内侧壁方向延伸并伸入导向槽(3)内,所述搅拌电机(4)驱动搅拌轴(5)进行周向转动并带动第一搅拌桨(6)按照导向槽(3)的预定轨迹进行周向转动的同时进行轴向运动,所述搅拌轴(5)包括内轴(51)和外轴(52),所述内轴(51)上端与搅拌电机(4)输出端连接,所述外轴(52)套设在内轴(51)的外部并与内轴(5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6)设置在外轴(52)外壁上,所述外轴(52)在第一搅拌桨(6)按照导向槽(3)的预定轨迹进行周向转动及轴向运动时与内轴(51)相对轴向运动,所述外轴(52)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桨(7);所述搅拌釜(1)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连接有驱动轴(12),所述驱动轴(12)上端贯穿搅拌釜(1)底部后延伸入内腔(2)中,所述内腔(2)内底部且位于驱动轴(12)上设置有促搅拌组件,所述促搅拌组件包括内搅拌桨(13)及外搅拌桨(14),所述内搅拌桨(13)以及外搅拌桨(14)相对地设置于驱动轴(12)的周壁上,所述内搅拌桨(13)用于对内腔(2)内底部进行翻动并由内腔(2)中心向周向内壁推送,所述外搅拌桨(14)用于对内腔(2)内底部进行翻动并由内腔(2)周向内壁向中心推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透水砖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0)下端连接有出料破碎过筛组件,所述出料破碎过筛组件包括破碎过筛罐,所述破碎过筛罐包括罐体(31)、位于罐体(31)顶部的辐射形格栅(32)以及中部的过筛板(33),所述辐射形格栅(32)和过筛板(33)之间转动设置有双刃叶轮(34),所述辐射形格栅(32)上排布有以中心为圆心辐射形排列的扇形栅孔,所述过筛板(33)上均匀阵列排布有正六边形筛孔,所述双刃叶轮(34)为一次铸造成型结构,其叶片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叶轮上刃(341)和叶轮下刃(342),所述叶轮上刃(341)和叶轮下刃(342)分别与辐射形格栅(32)下表面和过筛板(33)上表面紧密贴合,形成剪刀效应,所述罐体(31)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双刃叶轮(34)旋转的旋转电机(35),所述旋转电机(35)输出端的旋转轴依次贯穿罐体(31)及过筛板(33)中部后与双刃叶轮(34)连接,所述罐体(31)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导出管(36),所述出料管(10)上且位于破碎过筛罐上方设置有开关控制阀(37)。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透水砖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搅拌桨(13)包括第二连接端(131)及第二自由端(132),所述第二连接端(131)设置在驱动轴(12)周壁上,所述第二自由端(132)由第二连接端(131)延伸并先远离再朝向外搅拌桨(14)呈涡旋线弯折而形成,所述内搅拌桨(13)的中部到外搅拌桨(14)的第一距离大于内搅拌桨(13)的第二自由端(132)到外搅拌桨(14)的第二距离,所述外搅拌桨(14)具有第一连接端(141)及第一自由端(142),所述第一连接端(141)设置在驱动轴(12)周壁上,所述第一自由端(142)是由第一连接端(141)延伸并先远离再朝向内搅拌桨(13)呈涡旋线弯折而形成,所述外搅拌桨(14)的中部到内搅拌桨(13)的第三距离大于外搅拌桨(14)的第一自由端(142)到内搅拌桨(13)的第四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透水砖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3)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上升段(3001)和下降段(3002),且任意相邻两个上升段(3001)之间设置有一个下降段(3002),每个上升段(3001)的首端靠近内腔(2)底部内壁设置,每个上升段(3001)的尾端向远离内腔(2)底部内壁方向斜向延伸,并与相邻的下降段(3002)的首端相连,相邻的下降段(3002)的尾端向内腔(2)底部内壁方向斜向延伸并与另一相邻的上升段(3001)的首端相连,所述上升段(3001)与下降段(3002)依次首尾相连形成具有预定轨迹的导向槽(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透水砖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51)和外轴(5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3),所述弹性件(53)在第一搅拌桨(6)按照上升段(3001)的轨迹运动时压缩变形,所述弹性件(53)在第一搅拌桨(6)位于上升段(3001)的尾端与下降段(3002)的首端的连接处时开始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荣茂胡月平傅先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