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6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口罩的制备工艺和口罩。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特定的喷淋、涂布、复卷等工艺将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纳米银助剂、石黑烯粉、温控变色粉等功能材料植入到无纺布中,再利用无纺布制成口罩成品,使得口罩不单有防护隔离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自动清新净化空气,对游离在口罩附近或附着在口罩上的细菌进行杀灭并抑制细菌再生长,当人体的体温升高时,口罩会自动变色,使口罩变得动感有趣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警示提醒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口罩。
技术介绍
目前,口罩产品的口罩本体均采用无纺布制成,市场上大部份的口罩只有基础的防护功能,无论是民用防护级还是医用防护级,差别仅限于过滤及防护的级别不同。当外来细菌入侵时,只能被动的隔离防护,而细菌的穿透力都是很强,在安全防护上存在很大隐患;其次,现在的口罩都是拒水的无纺布材料为主,虽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但口和鼻同处一个共同的小空间里,人们在不断的呼吸情况下,局域内的空气无法正常更换流通,且口腔都会携带大量细菌,从而导致口罩所在的局部空间内细菌滋生及超标,使呼吸道疾病者病情加重,皮肤敏感者还会引起皮肤过敏等隐患。为此,现在市场上的口罩不能真正满足安全的需求,特别是在不能频繁更换口罩的环境下,长时间佩戴的口罩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口罩产品没有感温变色功能。因此,十分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温控变色等功能的无纺布及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和口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雾化喷头将纳米银助剂喷淋至无纺布上,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无纺布;(2)将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石墨烯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A料;(3)将温控变色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B料;(4)将网辊放置于涂布机上,将A料和B料分别加入涂布机的两个进料口,利用涂布机将A料和B料涂布于预处理后的无纺布上,得到功能化无纺布坯料;(5)将功能化无纺布坯料置于复卷机上,利用复卷机将坯布抚平收紧;(6)将收紧后的无纺布置于分条机上,利用分条机对收紧后的无纺布进行分切,即得成品。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纳米银助剂中纳米银的浓度和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0~100ppm/m2。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A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负离子粉2~10份、远红外粉3~10份、石墨烯粉1.5~8份、水13~50份。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混合搅拌的速率为10~100r/min。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温控变色粉和水的重量比为0.1~1:1。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混合搅拌的速率为10~100r/min。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A料的重量与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9.5~60g/m2。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B料的重量与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2~25g/m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为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制得。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口罩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由鼻梁条和至少两层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特定的喷淋、涂布、复卷等工艺将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纳米银助剂、石黑烯粉、温控变色粉等功能材料植入到无纺布中,再利用无纺布制成口罩成品,使得口罩不单有防护隔离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自动清新净化空气,对游离在口罩附近或附着在口罩上的细菌进行杀灭并抑制细菌再生长,当人体的体温升高时,口罩会自动变色,使口罩变得动感有趣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警示提醒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雾化喷头将纳米银助剂喷淋至无纺布上,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无纺布;(2)将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石墨烯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A料;(3)将温控变色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B料;(4)将网辊放置于涂布机上,将A料和B料分别加入涂布机的两个进料口,利用涂布机将A料和B料涂布于预处理后的无纺布上,得到功能化无纺布坯料;(5)将功能化无纺布坯料置于复卷机上,利用复卷机将坯布抚平收紧;(6)将收紧后的无纺布置于分条机上,利用分条机对收紧后的无纺布进行分切,即得成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纳米银助剂中纳米银的浓度和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0~100ppm/m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纳米银助剂中纳米银的浓度和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5~50ppm/m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A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负离子粉2~10份、远红外粉3~10份、石墨烯粉1.5~8份、水13~50份。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A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负离子粉5~8份、远红外粉6~9份、石墨烯粉4~6份、水30~40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负离子粉选自电气石粉、稀土矿粉、蛋白石粉、硅酸盐矿物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远红外粉为远红外陶瓷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混合搅拌的速率为10~100r/min。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温控变色粉和水的重量比为0.1~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温控变色粉和水的重量比为0.4~0.6: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混合搅拌的速率为10~100r/min。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4)中A料的重量与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9.5~60g/m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A料的重量与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45~50g/m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5)中B料的重量与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2~25g/m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B料的重量与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8~20g/m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为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制得。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口罩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由鼻梁条和至少两层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组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温控变色粉即为市售的感温变色颜料;负离子粉为电气石粉,远红外粉为远红外陶瓷粉。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雾化喷头将纳米银助剂喷淋至无纺布上,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无纺布,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利用雾化喷头将纳米银助剂喷淋至无纺布上,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无纺布;/n(2)将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石墨烯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A料;/n(3)将温控变色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B料;/n(4)将网辊放置于涂布机上,将A料和B料分别加入涂布机的两个进料口,利用涂布机将A料和B料涂布于预处理后的无纺布上,得到功能化无纺布坯料;/n(5)将功能化无纺布坯料置于复卷机上,利用复卷机将坯布抚平收紧;/n(6)将收紧后的无纺布置于分条机上,利用分条机对收紧后的无纺布进行分切,即得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雾化喷头将纳米银助剂喷淋至无纺布上,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无纺布;
(2)将负离子粉、远红外粉、石墨烯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A料;
(3)将温控变色粉和水混合搅拌5~40min,得到B料;
(4)将网辊放置于涂布机上,将A料和B料分别加入涂布机的两个进料口,利用涂布机将A料和B料涂布于预处理后的无纺布上,得到功能化无纺布坯料;
(5)将功能化无纺布坯料置于复卷机上,利用复卷机将坯布抚平收紧;
(6)将收紧后的无纺布置于分条机上,利用分条机对收紧后的无纺布进行分切,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纳米银助剂中纳米银的浓度和无纺布的面积的比为10~100pp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温控变色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A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负离子粉2~10份、远红外粉3~10份、石墨烯粉1.5~8份、水13~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和盛世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