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5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覆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纺纱原料的准备;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开棉机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S2.纺纱原料的松解;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该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覆纱
,具体为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保健,户外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流行。因此人们对面料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由于外界环境与生物内在细胞与神筋的活动,都会形成和产生一种生物电荷,当生物电荷聚集并达到一定值时,就形成生物静电,人体更是如此。所以,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当人们由于自然界湿度、温度和人体情感等反应的不同,时常会遇到产生并释放静电的情况,引起人体自身情绪的变化影响身体健康以及与外界物体接触产生瞬间放电带来伤害。申请号为:201810105047.2提供了一种防静电面料的制作工艺,属于面料
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造效率低的问题。本防静电面料的制作工艺,该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基布编织:将经线与纬线通过编织机编织成基布,经线与纬线采用涤纶材料;b、防静电层编织:将亚导电纤维和防静电合成纤维编织成防静电层;c、贴合:通过贴合机将基布与防静电层经线贴合;d、烘干:将贴合好的面料放置到纺织面料清洗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e、定型:将烘干后的面料放置到定型机中定型,以1℃每分钟上升至120℃,烘干时间10min。本专利技术具有制造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在使用时,其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具备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在使用时,其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纺纱原料的准备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开棉机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S2.纺纱原料的松解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S3.纺纱原料的开松采用高速回转的打击机件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开松是经过撕扯、打击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渐进实现的。S4.纺纱原料的梳理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纤维的松解。S5.纺纱原料的精梳采用精梳机加工能够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和细小杂疵,促使纤维更加平行、顺直。S6.纺纱原料的牵伸把梳理后的条子抽长拉细,逐渐达到预定粗细,为纤维之间牢固地建立有规律的首尾衔接关系奠定了基础。S7.纺纱原料的加捻将须条绕其本身轴线加以扭转,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S8.纺纱原料的卷绕将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优选的,所述S1中的开棉机的型号为A035混开棉机。优选的,所述S2中的光洁纱线的细度在10000分特以上。优选的,所述S4中的纺织纤维材质为天然纤维。(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采用开棉机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采用高速回转的打击机件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开松是经过撕扯、打击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渐进实现,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纤维的松解,采用精梳机加工能够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和细小杂疵,促使纤维更加平行、顺直;,把梳理后的条子抽长拉细,逐渐达到预定粗细,为纤维之间牢固地建立有规律的首尾衔接关系奠定了基础,将须条绕其本身轴线加以扭转,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将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该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工艺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纺纱原料的准备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开棉机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S2.纺纱原料的松解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S3.纺纱原料的开松采用高速回转的打击机件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开松是经过撕扯、打击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渐进实现的。S4.纺纱原料的梳理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纤维的松解。S5.纺纱原料的精梳采用精梳机加工能够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和细小杂疵,促使纤维更加平行、顺直。S6.纺纱原料的牵伸把梳理后的条子抽长拉细,逐渐达到预定粗细,为纤维之间牢固地建立有规律的首尾衔接关系奠定了基础。S7.纺纱原料的加捻将须条绕其本身轴线加以扭转,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S8.纺纱原料的卷绕将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S1中的开棉机的型号为A035混开棉机。S2中的光洁纱线的细度在10000分特以上。S4中的纺织纤维材质为天然纤维。综上所述,该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也称为纺纱原料的准备。原料的种类不同,杂质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加工的方法和于艺亦不同。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纺纱原料的准备/n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开棉机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nS2.纺纱原料的松解/n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nS3.纺纱原料的开松/n采用高速回转的打击机件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开松是经过撕扯、打击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渐进实现的。/nS4.纺纱原料的梳理/n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纤维的松解。/nS5.纺纱原料的精梳/n采用精梳机加工能够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和细小杂疵,促使纤维更加平行、顺直。/nS6.纺纱原料的牵伸/n把梳理后的条子抽长拉细,逐渐达到预定粗细,为纤维之间牢固地建立有规律的首尾衔接关系奠定了基础。/nS7.纺纱原料的加捻/n将须条绕其本身轴线加以扭转,使平行于须条轴向的纤维呈螺旋状,从而产生径向压力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nS8.纺纱原料的卷绕/n将半成品或者成品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包覆纱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纺纱原料的准备
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开棉机清除杂疵,即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如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以及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
S2.纺纱原料的松解
将杂乱无章、横向紧密联系的纤维加工成纵向顺序排列,而且具有一定要求的光洁纱线,需要将块状纤维变成单根纤维状态,解除纤维原料存在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牢固的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
S3.纺纱原料的开松
采用高速回转的打击机件把大块纤维撕扯成为小块、小纤维束,开松是经过撕扯、打击以及分割等作用的合理配置渐进实现的。
S4.纺纱原料的梳理
由梳理机上的大量密集梳针把纤维小块、小束进一步松解成单根状态,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纤维的松解。
S5.纺纱原料的精梳
采用精梳机加工能够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荣金张体健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立芙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