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酐水相加氢生产丁二酸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233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顺酐水相加氢生产丁二酸的新工艺,包括搅拌釜、原料罐、原料与氢气预混合单元、原料进料管、加氢反应器、气液分离罐和结晶槽等单元组成。流程为顺酐与水按一定比例在搅拌釜中混合均匀进入原料罐中,通过原料泵将原料输送到预混合器与氢气在此进行充分混合,混合物料分成两股从加氢反应器上部和中部进入反应器和催化剂接触反应,反应后物料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得到未反应氢气和产物,氢气经循环氢压缩机循环再利用,加氢产物进入结晶槽将丁二酸和溶剂进行分离,溶剂水重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各单元温度、浓度、原料进料方式等并配套高效加氢催化剂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副反应严重、装置难以长期稳定运行及反应系统堵塞等技术难题,丁二酸产品纯度可满足食品级、医药级和聚合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顺酐水相加氢生产丁二酸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丁二酸的新工艺,特别涉及到一种顺酐水相加氢生产丁二酸的新工艺。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降解生物塑料的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由丁二酸和1,4-丁二醇合成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被认为是众多生物降解塑料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一种。预测到2020年,全球PBS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吨/年,且每年还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用于PBS生产的丁二酸需求量将达180多万吨,1,4-丁二醇需求量也将达140多万吨。丁二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化学还原法、生物发酵法和催化加氢法。电化学还原法是以马来酸或其酸酐为原料,电解还原得到丁二酸。20世纪30年代,电化学还原法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我国丁二酸生产的主要技术,但其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电耗大、电极腐蚀严重、污水排放量大、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等问题。生物发酵法是利用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以淀粉、糖或其他微生物能够利用的废料为原料生产丁二酸,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丁二酸生产方法。但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昂贵,产生大量废水,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相加氢制备丁二酸的工艺,其包括搅拌釜、原料罐、原料与氢气预混合单元、原料进料管、加氢反应器、气液分离罐和结晶槽等单元组成;其具体工艺步骤为:/n1)原料顺酐与水按一定比例在搅拌釜(1)中混合均匀,/n2)步骤1)所得水溶液进入原料罐(2)中,/n3)原料罐(2)中水溶液与氢气在预混合器(3)中混合均匀,/n4)步骤3)所得混合物按一定比例经原料管(4)和原料管(5)分别从反应器(6)顶部和中部进入,/n5)进入反应器(6)的物料与反应器(6)中催化剂充分接触反应,/n6)从反应器(6)出来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未反应氢气从分离罐顶部排出,经循环氢压缩机循环再利用,底部得到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相加氢制备丁二酸的工艺,其包括搅拌釜、原料罐、原料与氢气预混合单元、原料进料管、加氢反应器、气液分离罐和结晶槽等单元组成;其具体工艺步骤为:
1)原料顺酐与水按一定比例在搅拌釜(1)中混合均匀,
2)步骤1)所得水溶液进入原料罐(2)中,
3)原料罐(2)中水溶液与氢气在预混合器(3)中混合均匀,
4)步骤3)所得混合物按一定比例经原料管(4)和原料管(5)分别从反应器(6)顶部和中部进入,
5)进入反应器(6)的物料与反应器(6)中催化剂充分接触反应,
6)从反应器(6)出来物料进入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未反应氢气从分离罐顶部排出,经循环氢压缩机循环再利用,底部得到液体产物,进入结晶槽(8),
7)在结晶槽(8)中将物料冷却到一定温度,将丁二酸结晶出来得到产品,剩余液体循环回搅拌釜(1)重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顺酐与水重量比为2:1~18,搅拌釜温度控制在5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原料罐温度控制在3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氢气和水溶液体积比为100~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兴宋晓玲李学宽周军李国栋司江坤夏伦超周立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