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6992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是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按照下述方法得到:室温下,将天然沸石置于酸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后,将酸处理沸石置于铵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将氢型沸石载体置于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廉价的天然沸石为基质,制得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能够在中低温、低压、非临氢的条件下,实现油砂沥青的减粘改质,还能降低油砂沥青中的硫、氮含量,有效解决油砂沥青开采困难的问题,操作条件较缓和、能耗低、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是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石油需求增长和开采的不断进行,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趋势十分明显,在后期开采阶段,轻质油的储量资源十分紧张。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和大部分油田进入二次三次开采期的情况下,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沥青的开采利用成为国内外主要的研究对象。油砂沥青是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油砂沥青资源是常规轻油资源的10倍以上,是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预测,油砂沥青的年产量在今后25年的时间里,将以每年150%到300%的速度递增。胜利油田自2000年起,热采油砂沥青年生产能力超过140×104t,海上石油储量中有70%也是油砂沥青,21世纪开采油砂沥青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我国油砂沥青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松辽盆地等油田附近,易于开发和利用。油砂沥青粘度高,密度大,流动阻力大,实现油砂沥青开采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降低油砂沥青粘度,实质性的降低油砂沥青粘度、提高轻质油份比例对于油砂沥青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形成以蒸汽吞吐、蒸汽驱等为主的油砂沥青热采技术,以及以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等为主的油砂沥青冷采技术。其中,注蒸汽热采是开采油砂沥青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其机理为当注入的蒸汽从注入井向生产井运动时,形成几个不同温度和不同饱和度的区域带,随着蒸汽的注入,流体温度升高,油和水的粘度都要降低,但水粘度的降低比油小的多,结果是改善了水油流度比。美国专利5314615指出,通过在蒸汽驱过程中使用有效的添加剂,可以使API度为6至12的油砂沥青变得容易采出和输送。在此所用的添加剂为镍和铁的可溶性硫酸盐,尿素和水蒸气可以同时注入地层,也可以先将尿素注入地层,尿素的用量为2%至5%,金属盐催化剂的浓度范围1000ppm至5000ppm;美国专利4506733介绍了一种蒸汽驱过程中加入水溶性金属盐类化合物以降低油砂沥青粘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这些金属离子选择自Ti、V、Cr、Mn、Fe、C、Ni、Cu、Zn、Mo以及A1,CO作为第二添加剂加入,温度150℃至300℃,原油粘度可见明显降低。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单靠常规开采技术已很难达到油砂沥青整体降粘和提高油砂沥青开采整体效益的目的。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辅助油砂沥青热开采的方法,即当注入蒸汽的同时加入催化剂和供氢剂等,如水热裂解和加氢改质使得油砂沥青就地实现改质降黏。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反应能本质上降低油砂沥青粘度,是一种新的油砂沥青开采技术,该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除井下水热裂解催化改质外,在矿区进行的温和水热裂化减粘改质则是在均相或多相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油砂沥青和重油在水热条件下实现催化裂解而达到降黏。该技术的关键就是选择稳定的水热催化裂解催化剂。美国专利USP4743357公开了一种油砂沥青水热催化裂化的工艺。该技术采用二价或三价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硫酸盐为催化剂,在外加氢的作用下将油砂沥青裂解成轻质烃。由于需要外加氢,具体实施困难,难以实现商业化。催化裂化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油砂沥青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其重金属含量和残炭含量相对较高,油砂沥青中的硫、氮及重金属镍、钒等对催化剂有毒害,致使催化裂化的反应条件更加苛刻,同时对催化剂自身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通过改进基质的性能,使得催化剂基质具有中大孔和一定的抗重金属功能组分以使催化裂化催化剂适应目标要求。对于基质的改进,US4843052公开了一种酸活白土基质技术,将高岭土细粉在700℃至910℃下焙烧,然后与酸性物质盐酸反应,制得了平均孔径为2nm至4nm的酸改性高岭土,这种酸活白土具有较大的活性表面和较好的孔分布,增加了油砂沥青裂化能力,改善了选择性,抗重金属能力增强。此种改性催化剂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工艺复杂,不易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油砂沥青现有存在粘度高、密度大、流动阻力大、硫氮含量高,导致油砂沥青开采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按照下述方法得到:第一步,室温下,将天然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酸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后,得到酸处理沸石;第二步,将酸处理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铵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氢型沸石载体;第三步,将氢型沸石载体置于0.5mol/L至1mol/L的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天然沸石为天然斜发沸石,天然斜发沸石中的硅铝比为3至4。上述酸溶液为盐酸、硝酸中的一种以上;铵盐溶液为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中的一种以上;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为硝酸镍、硝酸铁、氯化亚铁、硝酸铜中的一种以上。上述超声浸渍的温度为25℃至70℃,超声浸渍的时间为2h至4h。上述干燥的温度为110℃至140℃,干燥的时间为10h至12h。上述焙烧的温度为430℃至460℃,焙烧的时间为1.5h至2h。上述每1g天然沸石置于5mL至8mL酸溶液中超声浸渍;每1g酸处理沸石置于5mL至8mL铵盐溶液中超声浸渍;每1g氢型沸石载体置于5mL至8mL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中超声浸渍。上述超声浸渍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再进行干燥,第一步和第二步中超声浸渍和干燥至少重复两次后,再进行焙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第一步,室温下,将天然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酸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后,得到酸处理沸石;第二步,将酸处理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铵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氢型沸石载体;第三步,将氢型沸石载体置于0.5mol/L至1mol/L的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在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中的应用,在反应温度为310℃至370℃、压力为0.1MPa至1.6MPa、非临氢条件下进行油砂沥青的减粘改质。本专利技术以廉价的天然沸石为基质,制得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能够在中低温、低压、非临氢的条件下,实现油砂沥青的减粘改质,还能降低油砂沥青中的硫、氮含量,有效解决油砂沥青开采困难的问题,操作条件较缓和、能耗低、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法得到:第一步,室温下,将天然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酸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后,得到酸处理沸石;第二步,将酸处理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铵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氢型沸石载体;第三步,将氢型沸石载体置于0.5mol/L至1mol/L的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法得到:第一步,室温下,将天然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酸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后,得到酸处理沸石;第二步,将酸处理沸石置于质量浓度为0.5mol/L至1mol/L的铵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氢型沸石载体;第三步,将氢型沸石载体置于0.5mol/L至1mol/L的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中超声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天然沸石为天然斜发沸石,天然斜发沸石中的硅铝比为3至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酸溶液为盐酸、硝酸中的一种以上;铵盐溶液为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中的一种以上;过渡金属无机盐溶液为硝酸镍、硝酸铁、氯化亚铁、硝酸铜中的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超声浸渍的温度为25℃至70℃,超声浸渍的时间为2h至4h。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干燥的温度为110℃至140℃,干燥的时间为10h至12h。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砂沥青非临氢减粘改质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焙烧的温度为4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建华于英明戚亚明陈伟孙士平杨剑赖德贵张晓龙严东寅夏东胜莫小伟赵鑫伟马晓骊王昱培张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