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旋风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90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3
本申请公开一种旋风除尘装置,涉及除尘技术领域。旋风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溢流管、多层螺旋叶片、出尘口和布袋结构;第一筒体的上端沿其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管;第二筒体嵌设于第一筒体内并连通进气管,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通道;溢流管嵌设于第二筒体内并延伸至第一筒体外,溢流管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通道;多层螺旋叶片设置在第二环形通道内并套设于溢流管;出尘口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上端,第二环形通道通过出尘口与第一环形通道连通;布袋结构连接于溢流管的下端。旋风除尘装置能够高效率地消除顶灰环,并且能够进行二次除尘,提升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风除尘装置
本申请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风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运行稳定,广泛用于工业除尘,但颗粒去除效率较低,尤其是小颗粒的去除效率较低。由于上部环形空间形成的纵向环流的作用,旋风分离器除尘运行过程中会形成顶灰环。顶灰环区域的颗粒浓度较高,颗粒未经离心分离,将从溢流管下端逃逸,影响气固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旋风除尘装置能够高效率地消除顶灰环,提升除尘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溢流管、多层螺旋叶片以及出尘口;第一筒体的上端沿其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管;第二筒体嵌设于第一筒体内并连通进气管,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通道;溢流管嵌设于第二筒体内并延伸至第一筒体外,溢流管与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通道;多层螺旋叶片设置在第二环形通道内并套设于溢流管;出尘口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上端,第二环形通道通过出尘口与第一环形通道连通。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层螺旋叶片的作用,第二环形通道内二次流区域(即纵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沿其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管;/n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嵌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通道;/n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嵌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外,所述溢流管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通道;/n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多层螺旋叶片,所述多层螺旋叶片套设于所述溢流管;以及/n出尘口,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所述第二环形通道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沿其切线方向设置有进气管;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嵌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通道;
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嵌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筒体外,所述溢流管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通道;
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多层螺旋叶片,所述多层螺旋叶片套设于所述溢流管;以及
出尘口,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所述第二环形通道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第一环形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
布袋结构,所述布袋结构连接于所述溢流管的下端;
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布袋结构进入所述溢流管,以进行二次过滤出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袋结构包括滤袋框架和除尘滤袋;
所述滤袋框架连接于所述溢流管的下端,所述除尘滤袋套设于所述滤袋框架;
所述除尘滤袋呈横截面直径由上部向下部逐渐缩小的圆筒状,所述除尘滤袋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溢流管的横截面直径,所述除尘滤袋的下部端口密封。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慧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