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抗菌肽C端连接的抗菌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874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抗菌肽C端连接的抗菌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药物具有极强的破膜成孔能力,其中,四臂星形结构的多肽连接体S‑Mel表现出最高的成孔效率。单个S‑Mel分子就足以在极低的浓度下打孔,它也可以多个分子协作形成更大的孔洞。此外,S‑Mel有攻击特定环境下的细胞膜以及控制孔道大小的能力。本申请对于设计高效可控的多肽分子机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多肽与膜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发展靶向性杀死特定细胞(比如细菌、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抗菌肽C端连接的抗菌药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抗菌肽C端连接的抗菌药物,属于生物医药

技术介绍
细菌对于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正在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类新型的、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抗菌肽(AMPs)是一类天然存在的、具有广谱抗菌功能的多肽。与传统抗生素的抗菌机制不同,抗菌肽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导致内容物的泄漏而直接杀死细菌,这一杀菌方式很难被细菌克服。因此抗菌肽被认为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菌药物。目前,天然抗菌肽尚未应用于临床,主要是由于天然抗菌肽在抗菌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浓度,而高浓度会带来生物毒性以及高成本;并且抗菌肽还面临易水解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利用氨基酸序列设计或纳米技术来调制天然抗菌肽的分子结构,以提高其杀菌效率、降低生物毒性,是制备抗菌肽基新型杀菌药物、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耐药菌问题的可能途径。目前,人造抗菌分子设计开发主要分为三类:(1)利用纳米工程学的手段,将抗菌肽或抗生素分子修饰到金、银、二氧化硅等微纳米粒子的表面,或将抗菌肽衍生物组装成微纳米结构,由此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抗菌肽C端连接的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肽,以及与所述抗菌肽C端连接的柔性亲水聚合物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抗菌肽C端连接的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药物包括抗菌肽,以及与所述抗菌肽C端连接的柔性亲水聚合物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聚合物分子为四臂结构、线性、双臂或多分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聚合物分子为聚乙二醇、聚丙烯酸或聚乳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臂结构为星形、树状或环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亲水性聚合物分子为星形四臂结构的聚乙二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元冰杨恺邓智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