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和乘员探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9657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8
摄像机(1)具备:第一配光构件(5a),其用于将从红外光照射部(4)照射出的红外光向车辆内的前部座椅区域分配;第二配光构件(5b),其用于将从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红外光向车辆内的后部座椅区域分配;以及摄像部,其用于对被由第一配光构件(5a)分配的红外光和由第二配光构件(5b)分配的红外光照射后的车辆内进行拍摄。第一配光构件(5a)和第二配光构件(5b)构成为使前部座椅区域内的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与后部座椅区域内的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大致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摄像机和乘员探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一种用于探测车辆内的乘员的摄像机以及使用该摄像机的乘员探测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备用于向车辆内的前部座椅区域分配红外光的第一配光构件和用于向车辆内的后部座椅区域分配红外光的第二配光构件的摄像机以及使用该摄像机的乘员探测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进行了探测有无坐在车辆的前部座椅上的乘员、乘员的姿势或体格,以在事故发生时执行是否需要展开针对车辆的前部座椅(驾驶座和副驾驶座)设置的安全气囊的判断、安全气囊展开的控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探测装置,具备:红外光照射部,其用于向车辆内照射红外光;摄像部,其对被来自红外光照射部的红外光照射的车辆内的前部座椅进行拍摄;以及图像识别部,其用于基于由摄像部获取到的图像来识别坐在车辆内的前部座椅上的乘员。专利文献1的探测装置能够基于由摄像部获取到的图像来探测有无坐在车辆内的前部座椅上的乘员以及乘员的姿势或体格。通过使用这样的探测装置,车辆的安全气囊控制用的ECU(电子控制单元)能够执行是否需要展开针对车辆的前部座椅设置的安全气囊的判断、安全气囊展开的控制。如图1所示,像这样的探测装置的红外光照射部和摄像部设置于车辆的前部座椅前方的顶棚,从前方上侧向车辆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照射红外光来进行拍摄。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重视安全性的倾向,一般也针对车辆的后部座椅设置安全气囊。作为针对车辆的后部座椅设置的安全气囊,列举设置于车辆的后部座椅用的侧门的用于减缓来自车辆侧面的撞击的侧安全气囊、帘式安全气囊、设置于乘员的膝盖前的部件的用于减缓对膝盖的撞击的膝部安全气囊等。特别地,在欧洲,后部座椅的安全气囊、特别是侧安全气囊几乎是标准配备的,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各国,也预想到针对后部座椅搭载安全气囊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在针对后部座椅设置有安全气囊的情况下,除了是否需要展开针对前部座椅设置的安全气囊的判断、安全气囊展开的控制以外,还需要执行是否需要展开针对后部座椅的安全气囊的判断、安全气囊展开的控制。在为了这种目的而使用了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那样的探测装置的情况下,存在由红外光照射部照射的红外光的前部座椅处的照度与后部座椅处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例如,在如图1所示那样在车辆的前部座椅前方的顶棚设置有红外光照射部和摄像部的情况下,从红外光照射部到前部座椅的距离比从红外光照射部到后部座椅的距离短。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光的照度与距光源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因此在从如图1所示那样的设置于一个地方的红外光照射部向前部座椅区域和后部座椅区域照射了一致的红外光时,后部座椅区域的红外光的照度大幅地低于前部座椅区域的红外光的照度。在图2中示出从设置于一个地方的红外光照射部向前部座椅区域和后部座椅区域照射了一致的红外光时的红外光照射区域。在将从红外光照射部到前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的距离设为450mm、将从红外光照射部到后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的距离设为1050m的情况下,照度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因此当将坐在前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处的照度设为1时,坐在后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处的照度变为0.18。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由摄像部获取到的图像内,坐在前部座椅上的乘员被拍得亮,坐在后部座椅上的乘员被拍得暗。因此,坐在前部座椅上的乘员的探测精度高,但是坐在后部座椅上的乘员的探测精度变低。另一方面,在提高红外光照射部的照射强度以将坐在后部座椅上的乘员拍得足够亮的情况下,在由摄像部获得的图像内,坐在前部座椅上的乘员变得过亮,根据摄像部的传感器设备的动态范围,导致产生过曝光,从而坐在前部座椅上的乘员的探测精度降低。并且,在提高了红外光照射部的照射强度的情况下,红外光照射部的发热量增加,由于来自红外光照射部的热而导致摄像部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透镜等)、传感器、进一步说红外光照射部自身被加热,引起由摄像部获取的图像的图像质量降低,结果导致乘员的探测精度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3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和使用了该摄像机的乘员探测系统,该摄像机具备:第一配光构件,其用于向车辆内的前部座椅区域分配红外光;以及第二配光构件,其用于向车辆内的后部座椅区域分配红外光,其中,构成为使前部座椅区域内的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与后部座椅区域内的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大致相等。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目的通过下面的(1)~(10)的本专利技术来达成。(1)一种摄像机,配置在车辆内,用于探测车辆内的乘员,所述摄像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红外光照射部,其用于照射红外光;第一配光构件,其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所述红外光向所述车辆内的前部座椅区域分配;第二配光构件,其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所述红外光向所述车辆内的后部座椅区域分配;以及摄像部,其用于对被由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分配的所述红外光和由所述第二配光构件分配的所述红外光照射后的所述车辆内进行拍摄,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构成为:使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与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大致相等。(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摄像机,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构成为:使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所述照度的所述平均值与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所述照度的所述平均值之差为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所述照度的所述平均值的10%以下。(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摄像机,其中,所述红外光照射部包括: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用于照射向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分配的所述红外光;以及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用于照射向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分配的所述红外光。(4)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摄像机,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是设置于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前方的扩散板,所述第二配光构件包括:导光路径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前方;以及配光透镜,其设置于所述导光路径部件的前方。(5)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摄像机,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包括:导光路径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前方;以及配光透镜,其设置于所述导光路径部件的前方,所述第二配光构件包括:导光路径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前方;以及配光透镜,其设置于所述导光路径部件的前方。(6)根据上述(5)所记载的摄像机,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中包括的所述导光路径部件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中包括的所述导光路径部件通过连接部件来一体化,所述第一配光构件中包括的所述配光透镜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中包括的所述配光透镜被一体化。(7)根据上述(5)或(6)所记载的摄像机,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的所述配光透镜构成为:仅向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被预想为坐在所述车辆内的前部座椅上的乘员的面部和肩部所在的地方分配所述红外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机,配置在车辆内,用于探测车辆内的乘员,所述摄像机的特征在于,具备:/n红外光照射部,其用于照射红外光;/n第一配光构件,其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所述红外光向所述车辆内的前部座椅区域分配;/n第二配光构件,其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所述红外光向所述车辆内的后部座椅区域分配;以及/n摄像部,其用于对被由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分配的所述红外光和由所述第二配光构件分配的所述红外光照射后的所述车辆内进行拍摄,/n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构成为:使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与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大致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06 JP 2018-0195921.一种摄像机,配置在车辆内,用于探测车辆内的乘员,所述摄像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红外光照射部,其用于照射红外光;
第一配光构件,其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所述红外光向所述车辆内的前部座椅区域分配;
第二配光构件,其用于将从所述红外光照射部照射出的所述红外光向所述车辆内的后部座椅区域分配;以及
摄像部,其用于对被由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分配的所述红外光和由所述第二配光构件分配的所述红外光照射后的所述车辆内进行拍摄,
其中,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构成为:使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与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照度的平均值大致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所述第一配光构件和所述第二配光构件构成为:使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所述照度的所述平均值与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所述照度的所述平均值之差为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内的所述红外光的所述照度的所述平均值的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所述红外光照射部包括: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用于照射向所述前部座椅区域分配的所述红外光;以及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用于照射向所述后部座椅区域分配的所述红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所述第一配光构件是设置于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前方的扩散板,
所述第二配光构件包括:导光路径部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前方;以及配光透镜,其设置于所述导光路径部件的前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