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和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557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耳机,耳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用以和耳道贴合的端部设有出音孔,还包括用以和耳道贴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耳壳的耳胶套,所述耳胶套设有用以将所述出音孔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的传音通道。所述耳壳设有第一吸合部,所述耳胶套设有用以和所述第一吸合部吸合的第二吸合部。所述耳壳和所述耳胶套两者中的一者设有限位槽,另一者设有用以和所述限位槽卡嵌的卡嵌部。上述耳机,能够方便携带,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和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学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耳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耳机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通常包括耳壳,耳壳设有出音孔,在佩戴时,耳壳靠近耳道,并且耳壳和耳道的相对位置固定,利用出音孔将音波传递至耳道中。目前根据耳机的佩戴方式,往往可以分为半入耳式、浅入耳式和入耳式;针对半入耳式的耳机,在佩戴时,仅仅是耳壳靠近出音孔的端部伸入耳道中,因此低频会泄掉很多,隔音效果不是很好;针对入耳式的耳机,在佩戴时,耳壳前腔可以伸入耳道中,相对而言低频会强,隔音效果较好,可以更好的降低外界噪音的干扰,减少了漏音情况的发生;至于浅入耳式的耳机,在佩戴时,耳壳相较于耳道的位置介于半入耳式的耳壳位置和入耳式的耳壳位置之间,并且隔音效果和低频效果也介于半入耳式的耳机和入耳式的耳机之间。无论是针对半入耳式的耳机、浅入耳式的耳机还是入耳式的耳机,其适用的场合较为单一,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为了能够听清耳机发出的音波,人们倾向于佩戴隔音效果好的入耳式的耳机,在安静的环境中,由于周围杂音较少,针对隔音效果的需求并不明显,为了降低对耳膜的伤害,人们往往又不愿佩戴入耳式的耳机,而是倾向于佩戴隔音效果一般的半入耳式的耳机或者浅入耳式的耳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出行在外,出于便携性,并不太可能同时携带上述不同类型的耳机,以适应不同的当前环境。综上可知,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携带、且适应不同环境的耳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耳机,能够方便携带,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壳,所述耳壳用以和耳道贴合的端部设有出音孔,还包括用以和耳道贴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耳壳的耳胶套,所述耳胶套设有用以将所述出音孔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的传音通道。可选地,所述耳壳设有第一吸合部,所述耳胶套设有用以和所述第一吸合部吸合的第二吸合部。可选地,所述耳壳和所述耳胶套两者中的一者设有限位槽,另一者设有用以和所述限位槽卡嵌的卡嵌部。可选地,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耳壳,所述卡嵌部设于所述耳胶套。可选地,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耳壳靠近所述出音孔的内缘,所述卡嵌部设于所述传音通道靠近所述限位槽的端口。可选地,所述传音通道靠近所述限位槽的外侧壁和所述内缘贴合。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个数为两个。可选地,所述耳胶套包括和所述传音通道相连、且位于所述传音通道外侧的胶套本体,所述胶套本体用以和耳道贴合。可选地,所述耳胶套为一体成型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耳机,耳壳的端部设有出音孔,在佩戴时,可以直接利用耳壳的端部和耳道贴合,也即耳壳和耳道的相对位置固定,出音孔所发出的音波即可进入耳道,此时的耳机即可看作是半入耳式的耳机;耳机还包括耳胶套,耳胶套与耳壳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耳胶套设有传音通道;在佩戴时,可以将耳胶套和耳壳相连,利用耳胶套和耳道贴合,此时传音通道能够将出音孔所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中;由于传音通道相较于出音孔更加靠近耳道,且耳胶套和耳道贴合,因此此时的耳机可看作是入耳式或是浅入耳式的耳机;可以看出,耳机存在两种佩戴方式,其一、当不安装耳胶套时,利用耳壳的端部和耳道贴合,出音孔所发出的音波直接进入耳道;其二、当安装耳胶套时,耳胶套和耳壳相连,利用耳胶套和耳道贴合,此时出音孔所发出的音波经过传音通道进入耳道。简言之,通过是否安装耳胶套即可实现耳机在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是浅入耳式)之间转换,人们出行在外,无需携带不同类型的耳机,仅仅携带耳壳和耳胶套即可,这样就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需要,方便地选择是否需要将耳胶套和耳壳连接,从而满足不同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耳机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有益效果,本文将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有耳胶套的耳机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未安装有耳胶套的耳机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出音孔位置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出音孔位置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耳胶套的结构图;其中:1-耳壳、11-出音孔、12-内缘、13-限位槽、2-耳胶套、21-卡嵌部、22-传音通道、23-端口、24-胶套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如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5所示,包括耳壳1和耳胶套2,耳壳1和耳胶套2之间可拆卸连接。耳壳1通常采用塑料等材质制成,耳壳1的质地较硬,有助于提升耳机的使用寿命,耳壳1的端部设有出音孔11,出音孔11用以发出音波。耳胶套2可采用硅胶等软性材料制成,耳胶套2设有传音通道22,传音通道22能够将出音孔11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传音通道22可设置呈圆柱状。在佩戴过程中,具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耳壳1和耳胶套2分离,利用耳壳1和耳道接触。在这一情形下,不需要使用耳胶套2,可以将耳胶套2存放至合理位置;耳壳1设有出音孔11的端部和耳道贴合,此时出音孔11位于耳道中,出音孔11发出的音波直接传递至耳道;由于耳壳1相较于耳道的位置靠外,出音孔11无法处于耳道较深的位置,因此,此时的耳机即可看作是现有技术中的半入耳式的耳机,其低频会泄掉很多,隔音效果不是很好,往往适用于较为安静的环境中。第二种: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耳壳1和耳胶套2相连,利用耳胶套2和耳道接触。在这一情形下,耳胶套2和耳道接触,传音通道22能够将出音孔11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中,传音通道22可以伸入至耳道较深的位置,再加之耳胶套2可设置为软性材质,耳胶套2能够很好的贴合于耳道,这样一来,耳机的低频会强,隔音效果较好,可以更好的降低外界噪音的干扰,通常适用在环境较为嘈杂的场合中,此时的耳机即可看作是现有技术中的入耳式的耳机或是浅入耳式的耳机。针对耳壳1和耳胶套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采用第一吸合部和第二吸合部之间相互吸合的方式实现。耳壳1设有第一吸合部,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包括耳壳(1),所述耳壳(1)用以和耳道贴合的端部设有出音孔(11),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用以和耳道贴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耳壳(1)的耳胶套(2),所述耳胶套(2)设有用以将所述出音孔(11)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的传音通道(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包括耳壳(1),所述耳壳(1)用以和耳道贴合的端部设有出音孔(1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以和耳道贴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耳壳(1)的耳胶套(2),所述耳胶套(2)设有用以将所述出音孔(11)发出的音波传递至耳道的传音通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1)设有第一吸合部,所述耳胶套(2)设有用以和所述第一吸合部吸合的第二吸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1)和所述耳胶套(2)两者中的一者设有限位槽(13),另一者设有用以和所述限位槽(13)卡嵌的卡嵌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3)设于所述耳壳(1),所述卡嵌部(21)设于所述耳胶套(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悦孙施展陈立超周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