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49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变速器在旋转电机的一个轴向侧上与旋转电机一体地设置。旋转电机包括组装到定子芯部的定子线圈,以具有分别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和第二线圈端部分。第二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驱动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的电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从日本专利申请公布JP2013-174300A号,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驱动装置。该电驱动装置一体地具有旋转电机和变速器。对于这种电动驱动装置,期望改善输出性能并最小化尺寸以提高其在车辆上的可安装性。另一方面,在上述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中,变速器布置在旋转电机的一个轴向侧上,旋转电机的温度在其变速器侧端部处可能过度升高。当例如通过增大供给至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电流来增大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以改善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从而使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大幅增加时,该问题变得尤其明显。然而,在上述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使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逸散。因此,随着旋转电机的温度升高,上述已知的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可能降低。为了抑制旋转电机的温度升高,可考虑限制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性能将降低。作为替代,可考虑向旋转电机和/或变速器中添加冷却部或散热结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将增大电动驱动装置的尺寸和/或零件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变速器。旋转电机包括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设置在转轴上,以与转轴一起旋转。定子包括环状的定子芯部和多相的定子线圈。外壳中收纳有转子和定子。变速器包括动力传递单元,所述动力传递单元构造成随着转轴的旋转而旋转。此外,在电动驱动装置中,变速器在旋转电机的沿着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旋转电机一体地设置。应当注意,下文使用的表述“变速器与旋转电机一体地设置”表示变速器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外壳)与旋转电机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外壳)(1)首先彼此分开形成,然后接合在一起成为单件,或是(2)一体成型为单个部件。定子线圈组装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和第二线圈端部分。第二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通过上述结构,由于第二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因此,第二线圈端部分的表面积相应地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的表面积。因此,与第一线圈端部分相比,第二线圈端部分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此外,第二线圈端部分中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中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和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相比,热量更容易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从旋转电机逸散到外部。因此,和使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的情况相比,使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的逸散。此外,通过上述结构,和使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的情况相比,旋转电机的轴向长度维持不变。因此,能够抑制旋转电机的大型化,从而能够抑制电动驱动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在抑制电动驱动装置大型化的同时,使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适当地逸散。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定子线圈可以包括多个相绕组。每个相绕组可以具有:多个转弯部,多个转弯部通过折弯形成;以及多个接头,在每个接头处,相绕组的部段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转弯部可以包括在定子线圈的第一线圈端部分中,接头可以包括在定子线圈的第二线圈端部分中。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二线圈端部分中,需要使相绕组的部段的每个对应的成对的远端部叠置并接合。因此,第二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变得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特别是,在通过焊接将相绕组的部段的每个相应的成对的远端部接合以抑制焊接过程期间施加的热的影响的情况下,需要确保从定子芯部到远端部有足够长的距离,还需要确保在远端部处有足够的焊接区域。因此,第二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变得比第一线圈端部分的轴向突出高度大得多。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促进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的逸散。此外,对于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相绕组的部段可以分别由电导体部段形成。每个电导体部段大致呈U形以具有:成对的直线部,成对的所述直线部彼此平行地延伸;以及相绕组的一个转弯部,这一个转弯部在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延伸以将成对的直线部连接。电导体部段的每个对应的成对远端部可以在位于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上的一个接头处接合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实现第二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大于第一线圈端部分从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实现对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的逸散的促进。另外,通过电导体部段形成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线圈,可以提高定子中的定子线圈的空间系数,从而可以通过改善旋转电机的输出密度来增大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能通过促进第二线圈端部分处的热量的逸散来使在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适当地逸散。在电动驱动装置中,在定子芯部的与第二线圈端部分相同的轴向侧上可以设置有中性接头,在上述中性接头处,定子线圈的相绕组的端部被接合在一起以限定出定子线圈的中性点。由于中性接头位于远离定子芯部处,因此,热量可能不易从中性接头逸散,因而在中性接头处温度容易升高。然而,通过将中性接头定位在定子芯部的与第二线圈端部分相同的轴向侧、即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能够促进热量从中性接头逸散。在电动驱动装置中,在定子芯部的与第二线圈端部分相同的轴向侧可以设置有汇流条,电力通过该汇流条被输入至定子线圈的其中一个相绕组以及从其输出。旋转电机的外壳可以具有盖部,所述盖部布置成覆盖第二线圈端部分。在外壳的盖部中形成有通孔,每个汇流条或是与汇流条连接的端子构件从外壳的内部穿过所述通孔延伸到外部。通过上述结构,热量容易从汇流条释放。因此,热量可从第二线圈端部分经由汇流条逸散到外壳的外部。其结果是,能够促进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的逸散。在旋转电机的外壳中可以设置传热构件,所述传热构件与定子线圈的第二线圈端部分接触,以使热量经由所述传热构件从第二线圈端部分逸散。因此,通过传热构件,能够进一步促进旋转电机中产生的热量的逸散。外壳可以具有供定子芯部组装的管状部。在外壳的管状部中可以形成有供冷却剂流动的环状的冷却剂通路。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与流过冷却剂通路的冷却剂进行热交换,使从变速器传递到外壳的管状部的热量逸散。此外,热量从变速器向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的传递被冷却剂通路阻碍。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定子芯部的与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的散热。在电动驱动装置中,可以在定子芯部的与第二线圈端部分相同的轴向侧设置:构造成对转子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至少一个旋转状态检测单元;构造成对定子线圈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监测单元;以及构造成对旋转电机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在电动驱动装置中设置旋转状态检测单元、温度监测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n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子(12)、定子(13)和外壳(14),所述转子设置在转轴(11)上,以与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31)和多相的定子线圈(32),所述外壳中收纳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n变速器(60),所述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61),所述动力传递单元(61)构造成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旋转,/n其中,/n所述变速器在所述旋转电机的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所述旋转电机一体地设置,/n所述定子线圈组装到所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33A)和第二线圈端部分(33B),/n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H2)大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H1),/n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4303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电机(10),所述旋转电机具有转子(12)、定子(13)和外壳(14),所述转子设置在转轴(11)上,以与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芯部(31)和多相的定子线圈(32),所述外壳中收纳有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变速器(60),所述变速器具有动力传递单元(61),所述动力传递单元(61)构造成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而旋转,
其中,
所述变速器在所述旋转电机的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一侧上与所述旋转电机一体地设置,
所述定子线圈组装到所述定子芯部,以具有分别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和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第一线圈端部分(33A)和第二线圈端部分(33B),
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二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H2)大于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从所述定子芯部的第一轴向端面突出的轴向突出高度(H1),
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侧,而所述第二线圈端部分位于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反的轴向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线圈包括多个相绕组(U、V、W),
每个相绕组具有:多个转弯部(42),多个所述转弯部通过折弯形成;以及多个接头(46),在每个所述接头处,所述相绕组的部段(40)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
所述转弯部包括在所述定子线圈的所述第一线圈端部分中,所述接头包括在定子线圈的第二线圈端部分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定子线圈的每个相绕组,所述相绕组的部段分别由电导体部段(40)形成,
每个电导体部段大致呈U形以具有: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成对的直线部(41);以及所述相绕组的、在所述定子芯部的与所述变速器相同的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江亮远藤寛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