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普专利>正文

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及避雷器技术

技术编号:256947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采用多组避雷器轮换的方式进行避雷;受到雷电袭击时,受到雷击时,第一工作区避雷器和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同时收到高电压的冲击,第一工作区避雷器正常工作,对地放电;与因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并联的电容通过第一次雷击完成充电,在受到第二次雷击时,第二工作区的避雷器对地放电;对地放电后,动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并重复上述过程。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避雷方法及避雷器,避雷器轮换并在轮换过程中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将已经失效的避雷器切出,将合格的避雷器前置来接受雷击,可以有效的应对多次连续雷击,避免因多次连续雷击时避雷器失效等原因产生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及避雷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及避雷器在线筛选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避雷器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均一性差,主要是生产工艺不稳定所致,既有技术原因,也有管理因素。因避雷器产品的特殊性,质检过程是破坏性的,只能抽检,从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最终必然导致避雷器产品的均一性差。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设备的进步,目前发现雷击现象大多是短时间内的多次连续雷击,其间隔短,频率高。避雷器在受到第一次雷击对地放电后,对后续雷击的避雷效果很差。由于我国避雷器遵守的设计标准和真实的雷击现象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避雷器产品质量的均一性较差,导致防雷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及避雷器在线筛选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采用多组避雷器轮换的方式进行避雷;在动触支架上设置有多组避雷器,每一个避雷器作为一个工作区;避雷器上设置有静触支架,静触支架横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并在其中一个工作区上并联有电容;动触支架可以相对静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受到雷电袭击时,第一工作区避雷器和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同时收到高电压的冲击,第一工作区避雷器正常工作,对地放电;与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并联的电容通过第一次雷击完成充电,在受到第二次雷击时,第二工作区的避雷器对地放电;对地放电后,动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并重复上述过程。优选的是,还包括避雷器检测和筛选;检测方法为:避雷器在雷击后1分钟内温度降低到60摄氏度以下为合格,雷击时能形成对地放电为合格,无雷击时对地开路为合格;三项指标全部合格判定为完好,其中一项不合格判定为故障,对检测不合格的避雷器切出不进行轮换。优选的是,还包括避雷器检测和筛选;检测方法为:采用避雷器综合特性测试仪来对避雷器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避雷器切出不进行轮换。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器,包括静触支架和动触支架,所述静触支架与引雷导线连接,动触支架上设置有多组避雷器,每一个避雷器作为一个工作区,静触支架横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动触支架下方设置有接地导线,所述接地导线上设置有雷电传感器,动触支架上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电机连接;静触支架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静触支架上设置有静触头,静触头上设置有避雷器导线,所述第二区上还设置有电容导线,所述电容导线一端与第二区上的静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电容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避雷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是,所述避雷器与避雷器综合特性测试仪连接。本避雷方法的原理是:当收到雷击时,第一组主避雷器和第二组备用避雷器(即与电容并联的避雷器)将同时收到高电压的冲击,因第二组备用避雷器并联有电容,电容有一个充电的过程,所以电容端电压不会产生明显变化,第一次雷击不足以引起第二组备用避雷器的放电。当连续雷击时第二组备用避雷器的电容经第一次雷击完成充电,工作条件形成,对地放电。电容放电后端电压清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避雷方法及避雷器,避雷器轮换并在轮换过程中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将已经失效的避雷器切出,将合格的避雷器前置来接受雷击,可以有效的应对多次连续雷击,避免因多次雷击时避雷器失效等原因产生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避雷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静触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动触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避雷器工作流程图;图中,1-引雷导线,2-避雷器,3-温度传感器,4-静触支架,5-动触支架,6-雷电传感器,7-电机,8-齿轮,9-接地导线;401-静触头,402-避雷器导线,403-电容导线,404-第一区,405-第二区,501-动触头,502-第一工作区,503-第二工作区,504-第三工作区,505-区域识别,506-触碰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多次雷击避雷器,包括静触支架4和动触支架5,静触支架4与引雷导线1连接,所述动触支架5上设置有3个避雷器2,每一个避雷器2作为一个工作区,将动触支架5分为第一工作区502,第二工作区503和第三工作区504,每一个工作区对应一个避雷器2,动触支架5下方设置有接地导线9,接地导线9上设置有雷电传感器6,动触支架5上设置有齿轮8,齿轮8与电机7连接,可由电机7带动旋转;静触支架4上设置有静触头401,静触支架4横跨动触支架5上的相邻两个工作区,静触支架4分为第一区404和第二区405,第一区404上设置有一个静触头401,第二区405上设置有两个静触头401,静触头401上设置有避雷器导线402,第二区405上的其中一个静触头401上还设置有电容导线403,电容导线403与电容连接;动触支架5上每一个工作区均设置有区域识别506,动触支架5外侧还设置有触碰开关506。如图4所示,本装置的工作流程为:装置通电后进行自检,雷电传感器6输出有效信号同时装置收到雷击时,电机7转动动触支架5,将原承担主避雷的第一组避雷器2切出待检,原来的第二组避雷器2成为主避雷器,第三组避雷器2成为带电容的备用避雷器。如果避雷器2完好且雷击不止将循环上述动作,如果第一工作区502的避雷器2失效动触支架5顺时针转动将失效避雷器切入待检三区,如果第二工作区503的避雷器2失效动触支架5逆时针转动将失效避雷器切入待检三区,如果第三工作区504避雷器失效则动触支架不会转动。触碰开关506和区域识别506配合,用于识别和判定动触支架5的旋转情况,保证旋转到位和切换准确。其原理为用开关量信号来确定区域位置,再在相应的管理系统中定义区域序号。避雷器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与雷电传感器6共同配合,对避雷器2进行检测。避雷器2的检测标准为,在雷击后1分钟内温度降低到60摄氏度以下为合格,雷击时能形成对地放电为合格,无雷击时对地开路为合格。三项指标全合格判定为完好,其中一项不合格判定为故障。温度传感器的选择,设置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描述。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多次雷击避雷器,包括静触支架4和动触支架5,静触支架4与引雷导线1连接,所述动触支架5上设置有3个避雷器2,每一个避雷器2作为一个工作区,将动触支架5分为第一工作区502,第二工作区503和第三工作区504,每一个工作区对应一个避雷器2,动触支架5下方设置有接地导线9,接地导线9上设置有雷电传感器6,动触支架5上设置有齿轮8,齿轮8与电机7连接,可由电机7带动旋转;静触支架4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组避雷器轮换的方式进行避雷;在动触支架上设置有多组避雷器,每一个避雷器作为一个工作区;避雷器上设置有静触支架,静触支架横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并在其中一个工作区上并联有电容;动触支架可以相对静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n受到雷电袭击时,第一工作区避雷器和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同时收到高电压的冲击,第一工作区避雷器正常工作,对地放电;与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并联的电容通过第一次雷击完成充电,在受到第二次雷击时,第二工作区的避雷器对地放电;/n对地放电后,动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并重复上述过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组避雷器轮换的方式进行避雷;在动触支架上设置有多组避雷器,每一个避雷器作为一个工作区;避雷器上设置有静触支架,静触支架横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并在其中一个工作区上并联有电容;动触支架可以相对静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
受到雷电袭击时,第一工作区避雷器和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同时收到高电压的冲击,第一工作区避雷器正常工作,对地放电;与第二工作区避雷器并联的电容通过第一次雷击完成充电,在受到第二次雷击时,第二工作区的避雷器对地放电;
对地放电后,动触支架旋转,对工作区进行轮换,并重复上述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次连续雷击避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雷器检测和筛选;
检测方法为:避雷器在雷击后1分钟内温度降低到60摄氏度以下为合格,雷击时能形成对地放电为合格,无雷击时对地开路为合格;三项指标全部合格判定为完好,其中一项不合格判定为故障,对检测不合格的避雷器切出不进行轮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普
申请(专利权)人:赵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