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270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路,包括设备模块、微控制器MCU、电流稳定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设备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MCU的第一端和电池模块的第一端,设备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微控制器MCU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电池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包括蛇形线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改善和抑制短路时电流尖峰纹波,使短路电流趋于稳定,并且减小短路电流,不造成回路上功率器件的损坏,确保电路工作的安全性能,同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电路。
技术介绍
电池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和负极之分。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现有技术中,由于一般工作电流比较小和锂电池短路时瞬间尖峰电流比较大,会对自身电路造成破坏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电路永久性损坏而不能继续使用。针对该问题,若选用功率高和能过电流大的器件,则会导致成本增加,但是如果选过电流小的器件容易损坏MOSFET或其它功率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通过蛇形电路改善和抑制短路时电流尖峰纹波,使短路电流趋于稳定,并且减小短路电流,不造成回路上功率器件的损坏,确保电路工作的安全性能,同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电路,包括设备模块、微控制器MCU、电流稳定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设备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MCU的第一端和电池模块的第一端,设备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微控制器MCU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电池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包括蛇形线路。可选的,所述设备模块包括设备、电容C5、电容C6和二极管D1;所述电容C5和电容C6串联后连接在设备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1与串联后的电容C5、电容C6并联连接。电容C5和电容C6为滤波电容,滤波电容不仅使电源直流输出平滑稳定,降低了交变脉动电流对电子电路的影响,同时还可吸收电子电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波动和经由交流电源串入的干扰,使得电子电路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二极管D1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可以从二极管的一个方向流过,对电路工作起到辅助作用。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2、电容C7、电容C8、电阻R7和电阻R13;所述场效应管Q2的D极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2的S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和电容C8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的G极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的导通或截止实现电路的开通或关断。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还连接有电阻R20,实现对电路电流进行检测和采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蛇形电路改善和抑制短路时电流尖峰纹波,使短路电流趋于稳定,并且减小短路电流,不造成回路上功率器件的损坏,确保电路工作的安全性能,同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电路,包括设备模块、微控制器MCU、电流稳定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设备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MCU的第一端和电池模块的第一端,设备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一端;所述微控制器MCU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电池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包括蛇形线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通过蛇形电路改善和抑制短路时电流尖峰纹波,使短路电流趋于稳定,并且减小短路电流,不造成回路上功率器件的损坏,确保电路工作的安全性能,同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电路,包括设备模块、微控制器MCU、电流稳定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池模块;设备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MCU的第一端和电池模块的第一端,设备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一端;微控制器MCU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一端,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二端,功率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电池模块的第二端;电流稳定模块包括蛇形线路。本申请针对工作电流小,短路电流大和降低器件成本基础上所做的电池保护方案,在电池保护传统方案上做的一些改善,如保护IC+MOSFET方案,改为微控制器MCU+功率模块+电流稳定模块,微控制器MCU对电池进行管理和控制,如电流电压的监控等,电流稳定模块包括电路,利用蛇形电路的滤波特征,稳定尖峰电流,确保电路工作的安全性能以及达到成本低的效果。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中可得知,PCB阻抗计算公式为:R=[87/(Er+1.41)1/2]xln[5.98H/(0.8W+T)],而RLC电路电流公式为:I=U/Z,I=U/Z=U√2/sin(314t+45°),R=Z,通过电路能够增加电流稳定性,实现电路阻抗适配,增加电路的滤波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以往走大电流环路大面积铺铜基础上,在PCB走电流回路上增加蛇形电路,设备模块包括设备、电容C5、电容C6和二极管D1;电容C5和电容C6串联后连接在设备的两端,二极管D1与串联后的电容C5、电容C6并联连接。在该示例中,设备为电机M1,电容C5和电容C6为滤波电容,滤波电容不仅使电源直流输出平滑稳定,降低了交变脉动电流对电子电路的影响,同时还可吸收电子电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波动和经由交流电源串入的干扰,使得电子电路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二极管D1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可以从二极管的一个方向流过,对电路工作起到辅助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2、电容C7、电容C8、电阻R7和电阻R13;场效应管Q2的D极连接电容C7的第一端,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8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2的S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和电容C8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的G极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的导通或截止实现电路的开通或关断。其中,功率模块还连接有电阻R20,实现对电路电流进行检测和采集。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模块、微控制器MCU、电流稳定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池模块;/n所述设备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MCU的第一端和电池模块的第一端,设备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一端;/n所述微控制器MCU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电池模块的第二端;/n所述电流稳定模块包括蛇形线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模块、微控制器MCU、电流稳定模块、功率模块和电池模块;
所述设备模块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器MCU的第一端和电池模块的第一端,设备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微控制器MCU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流稳定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三端连接电池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电流稳定模块包括蛇形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模块包括设备、电容C5、电容C6和二极管D1;
所述电容C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林哲任素云戴清明尹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