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160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包括四路北斗信号接收预处理组件、四路北斗一代信号接收预处理组件、一路L发射组件和一路B1组件。每路北斗信号接收预处理组件包括一个BD2‑B3天线阵子、一个低噪声放大器、一个接收下变频通道,北斗信号由BD2‑B3天线阵子接收、放大,经由下变频通道送入数字处理模块输出;每路北斗一代信号接收预处理组件包括一个BD1‑S天线阵子、一个低噪声放大器、一个接收下变频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天线阵获取空间样本信号,预处理后送入数字处理模块,由数字处理模块采用空时域联合的二维抗干扰,空频联合的抗干扰技术,采用合适的抗干扰算法消除干扰;还具备接收北斗信号和北斗短报文收发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属于卫星导航通信

技术介绍
在现代战场上,探测手段日新月异,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迅速提高,突防的飞机一旦被敌方发现,往往难逃被摧毁的命运。飞机的设计需要考虑隐身性能。目前根据所对抗的探测装置,飞机已成功应用的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声隐身。由于当前用于发现及跟踪飞机的主要手段是雷达,且一部分地空导弹及空空导弹采用雷达制导,因此,飞机必须将针对雷达的隐身设计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在通信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不可能使得飞机上下前后各个方向都有非常小的RCS。只能在重点方向上减小RCS。由于飞机在突防中,只需穿越雷达网的间隙,就可以不被雷达探测到,因为很少有雷达能从飞机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进行探测,所以只要将飞机水平面上下一定角范围内的RCS减小,就可有效降低飞机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隐身特性,接收信号稳定的用于北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BD2-B3天线阵子(1)、BD1-S天线阵子(4)、B3低噪声放大器(2)、S低噪声放大器(5)、B3第一接收下变频通道(3)、S第二接收下变频通道(6),BD2-B1天线阵子(7)、B1低噪声放大器(8),L信号放大器(9)、L滤波器(10)、L天线阵子(11);其中BD2-B3天线阵子(1)的馈点连接B3低噪声放大器(2)的输入端,B3低噪声放大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接收下变频通道(3)的输入端,第一接收下变频通道(3)的输出端连接至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入端;BD1-S天线阵子(4)的馈点连接S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入端,S低噪声放大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BD2-B3天线阵子(1)、BD1-S天线阵子(4)、B3低噪声放大器(2)、S低噪声放大器(5)、B3第一接收下变频通道(3)、S第二接收下变频通道(6),BD2-B1天线阵子(7)、B1低噪声放大器(8),L信号放大器(9)、L滤波器(10)、L天线阵子(11);其中BD2-B3天线阵子(1)的馈点连接B3低噪声放大器(2)的输入端,B3低噪声放大器(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接收下变频通道(3)的输入端,第一接收下变频通道(3)的输出端连接至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入端;BD1-S天线阵子(4)的馈点连接S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入端,S低噪声放大器(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接收下变频通道(6)的输入端,第二接收下变频通道(6)的输出端连接至数字处理模块的输入端;BD2-B1天线阵子(7)的馈点连接B1低噪声放大器(8)的输入端,低噪声放大器(8)输出端输出;L信号放大器(9)输出端连接L滤波器(10)输入端,L滤波器(10)输出端连接L天线阵子(11)的馈点发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斗导航隐身抗干扰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BD2-B3天线阵子(1)、B3低噪声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辉朱晓磊韩国胜霍彦锋周东升王勇波燕官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晶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