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10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断路器组件,所述壳体内分隔为独立的功能层和组件层,所述断路器组件设置在组件层内并通过串联在外部电路上控制其开闭;所述组件层与功能层之间设有通道并通过通道使设置在功能层内的功能部件与断路器组件关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不改变现有的单级或多级断路器尺寸前提下,在内部保留有单独的功能层,并通过在功能层内设有单独的检测模块来增加该断路器的分断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电路保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与低压断路器。断路器在出现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引发电气火灾或电路负载设备故障的常见供电线路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电流因素引起的电气火灾,由于电流在导体上产生大量的热,只是绝缘损坏从而引起火灾,例如断路过载;二是由故障电弧引起的电气火灾,电气故障产生温度较高的故障电弧或电火花能够引燃周围的可燃物(一般为导线绝缘层材料),从而进一步引起电气火灾,例如电气部件接触不良接地故障。其中的电流因素分为瞬时大流量和存在剩余电流的情况,而瞬时大流量即为断路情况,一般通过常用的电磁断路器即可起到保护电路的效果。所谓的故障电弧是绝缘体被电压击穿后,由不导电变成导电并发光发热的自然现象。为了避免因为故障电弧引起线路起火,还需要单独设置AFCI(AFDD)故障电路检测器、RCD等其他线路检测模块,则在配电箱或者配电设施中常见有多个断路器组件并排设置,占用空间较大,且仅能够对故障进行检测并断闸,无法自动重合,需要维护人员现场进行合闸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结构,通过内部单独设有的独立空间便于设置其他检测功能部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断路器组件,所述壳体内分隔为独立的功能层和组件层,所述断路器组件设置在组件层内并通过串联在外部电路上控制其开闭;所述组件层与功能层之间设有通道并通过通道使设置在功能层内的功能部件与断路器组件关联。值得说明的是,所谓的关联是指包括传动连接、通信连接、电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还包括没有直接连接而是间接联动的方式,比如磁性联动和热联动等方式。也就是说,断路器组件和功能层内的部件之间能够相互传递力或者信号,力包括直接接触传输的转动力、推动力、拉力等,也包括未接触的磁性力。而信号包括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热信号等。例如断路器组件中发热并传递至功能层中,导致功能层中的部件受热感知向外反馈,或在功能层内设有低熔点材质,在温度上升至一定阈值后便熔断从而动作。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连通功能层和组件层便于更换安装部件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可拆卸的挡板。原本将壳体内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则为了方便设置内部的结构,最佳的方式是在壳体上开设有两个开口,每个开口对应每个空间,并通过可拆卸的挡板结构将开口覆盖。当设置组件层内的断路器组件时,仅需在最初将所有组件均设置在组件层内,只有在后续内部部件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才会打开。同样的,在装配过程中,功能区中的部件选定后直接装入功能层内,当两侧部件关联后将两侧的挡板扣合形成一体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为接入一根线路的单级断路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为接入两根线路的两级断路器结构,包括两个独立壳体且每个壳体内均单独设有断路器组件。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壳体相互扣合连接,并在壳体相互扣合时两侧的所述功能层连通形成单个功能空间;在所述功能空间内设有与两侧的断路器组件关联的功能部件。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为采用同一壳体结构并接入两根线路的双极断路器结构,该壳体靠近外部两侧各设有用于放置断路器组件的组件层,在两个所述组件层之间设有独立的功能层。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层包括:设有接入端子的接入区;设有接出端子的接出区;设有脱扣组件的脱扣区;设有灭弧组件的灭弧区;所述接入端子、接出端子、脱扣组件和灭弧组件均属于断路器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部件为带有互感器的电流检测模块,从所述接入端子上引出通过通道穿入互感器中的检测线;在所述灭弧区与接入端子之间的组件层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用于避让互感器安装的避让槽。其中的电流检测模块是包括对接入电路的电流信息分析的多种检测模块,包含但不限于AFDD、AFCI和RCD。进一步的,所述脱扣组件为电磁脱扣结构,包括静触点、动触点、锁扣组件、手柄和电磁推动机构,当所述静触点与动触点接触时所述锁扣组件锁住并使得动触点保持固定;所述电磁推动机构在接入电路出现短路故障时通过推动锁扣组件解锁使动触点动作脱扣。进一步的,壳体外部设有与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展示该断路器的开断情况,同时还在出现故障电弧时进行示警。现有断路器上大都设置有指示灯和控制按钮,所述指示灯用以反馈该断路器的开断状态,例如正常工作时,通过两个指示灯来展示,绿色即闭合状态,而红色则为断开的状态,因为设有自动重合机构,若多次无法重合,则可设置红灯闪烁进行指示。若因检测到出现故障电弧而发生断路,则通过第三个黄色的指示灯进行指示。所谓的两级断路器,是指断路器同时控制零线和火线,可同时开闭,从而达到双极控制。原本的两级断路器包括采用同一壳体结构的一体式构型和采用单独的单级断路器扣合联动形成两级构型。采用统一壳体的方案中,其内部设有隔板将两侧的断路器组件隔开并达到屏蔽隔断的效果,为了设置检测组件和自动重合组件,会对内部的断路器组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其尽可能朝两侧移动,在壳体的中部留出空间,则既能够达到较好的隔断效果,避免两侧的断路器组件互相影响,同时又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两个功能组件。其中,检测组件可同时对两级接入线路进行检测,只需在两个接入端子上单独引出用于检测的线路即可。由于检测组件中可以包含有多种基于电流特征值的检测单元,则一般该检测单元均采用互感器作为检测部件,使得单独引出的通电导体穿过互感器的中心,并由互感器将数据传输至每个模块的处理IC中,再由处理IC分析处理数据并判断是否出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则控制断路器组件动作断闸或者控制自动重合组件动作间接断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不改变现有的单级或多级断路器尺寸前提下,在内部保留有单独的功能层,并通过在功能层内设有单独的检测模块来增加该断路器的分断精度;则既保留了电磁断路器的功能,同时又能够对接入电路进行其他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还能够在故障消除后自动重合,从而在保持小体积的前提下具有多个保护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用两级断路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单级或多级断路器结构时的断路器组件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壳体单侧挡板拆开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壳体单侧挡板拆开后的右视图,图中主要展示了功能层;图5是本技术采用两级断路器结构时将每个壳体外侧挡板和断路器组件均拆下后的轴侧示意图A;图6是本技术采用两级断路器结构时将每个壳体外侧挡板和断路器组件均拆下后的轴侧示意图B;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断路器组件,所述壳体(1)内分隔为独立的功能层(2)和组件层(3),所述断路器组件设置在组件层(3)内并通过串联在外部电路上控制其开闭;/n所述组件层(3)与功能层(2)之间设有通道并通过通道使设置在功能层(2)内的功能部件与断路器组件关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断路器组件,所述壳体(1)内分隔为独立的功能层(2)和组件层(3),所述断路器组件设置在组件层(3)内并通过串联在外部电路上控制其开闭;
所述组件层(3)与功能层(2)之间设有通道并通过通道使设置在功能层(2)内的功能部件与断路器组件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分别连通功能层(2)和组件层(3)便于更换安装部件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有可拆卸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接入一根线路的单级断路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接入两根线路的两级断路器结构,包括两个独立壳体(1)且每个壳体(1)内均单独设有断路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壳体(1)相互扣合连接,并在壳体(1)相互扣合时两侧的所述功能层(2)连通形成单个功能空间;在所述功能空间内设有与两侧的断路器组件关联的功能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采用同一壳体(1)结构并接入两根线路的双极断路器结构,该壳体(1)靠近外部两侧各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李博琛吕庆永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