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09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2
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的上层内设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壳体的下层内设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后侧自上而下设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后侧自上而下设第四接线端、第五接线端和第六接线端;第一接线端与第四接线端通过第一母排组搭接;第二接线端与第五接线端通过第二母排组搭接;第三接线端与第六接线端通过第三母排组搭接;特点:第二母排组位于第三母排组的外围,形成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旁路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高性能PC级的转换开关,特别适用于数据中心、医疗和轨道交通等重要行业。在具有传统的两路电源之间转换功能的同时,又加入了独特的旁路转换开关,相当于两个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并联。理论上这种接线由成套厂家完成,但是由于操作的复杂性,通常由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制造厂完成接线,并提供一个包含所述接线结构在内的完整的旁路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给成套厂家。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接线结构体积较大、母排用量大、且用户接线不方便等因素,很难令用户满意。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其通用性高,产品成本降低,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上层内设有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所述壳体的下层内设有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所述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后侧自上而下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后侧自上而下设有第四接线端、第五接线端和第六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四接线端通过第一母排组搭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第五接线端通过第二母排组搭接;所述第三接线端与第六接线端通过第三母排组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母排组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的外围,形成一状,所述的第一母排组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的外围,形成一状,所述的第二母排组与所述的第一母排组在壳体的前后方向上间隙层叠。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接线端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负载接线端;第三接线端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二电源接线端;所述的第四接线端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第五接线端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负载接线端;第六接线端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二电源接线端。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负载接线端和所述的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负载接线端经所述的第二母排组搭接;所述的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接线端和所述的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经所述的第一母排组搭接;所述的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二电源接线端和所述的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二电源接线端经所述的第三母排组搭接;在壳体后侧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的第一母排组上的出线端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上的出线端和所述的第二母排组上的出线端之间;或,所述的第三母排组上的出线端位于所述的第一母排组上的出线端和所述的第二母排组上的出线端之间。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母排组包括第一连接排、第一出线排和第一搭接排,其中第一连接排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线端,第一连接排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搭接排的一端,第一搭接排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出线排,第一出线排的一端电连接第四接线端,第一搭接排上设有一出线端,用于与外部电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母排组包括第二出线排、第二连接排和第二搭接排,其中第二出线排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第二出线排电连接第二搭接排的一端,第二搭接排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连接排的一端,第二连接排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五接线端,第二连接排上设有一出线端,用于与外部电连接。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母排组包括第三连接排、第三出线排和第三搭接排,其中第三连接排的一端电连接第三接线端,第三连接排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搭接排的一端,第三搭接排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出线排,第三出线排的一端电连接第六接线端,第三连接排上设有一出线端,用于与外部电连接。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壳体后侧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的第二搭接排位于第一搭接排的远离壳体的外侧,而所述的第三搭接排位于所述的第二搭接排的远离壳体的外侧。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排与第一出线排为“U”形排,第一搭接排为直排;所述的第二出线排与第二连接排为两端分别向两侧弯折90゜的“Z”形排,所述的第二搭接排为直排;所述的第三连接排与第三出线排和第三搭接排均为直排。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优点之一、第二母排组包围第三母排组,第一母排组包围第二母排组,使得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后侧出线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用排量少、从而使得产品成本得以降低;优点之二、由于第一母排组与第二母排组在前后方向上间隙层叠,使得只占用壳体后侧的前后方向的空间,而不占用壳体后侧宽度方向的空间,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后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后侧无母排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后侧母排局部示意图。图中:100.壳体、11.第一母排组、111.第一连接排、112.第一出线排、113.第一搭接排;12.第二母排组、121.第二出线排、122.第二连接排、123.第二搭接排;13.第三母排组、131.第三连接排、132.第三出线排、133.第三搭接排;200.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1.第一接线端、22.第二接线端、23.第三接线端;300.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1.第四接线端、32.第五接线端、33.第六接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一壳体100,所述的壳体100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上下两层均设有一双电源开关,其中位于上层的双电源开关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又称为旁路开关(MTSE);而位于下层的双电源开关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又称为双电源转换开关(ATSE)。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开关是四相开关,从右到左分别为N相、A相、B相、C相。若为三相开关,则从右到左分别为A相、B相、C相。继续参阅图2,在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后侧出线处,自上而下设有第一接线端21、第二接线端22和第三接线端23。其中第一接线端21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第二接线端22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负载接线端;第三接线端23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第二电源接线端。在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后侧出线处,自上而下设有第四接线端31、第五接线端32和第六接线端33。其中第四接线端31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一壳体(100),所述壳体(100)的上层内设有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所述壳体(100)的下层内设有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所述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后侧自上而下设有第一接线端(21)、第二接线端(22)和第三接线端(23);所述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后侧自上而下设有第四接线端(31)、第五接线端(32)和第六接线端(33);所述第一接线端(21)与第四接线端(31)通过第一母排组(11)搭接;所述第二接线端(22)与第五接线端(32)通过第二母排组(12)搭接;所述第三接线端(23)与第六接线端(33)通过第三母排组(13)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母排组(12)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13)的外围,形成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一壳体(100),所述壳体(100)的上层内设有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所述壳体(100)的下层内设有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所述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后侧自上而下设有第一接线端(21)、第二接线端(22)和第三接线端(23);所述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后侧自上而下设有第四接线端(31)、第五接线端(32)和第六接线端(33);所述第一接线端(21)与第四接线端(31)通过第一母排组(11)搭接;所述第二接线端(22)与第五接线端(32)通过第二母排组(12)搭接;所述第三接线端(23)与第六接线端(33)通过第三母排组(13)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母排组(12)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13)的外围,形成一状,所述的第一母排组(11)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13)的外围,形成一状,所述的第二母排组(12)与所述的第一母排组(11)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上间隙层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线端(21)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第二接线端(22)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负载接线端;第三接线端(23)为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第二电源接线端;所述的第四接线端(31)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第五接线端(32)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负载接线端;第六接线端(33)为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第二电源接线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负载接线端和所述的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负载接线端经所述的第二母排组(12)搭接;所述的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第一电源接线端和所述的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第一电源接线端经所述的第一母排组(11)搭接;所述的第一双电源转换开关(200)的第二电源接线端和所述的第二双电源转换开关(300)的第二电源接线端经所述的第三母排组(13)搭接;在壳体(100)后侧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的第一母排组(11)上的出线端位于所述的第三母排组(13)上的出线端和所述的第二母排组(12)上的出线端之间;或,所述的第三母排组(13)上的出线端位于所述的第一母排组(11)上的出线端和所述的第二母排组(12)上的出线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型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胡建刚龚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