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886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包括:金属加强件、绞合单元内层和绞合单元外层;所述绞合单元内层包括9根松套管,所述绞合单元外层包括15根松套管;所述金属加强件外设有加强件垫层,所述金属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内层中的9根松套管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内层缆芯;所述内层缆芯作为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外层中的15根松套管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绞缆芯;所述双层绞缆芯外层包裹有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外包裹有PE护套,所述PE护套外包裹有尼龙外护套。采用细径光纤代替传统光纤,将光纤外径由传统的245μm减小到200μm,降低光纤涂覆层外径,光纤外径降低20%;由于光缆外径降低,光纤松套管尺寸也随之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
本技术属于光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管道资源的日趋紧张,高纤密度大芯数光缆也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此外,在管道中只有进一步减小光缆的摩擦力,管道中才可能放入更多的光缆,使施工更加便捷。但是目前的光缆多为常规的普通结构,在光纤密度方面并无优势,而且光缆护套通常采用常规PE护套,光缆表面的摩擦力相对较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兼顾高纤密度和表面低摩擦的光缆,以满足在城市紧缺管道资源中的光缆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光缆表面摩擦力大、光纤密度小,导致无法在管道中放入更多的光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包括:金属加强件、绞合单元内层和绞合单元外层;所述绞合单元内层包括9根松套管,所述绞合单元外层包括15根松套管;所述金属加强件外设有加强件垫层,所述金属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内层中的9根松套管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内层缆芯;所述内层缆芯作为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外层中的15根松套管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绞缆芯;所述双层绞缆芯外层包裹有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外包裹有PE护套,所述PE护套外包裹有尼龙外护套。进一步的,所述PE护套的厚度为1.5mm~1.6mm。进一步的,所述尼龙外护套的厚度为0.4mm~0.5mm。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松套管内设有12根200μm的细径光纤。进一步的,所述松套管的直径尺寸为1.55mm~1.65mm。进一步的,所述绞合单元外层的15根松套管中的三根标记有套管色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包括:金属加强件、绞合单元内层和绞合单元外层;所述绞合单元内层包括9根松套管,所述绞合单元外层包括15根松套管;所述金属加强件外设有加强件垫层,所述金属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内层中的9根松套管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内层缆芯;所述内层缆芯作为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外层中的15根松套管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绞缆芯;所述双层绞缆芯外层包裹有不锈钢带,所述不锈钢带外包裹有PE护套,所述PE护套外包裹有尼龙外护套。光缆内光纤采用细径光纤代替传统光纤,将光纤外径由传统的245μm减小到200μm,在保证裸光纤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光纤涂覆层外径,光纤外径降低20%;由于光缆外径降低,光纤松套管尺寸也随之减小。2、本技术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采用双层绞缆芯的结构,层绞式光缆的加强件尺寸以及光缆的外径均降低;双层绞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光缆中的光纤密度,单位面积的光纤数量大,有效的缓解了管道资源的紧缺。3、本技术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光纤涂覆层采用PE+尼龙的双护套结构,保证了光缆外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小,进一步降低了光缆在管道中的摩擦力。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结构与现有光缆的尺寸对比示意图;其中:1-套管色条、2-金属加强件、3-加强件垫层、4-松套管、5-细径光纤、6-绞合单元内层、7-绞合单元外层、8-不锈钢带、9-PE护套、10-尼龙外护套、11-裸光纤、12-裸光纤涂覆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包括:裸光纤11和裸光纤涂覆层12;所述裸光纤包括:金属加强件2、绞合单元内层6和绞合单元外层7;所述绞合单元内层6包括9根松套管4,所述绞合单元外层7包括15根松套管4;所述金属加强件2外设有加强件垫层3,所述金属加强件2与绞合单元内层6中的9根松套管4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内层缆芯;所述内层缆芯作为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外层7中的15根松套管4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绞缆芯;所述裸光纤涂覆层12包括:包裹在所述双层绞缆芯外层的不锈钢带8,所述不锈钢带8外包裹有PE护套9,所述PE护套9外包裹有尼龙外护套10。本技术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是双层绞结构,为1+9+15结构,绞合单元内层6中包含有9根松套管,绞合单元外层7中包含有15根松套管,由于标准规定色谱为12种颜色,因此为了区分绞合单元外层7中15根套管,在3根套管上使用套管色条1进行了标记。所述PE护套9厚度为1.5mm~1.6mm,尼龙外护套10厚度为0.4mm~0.5mm。每根松套管4内有12根200μm的细径光纤5,光缆松套管4尺寸为1.6mm(公差±0.05mm),光缆总芯数为288芯。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结构与现有光缆的尺寸对比示意图;图中左侧的为传统的245μm的光纤,右图为本技术实施例的200μm的光纤。可以看出,两种光纤都是由裸光纤11和裸光纤涂覆层12组成的,其中裸光纤11的尺寸均为125μm,只是裸光纤涂覆层12的尺寸有所差异。通过与传统288芯光纤的对比,本技术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的光纤尺寸降低了20%,松套管尺寸减小了15%,成品光缆的外径减小15%。而光缆中的光纤密度由1.65芯/mm2增加到2.17芯/mm2,光纤密度增加了30%。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加强件(2)、绞合单元内层(6)和绞合单元外层(7);所述绞合单元内层(6)包括9根松套管(4),所述绞合单元外层(7)包括15根松套管(4);/n所述金属加强件(2)外设有加强件垫层(3),所述金属加强件(2)与绞合单元内层(6)中的9根松套管(4)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内层缆芯;/n所述内层缆芯作为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外层(7)中的15根松套管(4)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绞缆芯;/n所述双层绞缆芯外层包裹有不锈钢带(8),所述不锈钢带(8)外包裹有PE护套(9),所述PE护套(9)外包裹有尼龙外护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纤密度耐摩擦管道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加强件(2)、绞合单元内层(6)和绞合单元外层(7);所述绞合单元内层(6)包括9根松套管(4),所述绞合单元外层(7)包括15根松套管(4);
所述金属加强件(2)外设有加强件垫层(3),所述金属加强件(2)与绞合单元内层(6)中的9根松套管(4)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内层缆芯;
所述内层缆芯作为加强件与绞合单元外层(7)中的15根松套管(4)通过SZ绞合的方式绞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绞缆芯;
所述双层绞缆芯外层包裹有不锈钢带(8),所述不锈钢带(8)外包裹有PE护套(9),所述PE护套(9)外包裹有尼龙外护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锋张彬龚博朱勇刘胜县张乐张义军宋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