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77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包括C型臂、X光机、探测器、驱动电机、悬臂和支持机构,所述支持机构对该装置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支持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关节与C型臂相连接,所述C型臂的两端分别与X光机与探测器相连接,所述X光机的射线源朝向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的接收面朝向X光机;所述探测器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X光机与探测器的转动,用便携的方式实现了对被检物品的三维成像,即免除了将物品运送至专门CT扫描机构所在地的麻烦,又可以获得被检物品的内部三维信息,用于安检行业时有助于现场快速准确判断可疑物品的内部组成和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CT成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属于辐射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要求对可疑的物品进行实时安全检查,以快速查出违禁物品,保障社会平安,而传统的便携X射线检查装置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传统的便携X射线检查装置只能拍摄二维图像,不能进行三维CT成像;公告号为CN201378150Y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便携式X射线立体成像装置,但该立体成像装置需手动移动X射线光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包括C型臂、X光机、探测器、驱动电机、悬臂、以及支持机构,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持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关节与所述C型臂连接,所述C型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X光机和探测器相连接,所述X光机的射线源朝向所述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的接收面朝向X光机;所述探测器通过预定的传输方式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设备,形成三维图像。将旋转关节旋转后,C型臂随之转动,位于C型臂一端的X光机发出射线,位于C型臂另一端的探测器采集图像,探测器通过无线传输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设备,通过CT算法进行重建,形成三维图像。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关节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悬臂相垂直,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C型臂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X光机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驱动电机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1大于d2。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启动,即可控制C型臂旋转,并且有利于C型臂以恒定速度周向旋转,有利于使扫描装置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有助于精确获得每个体素数据。将待测物体放置在C型臂的下方,并位于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在C型臂旋转过程中,此时X光机的射线源穿透待测物体并在探测器上成像;由于X光机与待测物体的距离大于探测器与待测物体的距离,在X光机的射线源角度不变的情况下,能穿透较大的待测物体区域。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持机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悬臂的外侧,所述手柄内部设置有手柄控制端,所述手柄控制端可接收计算机设备的扫描命令并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所述手柄上设有按钮。在使用时,操作者将通过把持手柄,实现对悬臂的支持,当手柄控制端接收到扫描命令时,手柄控制端控制驱动电机转动,C型臂随之转动,便于对待测物品的扫描。操作者按压按钮时,按钮控制端处于接通状态,手柄控制端可接收来自计算机设备的扫描命令,便于单个操作者对装置进行操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持机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活动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悬臂与立柱远离地面的一端相连接。通过立柱对悬臂进行固定,在进行检测时,直接将立柱放置在地面上,便于操作者使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持机构包括一个安置在地面上的机械臂,所述立柱与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可拆式连接;所述机械臂包括驱动底座,活动连接在所述驱动底座上的一级关节,与所述一级关节的一端活动连接的二级关节,与所述二级关节的一端活动连接的三级关节,以及与所述三级关节的一端活动连接的转接关节;所述驱动底座与一级关节之间、一级关节与二级关节之间、二级关节与三级关节之间、三级关节与转接关节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控制;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关节的一端可拆式连接。通过旋转机械臂,可将C型臂旋转至位于竖直平面,启动驱动电机后C型臂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周向旋转,便于对于横向物品进行扫描成像。通过多个关节之间的协调运作,可控制C型臂移动到空间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持机构还包括在地面预定区域内行走的遥控小车,所述支持机构的立柱与所述遥控小车可拆式连接;所述遥控小车包括驱动组件、升降组件、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方,所述立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回转组件上。遥控小车由操作人员远程操控带动CT成像装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处,升降组件用于驱动CT成像装置升降,回转组件用于驱动CT成像装置沿回转中心旋转,上述动作协同配合使得CT成像装置到达被测物体处,并移动至与待测物品相应的高度。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X光机和探测器的控制信号、以及探测器的数据信号采用有线滑环方式或无线方式传输至上位计算机;所述X光机或探测器的一侧安装有预定质量的配重块,使得所述C型臂、X光机、探测器的总重心位于所述旋转轴上,这样在旋转时整体重心不会移动,有利于保持稳定,得到良好的成像和重建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电机,控制C型臂以恒定速度旋转,在C型臂旋转时X光机发出射线,射线穿透与驱动电机的位置相对应的待测物体,并在探测器上成像,探测器将图像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至计算机设备,形成三维图像。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无需用手控制X光机的射线源移动轨迹,并且X光机以恒定速度周向旋转,便于获得精确的体素数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遥控小车的部分拆解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射线源1、探测器2、C型臂3、旋转关节4、悬臂5、手柄6、被检物品7、按钮8、立柱9、机械臂10、第一关节1001、第二关节1002、第三关节1003、转接关节1004、步进电机1005、驱动底座1006、遥控小车11、主动轮1101、电机支架1102、驱动支架1103、调速电机1104、摆杆1105、压力弹簧1106。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具体的细节部分如如图2至图10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包括:C型臂3、X光机、探测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C型臂、X光机、探测器、驱动电机、悬臂、以及支持机构,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持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关节与所述C型臂连接,所述C型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X光机和探测器相连接,所述X光机的射线源朝向所述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的接收面朝向X光机;/n所述探测器通过预定的传输方式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设备,形成三维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C型臂、X光机、探测器、驱动电机、悬臂、以及支持机构,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持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关节与所述C型臂连接,所述C型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X光机和探测器相连接,所述X光机的射线源朝向所述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的接收面朝向X光机;
所述探测器通过预定的传输方式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设备,形成三维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关节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悬臂相垂直,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C型臂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X光机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驱动电机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1大于d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机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悬臂的外侧,所述手柄内部设置有手柄控制端,所述手柄控制端可接收计算机设备的扫描命令并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所述手柄上设有按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X射线CT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机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活动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悬臂与立柱远离地面的一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欢林晨曦曹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全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