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6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9
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包括:市电主路制冷设备、供水主管、蓄冷罐、冷冻水循环泵、温度检测点及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市电主路制冷设备通过供水主管在冷冻水循环泵的驱动下将冷冻水送至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蓄冷罐并联与供水主管上,供水主管包括送水管和回水管;蓄冷罐供冷系统,还包括:电动阀门及温度检测点;温度检测点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其分别设置于送水管和回水管上;电动阀门根据其反馈信息选择是否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到蓄冷罐,或者将蓄冷罐切换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冷冻水循环泵为变频泵。同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准确切换到蓄冷罐,并控制变频泵的频率,合理利用与节约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蓄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中心蓄冷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数据中心制冷系统为解决供电故障或制冷系统故障制冷导致中断的问题,常采用蓄冷罐储备不小于15min的冷冻水保证制冷系统的连续性供冷,由此会存在从制冷系统供冷到蓄冷罐供冷转换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BA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一般采用的判定条件为双路市电掉电即切换为蓄冷罐供冷,但是在实际运维过程中,双路市电掉电的情况对制冷系统的影响十分复杂,并不是每次掉电都会导致制冷系统中断;第一种情况:双路市电正常供电,制冷系统单点故障(冷水机组/水泵/冷塔等设备故障),此时不需要切换至蓄冷罐供冷;第二种情况:双路市电正常供电,制冷系统多点故障(冷水机组/水泵/冷塔等设备故障),此时需要切换至蓄冷罐供冷;第三种情况:双路市电其中一路掉电,但并未影响制冷系统主用设备正常运行,此时不需要切换至蓄冷罐供冷;第三种情况:双路市电其中一路掉电,并影响制冷系统主用设备正常运行,此时需要切换至蓄冷罐供冷;第四种情况:双路市电均掉电,制冷系统全部中断运行,此时需要切换至蓄冷罐供冷,核心制冷设备(冷冻水循环泵)由UPS供电;由上述五种运行工况分析可见:是否切换至蓄冷罐供冷的判定条件由是否双路市电掉电来判断是不准确的,且在制冷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能源节约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智能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与储冷罐保证数据中心安全的设备,同时能够准确切换的现有设备条件下减少能源浪费的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包括:市电主路制冷设备、供水主管、蓄冷罐、冷冻水循环泵、温度检测点及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市电主路制冷设备通过供水主管在冷冻水循环泵的驱动下将冷冻水送至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蓄冷罐并联于供水主管上,供水主管包括送水管和回水管;蓄冷罐供冷系统,还包括:电动阀门及温度检测点;温度检测点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送水管和回水管上;电动阀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选择是否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到蓄冷罐,或者将蓄冷罐切换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冷冻水循环泵为变频泵。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控制电动阀门。进一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高于设计冷冻水的送、回水温度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阀门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至蓄冷罐。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改变变频泵的频率。进一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低于设计冷冻水的送、回水温度时,控制系统控制变频泵的频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供水主管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BA系统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是否超过制冷系统设计的冷冻水温度来控制电动阀门的切换,从而实现由制冷系统切换至蓄冷罐供冷;此时温度传感器1、2反馈温度信号一直未达到设计冷冻水供水温度,蓄冷罐放冷状态将一直保持;待制冷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制冷系统正常供冷的冷冻水温度,BA系统通过控制电动阀门的切换实现停止蓄冷罐供冷,切换至制冷系统正常供冷,同时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变频泵的频率,合理利用与节约电能。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1.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2.市电主路制冷设备,3.蓄冷罐,4.冷冻水循环泵,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控制系统,8.送水管,9.回水管,10.控制线路111.控制线路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包括: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供水主管、蓄冷罐3、冷冻水循环泵4、温度检测点及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1;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通过供水主管在冷冻水循环泵4的驱动下将冷冻水送至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1;蓄冷罐3并联于供水主管上,供水主管包括送水管8和回水管9;蓄冷罐3供冷系统,还包括:电动阀门及温度检测点;温度检测点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5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分别设置于送水管8和回水管9上;电动阀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5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反馈信息选择是否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到蓄冷罐3,或者将蓄冷罐3切换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冷冻水循环泵4为变频泵;还包括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5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并控制电动阀门,第一温度传感器5及第二温度传感器6反馈温度高于设计冷冻水的送、回水温度时,控制系统7控制电动阀门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至蓄冷罐3,第一温度传感器5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递(反馈)给控制系统7,第二温度传感器6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递(反馈)给控制系统7。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包括: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供水主管、蓄冷罐3、冷冻水循环泵4、温度检测点及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1;市电主路制冷设备2通过供水主管在冷冻水循环泵4的驱动下将冷冻水送至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1;蓄冷罐3并联于供水主管上,供水主管包括送水管8和回水管9;蓄冷罐3供冷系统,还包括:电动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n包括:/n市电主路制冷设备、供水主管、蓄冷罐、冷冻水循环泵、温度检测点及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n所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通过供水主管在冷冻水循环泵的驱动下将冷冻水送至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n所述蓄冷罐并联于供水主管上,/n所述供水主管包括送水管和回水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蓄冷罐供冷系统,还包括:电动阀门及温度检测点;/n所述温度检测点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n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送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上;/n所述电动阀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选择是否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到蓄冷罐,或者将蓄冷罐切换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n所述冷冻水循环泵为变频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制冷控制装置
包括:
市电主路制冷设备、供水主管、蓄冷罐、冷冻水循环泵、温度检测点及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
所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通过供水主管在冷冻水循环泵的驱动下将冷冻水送至终端数据中心的机房空调;
所述蓄冷罐并联于供水主管上,
所述供水主管包括送水管和回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罐供冷系统,还包括:电动阀门及温度检测点;
所述温度检测点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送水管和所述回水管上;
所述电动阀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息选择是否切换市电主路制冷设备到蓄冷罐,或者将蓄冷罐切换到市电主路制冷设备;
所述冷冻水循环泵为变频泵。


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萌赵红军郭广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汇融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