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856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涉及一种机械动密封技术领域,包括机械密封装置、漏液归集系统、储液箱、流体回流和单向阀,机械密封装置为双通道动密封装置,在装置中设有漏液的导流通道,同时漏液归集系统为漏液收集、检测和回收一体化系统,通过上下液位开关,触发水泵启动和停止,通过计数器和系统控制电路记录水泵启动次数和运行时间,因此,其具有收集漏液、记录漏液情况和将漏液重新输入储液箱的功能;单向阀可以实现泄漏归集系统向储液箱输出流体,而储液箱内的流体不会反流至漏液归集系统,从而保证该系统亦可应用于存在系统背压的闭式系统,实现了系统外无泄漏的双通道流体旋转传输,对外零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动密封
,具体是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
技术介绍
机械密封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陶瓷密封环是机械密封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但由于其材料为陶瓷,存在脆性和热膨胀系数与金属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环境较为稳定——无振动冲击、工作环境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靠性高、寿命长。但在振动冲击和温度冲击环境下,密封表面产生会变形和分离,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泄漏,从而引起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停机等次生危害。同时,有些动密封的泄漏会环境污染或引发安全问题,这类应用场合,系统外的泄漏是不被允许的,而单一的机械密封装置是无法保证的。机械密封装置作为雷达内部的重要部件,周围密布各种电子设备。若动密封出现的漏液不加以导流和有效排出,必将无序流淌,导致电子设备出现短路,造成整个雷达停止运转,影响巨大。为保证机械密封在振动冲击、温度冲击和整体倾斜时,不会出现系统对外泄漏,必须规划漏液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包括机械密封装置(1)、漏液归集系统(2)、储液箱(3)、流体回流(4)和单向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密封装置(1)为双通道动密封装置,并且机械密封装置(1)中设有漏液的导流通道,同时机械密封装置(1)的两端分别和储液箱(3)以及流体回路(4)连通在一起,同时漏液归集系统(2)为漏液收集、检测和回收一体化系统,通过上下液位开关,触发水泵启动和停止,并且漏液归集系统(2)和机械密封装置(1)中的中设有漏液的导流通道连通在一起,同时水泵和计数器电性连接在一起,同时漏液归集系统(2)和储液箱(3)连通在一起,并且在漏液归集系统(2)和储液箱(3)的连通管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包括机械密封装置(1)、漏液归集系统(2)、储液箱(3)、流体回流(4)和单向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密封装置(1)为双通道动密封装置,并且机械密封装置(1)中设有漏液的导流通道,同时机械密封装置(1)的两端分别和储液箱(3)以及流体回路(4)连通在一起,同时漏液归集系统(2)为漏液收集、检测和回收一体化系统,通过上下液位开关,触发水泵启动和停止,并且漏液归集系统(2)和机械密封装置(1)中的中设有漏液的导流通道连通在一起,同时水泵和计数器电性连接在一起,同时漏液归集系统(2)和储液箱(3)连通在一起,并且在漏液归集系统(2)和储液箱(3)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全封闭内循环机械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密封装置(1)包括内环(17)、外壳(18)和机械密封副(11),其中内环(17)通过机械密封副(11)转动安装在外壳(18)的内部,并且机械密封副(11)设置有四对,通过四对机械密封副(11)形成两个独立的密封腔体,分别为上密封腔体(19)和下密封腔体(110),上密封腔体(19)和下密封腔体(110)的边界为动密封,同时内化(17)的外壁上设置有漏液导流通道(12),漏液导流通道(12)设置在机械密封副(11)的外侧,同时漏液导流通道(12)靠近上密封腔体(19)和下密封腔体(110)的一侧壁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明张幼安魏忠良刘进张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