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滤液处理系统及其专用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808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滤液处理系统及其专用处理方法;属于垃圾滤液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预处理单元、除氨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由依序连接的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和絮凝沉淀池组成,垃圾渗滤液通过进水管进入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内;所述除氨单元由依序连接的脱氨装置和吸氨塔组成;所述脱氨装置分别连接絮凝沉淀池和生化处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专用处理方法;用于垃圾滤液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滤液处理系统及其专用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同时涉及采用该系统的专用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渗滤液直排达标处理工艺分为三大类:物化预处理+膜深度处理、全膜处理、蒸发+离子交换工艺。1、物化预处理+膜深度处理:生化系统运行受较多因素影响,必须根据原水水质状况及气候条件进行正确调节,各单元之间的协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微生物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生物菌种的运行需要培养、驯化;需连续运行,不能长时间停运。2、全膜处理对原水水质敏感,出水率受进水中ss,电导率、温度影响较大;前级受预处理影响较大,一级反渗透易被堵塞,更换频率高,不易控制,导致膜更换费用极高,增加了运行成本;一级膜、二级膜的设计跟换周期难以控制;出水率低,回灌难度很大,也增加了填埋场后期渗滤液的浓度及电导率,膜使用周期短,所需高压泵的压力差更大,均增加运行成本。并且会产生浓水造成二次污染。3、MVR蒸发+离子交换蒸发工艺操作相对复杂,能耗高,主要部分是电耗,难以通过调节运行状况进行节省;外排气体可能根据渗滤液的成分不同产生有毒气体或难以处理气体,是否完全达标,还需验证;对设备的材质要求高,需耐强酸、若太浓需对蒸发罐进行一次强酸清洗,药剂成本高,且频繁清洗。4、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成倍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垃圾渗滤液的不断增加。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因垃圾渗滤液含有大量氨氮,COD,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不宜直接进入生化处理。常规的方法均是采取“絮凝-沉淀法”或“絮凝-气浮法”来进行预处理,但处理效率低。5、其不但COD高,而且氨氮也极高,一般在500-2000mg/L之间。针对高氨氮传统物理处理方法有催脱法,其原理是建成单级脱氨塔,把待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调至碱性条件下,鼓入空气,在很高的气液比下进行吹脱,逼使废液中的氨氮进入大气中,从而达到处理氨氮的目的,这种工艺脱氮效率较低消耗动力大,而且氨氮由液相至气相排至大气中,实际上是一种污染转移。6、寒冷地区冬季由于温度低,生化系统微生物的生长缓慢,导致生化系统处理效率低。出水的COD明显升高。7、故我们研究专利技术一种技术可靠,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并且能实现热能利用及除氨回收,无二次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前一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后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处理系统的专用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前一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预处理单元、除氨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由依序连接的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和絮凝沉淀池组成,垃圾渗滤液通过进水管进入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内;所述除氨单元由依序连接的脱氨装置和吸氨塔组成;所述脱氨装置分别连接絮凝沉淀池和生化处理单元。上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第三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第三反应室内底部均设置有进气管。在第一反应室下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阳极板,在阳极板上面设置有多孔绝缘板,在多孔绝缘板上侧的第一反应室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与双脉冲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多孔绝缘板上端的第一反应室内填充有填料层。进水管导通连接在阳极板下侧的第一反应室侧壁上,所述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上部互相导通,第二反应室和第三反应室下部互相导通,第一反应室内的垃圾渗滤液从上部进入第二反应室内再从第二反应室下部进入第三反应室内;在第三反应室上部设置有导通连接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堰。在第一反应室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气体收集处理模组,所述气体收集处理模组的出气口连接有氢气输送管,氢气输送管自由端位于第二反应室内下部;在第三反应室上设置有ORP测定仪和过氧化氢添加装置。所述气体收集处理模组由沿气体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除二氧化碳器和氢气储存器组成。上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脱氨装置由一级脱氨塔、二级脱氨塔、中间水箱和水泵组成;所述中间水箱和水泵沿液体流动方向依序设置在一级脱氨塔出液口与二级脱氨塔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二级脱氨塔出液口管路连接生化处理单元。所述一级脱氨塔和二级脱氨塔上部近端部均通过氨气收集管与吸氨塔连接。上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生化处理单元由沿垃圾渗滤液前进方向依序导通连接的反调池、UBF反应器、二级复合填料好氧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组成。上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UBF反应器顶部出气口管路连接有沼气回用单元,所述沼气回用单元由沿沼气流动方向依序通过管路导通连接的脱水器、脱硫塔、储气罐、沼气燃烧装置和热交换器组成;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絮凝沉淀池出液口与一级脱氨塔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沼气燃烧装置通过管路分别连接热交换器和UBF反应器上的恒温控制器。上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深度处理单元由沿液体流动方向依序通过管道导通连接的砂滤池、活性炭过滤柱、离子交换装置和消毒池组成;在砂滤池与活性炭过滤柱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本专利技术的后一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垃圾渗滤液从进水管通过泵加压先通过管道混合器加入酸调节pH至3-4,然后进入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自下而上经过多孔绝缘板,然后进入第一反应室的填料中进行电解及内电解反应,时间为20min-60min,与此同时,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随水流一起往上,此过程中空气不仅起搅拌混匀的作用,而且也参与了电解及内电解反应,加速其反应过程,反应完成后进入第二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利用第一反应室产生的新生态H2,进行还原渗滤液部分污染物,反应时间为15min-30min。经过第二反应室反应后进入第三反应室进行芬顿反应,芬顿反应利用第一反应室反应后剩余的亚铁离子,通过ORP测定仪控制H2O2加入量,将垃圾渗滤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250-300mv范围内,反应时间为1-3h,反应后进入出水堰排出至絮凝沉淀池。(2)进入絮凝沉淀池的垃圾渗滤液,首先调整pH值至10.5-11,然后利用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产生的铁离子作为絮凝剂,并同时加入助凝剂除去包括硫化物在内的大部分有害物质。(3)从絮凝沉淀池出来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脱氨装置中进行脱氨,脱氨后的垃圾渗滤液依序经过生化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后排放;脱氨装置中产生的含氨废气进入吸氨塔中进行吸收,最终转化为化肥进行回收。上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步骤(3)中,生化处理单元包括UBF反应器,反应分解产生大量甲烷气体,甲烷气体通过沼气回用单元回收并由沼气回用单元中的沼气燃烧装置将沼气作为燃料转化为热能。同时,在絮凝沉淀池与脱氨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热交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预处理单元(1)、除氨单元(2)、生化处理单元(3)和深度处理单元(4);/n所述预处理单元(1)由依序连接的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5)和絮凝沉淀池(6)组成,垃圾渗滤液通过进水管(7)进入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5)内;/n所述除氨单元(2)由依序连接的脱氨装置(8)和吸氨塔(9)组成;所述脱氨装置(8)分别连接絮凝沉淀池(6)和生化处理单元(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预处理单元(1)、除氨单元(2)、生化处理单元(3)和深度处理单元(4);
所述预处理单元(1)由依序连接的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5)和絮凝沉淀池(6)组成,垃圾渗滤液通过进水管(7)进入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5)内;
所述除氨单元(2)由依序连接的脱氨装置(8)和吸氨塔(9)组成;所述脱氨装置(8)分别连接絮凝沉淀池(6)和生化处理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5)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反应室(5a)、第二反应室(5b)和第三反应室(5c),在第一反应室(5a)、第二反应室(5b)和第三反应室(5c)内底部均设置有进气管(5d);
在第一反应室(5a)下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阳极板(5e),在阳极板(5e)上面设置有多孔绝缘板(5f),在多孔绝缘板(5f)上侧的第一反应室(5a)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阴极板(5g),所述阳极板(5e)和阴极板(5g)分别与双脉冲直流电源(5h)的正负极连接;在多孔绝缘板(5f)上端的第一反应室(5a)内填充有填料层(5i);
进水管(7)导通连接在阳极板(5e)下侧的第一反应室(5a)侧壁上,所述第一反应室(5a)和第二反应室(5b)上部互相导通,第二反应室(5b)和第三反应室(5c)下部互相导通,第一反应室(5a)内的垃圾渗滤液从上部进入第二反应室(5b)内再从第二反应室(5b)下部进入第三反应室(5c)内;在第三反应室(5c)上部设置有导通连接絮凝沉淀池(6)的出水堰(5j);
在第一反应室(5a)顶部设置有排气口(5k),所述排气口(5k)连接有气体收集处理模组(5l),所述气体收集处理模组(5l)的出气口连接有氢气输送管(5m),氢气输送管(5m)自由端位于第二反应室(5b)内下部;在第三反应室(5c)上设置有ORP测定仪(5n)和过氧化氢添加装置(5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处理模组(5l)由沿气体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除二氧化碳器(5p)和氢气储存器(5q)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装置(8)由一级脱氨塔(8a)、二级脱氨塔(8b)、中间水箱(8c)和水泵(8d)组成;所述中间水箱(8c)和水泵(8d)沿液体流动方向依序设置在一级脱氨塔(8a)出液口与二级脱氨塔(8b)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二级脱氨塔(8b)出液口管路连接生化处理单元(3);
所述一级脱氨塔(8a)和二级脱氨塔(8b)上部近端部均通过氨气收集管(8e)与吸氨塔(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单元(3)由沿垃圾渗滤液前进方向依序导通连接的反调池(3a)、UBF反应器(3b)、二级复合填料好氧接触氧化池(3c)和二沉池(3d)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BF反应器(3b)顶部出气口管路连接有沼气回用单元(10),所述沼气回用单元(10)由沿沼气流动方向依序通过管路导通连接的脱水器(10a)、脱硫塔(10b)、储气罐(10c)、沼气燃烧装置(10d)和热交换器(10e)组成;所述热交换器(10e)设置在絮凝沉淀池(6)出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新黄惠敏陈庆荣潘志勇卜莹莹温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