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86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属于村镇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外保护板、加固板、龙骨及隔热阻燃层,在所述龙骨两侧对称设置加固板,在两侧加固板外对称设置外保护板,在所述龙骨内设置隔热阻燃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多层材料紧密连接形成复合楼板,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隔热性以及力学性能,因此提高了村镇建筑在火灾下的极限耐火时间,为救援与逃生争取了时间。而且经济适用、技术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施工,同时废物利用、绿色环保可广泛应用于村镇房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村镇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村镇建筑抗火性能差,在发生火灾时损失严重的现状,常用的提升极限耐火时间的方法有建筑楼面采用不可燃材料且涂刷防火涂料,在建筑中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建筑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这些传统的防火改造技术,都重在阻燃或者消灭火源,而忽略了火灾作用下村镇住宅发生破坏的三大最根本原因,既楼板的整体性不好,导致下层火焰通过楼板缝隙迅速蔓延到楼顶引起房屋的火势失控,和楼板背火面迅速升温引燃楼板上方可燃物导致火势失控,以及结构在火灾下的极限承载力不足。而且造价很高,技术手段复杂,不便于普及。通过大量调查以及实验发现,我国大多数村镇建筑由于受到施工技术水平、建筑材料质量等条件的限制,在火灾初期背火面的升温迅速,使得并未直接接触火源的其他可燃物被点燃,使火势变大。造成重大损失的另一原因是因火焰透过木板缝隙,点燃背火面的可燃物以及其他承重构件如屋面板等,使得建筑整体发生坍塌。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楼面板背火面的升温速度与其整体性以及楼面板的极限承载力,延长火焰的蔓延时间以及楼面板坍塌时间是村镇建筑防火改造
面临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现有村镇建筑在火灾作用下的极限耐火时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通过对村镇建筑的纯木楼板进行多材料复合,使结构的整体性、隔热性、以及极限承载力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增加村镇建筑的极限耐火时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包括外保护板、加固板、龙骨及隔热阻燃层,在所述龙骨两侧对称设置加固板,在两侧加固板外对称设置外保护板,在所述龙骨内设置隔热阻燃层。优选地,所述隔热阻燃层是在龙骨内设置多个装满水的塑料水瓶,在龙骨两侧加固板与水瓶间的缝隙填充隔热阻燃粉末。优选地,所述龙骨为框架结构,在框架内平行设置多个间隔相同的支撑杆,所述塑料水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间。优选地,所述隔热阻燃粉末为粉煤灰、干燥土、矿渣、火山灰或黏土。优选地,所述加固板为薄钢板。优选地,所述外保护板为木板或保温板。优选地,所述复合楼板未与墙体相连接的边框上设置有密封板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将外保护板与加固板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阻止了火焰通过外保护板的缝隙蔓延,可以有效提高楼板的整体性,同时在龙骨的相邻支撑杆间放置了灌水塑料瓶以及填充了粉煤灰,当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背火面的升温速度,避免背火面的可燃物被点燃,有效的阻止火焰通过楼面板缝隙蔓延到背火一侧。2.本专利技术中的外保护板采用木板,加固板采用薄钢板,形成的多层复合板以及木龙骨紧密连接,增大了楼板的极限承载力同时也提高了楼板在火灾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并且因为外表面都是木板,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村镇建筑的原有风貌。将多层材料紧密连接形成复合楼板,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隔热性以及力学性能,因此提高了村镇建筑在火灾下的极限耐火时间,为救援与逃生争取了时间。而且经济适用、技术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施工,同时废物利用、绿色环保可广泛应用于村镇房屋中。有效改善我国现有村镇建筑抵抗火灾能力不足的现状,使我国村镇建筑的安全状况与稳定发展的农村经济相协调。3.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隔热阻燃层,是在龙骨内填入灌满水的塑料瓶,并在塑料水瓶间缝隙及塑料水瓶与加固板的缝隙内填充隔热材料,有效的减缓了背火面的升温速度并且在板破坏时会流出大量的水减轻火势,为救援与逃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村镇住宅的防火性能,同时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薄钢板使得整个复合楼板没有缝隙,保证其整体性,使火焰不会窜到板的背火面,避免其他可燃物被点燃;且提高了楼面板在火灾下的极限承载力从而提高了村镇房屋的极限耐火时间;同时由于村镇通不便,采用薄钢板便于运输。本专利技术技术经济实用,技术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施工,取材方便,并且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村镇建筑的原有风貌,可广泛应用于村镇建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复合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复合板三维模型示意图。图4是龙骨结构示意图。图5是铺设在龙骨上的整体板剖面示意图。图中:1.外保护板,2.加固板,3.螺栓,4.隔热阻燃粉末,5.木梁,6.龙骨,61.支撑杆,7.水瓶,8.钉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包括外保护板1、加固板2、龙骨6及隔热阻燃层,在所述龙骨6两侧对称设置加固板2,在两侧加固板2外对称设置外保护板1,在所述龙骨6内设置隔热阻燃层。本例所述龙骨为木质龙骨架,为框架结构,在框架内平行设置多个间隔相同的支撑杆61,所述塑料水瓶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杆61间。所述隔热阻燃层是在龙骨6内设置多个装满水的塑料水瓶7,在龙骨6两侧加固板1与水瓶7间的缝隙填充隔热阻燃粉末4。本例所述隔热阻燃粉末4为粉煤灰,也可以采用干燥土、矿渣、火山灰或黏土阻燃粉末。所述加固板2为薄钢板。所述外保护板1为木板,也可以采用保温板。本例的使用组合方法如下:1.如图1-图3所示,将处理好的外保护板1(本例采用木板)铺设在木梁5上,用钉子将外保护板1和木梁5三者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保持木板表面平整无突出钉帽;2.在平整的木板上铺设一层加固板2(本例采用薄钢板),将薄钢板四周与木板通过钉子8连接在一起;3.在薄钢板上方搭设木龙骨7,木龙骨7的中线与木梁5的中线重合,并用螺栓将木梁5-外保护板1-加固板2-龙骨7紧密连接在一起;4.如图4所示,在龙骨的相邻两个支撑杆61之间,放置灌满水的塑料水瓶7,再用粉煤灰将缝隙填满,并压实使粉煤灰的最高面与龙骨顶面在同一个平面上。5.粉煤灰就地取材,且选择干燥的,若当地粉煤灰不便运输,可使用干燥的土代替。6.如图5所示,制作木板-薄钢板构成的整体二层复合板,二层复合板是薄钢板与木板通过钉子连接在一起制作而成;7.木板-薄钢板二层复合板铺设在粉煤灰填平缝隙的木龙骨7上,薄钢板2侧与木龙骨7贴合,并将二层复合板四周与木龙骨7连接在一起;其中二层复合板可以由多块拼接铺设在粉煤灰填平缝隙的木龙骨7上;8.整体复合楼板未与墙相连接的边设置有密封板边,所述密封板边是通过钉子将宽度与复合楼板厚度相等的木条与复合楼板上下层的外保护板1相连接,密封板边使得粉煤灰不会露出,同时保持楼板的外观整洁、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保护板、加固板、龙骨及隔热阻燃层,在所述龙骨两侧对称设置加固板,在两侧加固板外对称设置外保护板,在所述龙骨内设置隔热阻燃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保护板、加固板、龙骨及隔热阻燃层,在所述龙骨两侧对称设置加固板,在两侧加固板外对称设置外保护板,在所述龙骨内设置隔热阻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阻燃层是在龙骨内设置多个装满水的塑料水瓶,在龙骨两侧加固板与水瓶间的缝隙填充隔热阻燃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村镇建筑的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为框架结构,在框架内平行设置多个间隔相同的支撑杆,所述塑料水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军于涛郡刘伟业张凤丽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