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38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9
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属于病理组织取材盒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病理组织取材盒资源浪费、取材盒内格型单一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本装置包括盒体、隔板和隔板固定块,盒体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固定块,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组成隔板固定位;隔板包括中心隔板、长隔板、短隔板和斜角隔板,所述中心隔板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内壁中部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上,中心隔板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呈米字形布置,长隔板、短隔板和斜角隔板对应插装在盒体内壁删设置的隔板固定位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按照不同标本的尺寸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大小的空格,减少取材盒使用数量,减少后续步骤误差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
本技术属于病理组织取材盒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
技术介绍
将手术后组织进行取材,进而脱水、固定、包埋,制做石蜡块、切片、染色,最终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诊断,这是病理科最重要的日常工作。除常规大手术外,内镜下手术,包括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也是现代临床医师常用的术式。临床医师在内置镜引导下观察人体体腔结构,当遇到可疑病灶时,会直接在镜下取检数小块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变类型,从而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内镜下取检标本通常体积较小(直径一般0.1cm~0.3cm),为保证取检的准确性,医师通常会多点取材,一次性取检4-8块组织同时送检。例如,妇科医师送检的子宫颈活检标本,是医师在宫腔镜下、对怀疑有宫颈癌的患者常在宫颈锥切手术前进行活检筛查,活检时,通常按照宫颈12点方式,选取其中数点,如3点、6点、9点、12点或其它点合并颈管组织同时送检病理科,所活检的点数搭配根据临床需要及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但是现有的组织取材盒规格单一,都是长*宽约=3.5cm*2.5cm的大型取材盒,即使同一个病人送检的多个标本,需要使用不同的取材盒分别进行包埋(多块不同组织若放置于同一个大盒,组织之间容易粘连、或者孤立被丢失,组织之间需要区分),同一个病人需要使用多个盒,而每个盒中实际只有一块小组织,造成取材盒的浪费。同时盒数越多,后续脱水、包埋等容易出错几率也相应加大。现在市场有一些将取材盒分割成数个小的新取材盒,但是分割方式是固定的,即固定的2格或4格型,格式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病理组织取材盒资源浪费、取材盒内格型单一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尤其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小活检组织标本,它包括盒体、隔板和隔板固定块,其中:所述盒体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固定块,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组成隔板固定位,每一隔板固定位中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与隔板的厚度相等;所述隔板包括中心隔板、长隔板、短隔板和斜角隔板,所述中心隔板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内壁中部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上,中心隔板一侧侧面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隔板固定位,中心隔板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对称设置,中心隔板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呈米字形布置,中心隔板两侧面上位于中心隔板固定位的两侧设置的隔板固定位与盒体内壁上设置的隔板固定位相对设置;所述长隔板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内壁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上;所述短隔板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上的隔板固定位中,短隔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上的隔板固定位中;所述斜角隔板的一端设置为燕尾,斜角隔板的燕尾端可拆卸地插装于所述的燕尾槽中,斜角隔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上对应的中心隔板固定位处。进一步地,所述燕尾槽的轴线方向与盒体内壁的夹角为45度。进一步地,所述长隔板、短隔板和斜角隔板均设置为拼接式隔板,拼接式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下隔板装配端面上设置有骑缝孔;在上隔板上并位于上隔板与下隔板装配端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孔;下隔板上与第一限位柱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孔,下隔板上与第一限位孔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柱。进一步地,所述骑缝孔的孔径为0.1~0.2cm。进一步地,所述长隔板的长度等于盒体相对设置的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短隔板的长度等于中心隔板侧面与对应的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按照不同标本的尺寸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大小的空格,使同一患者的多个标本可以放置于一个或二个取材盒中,减少取材盒实际使用数量,节省材料也减少后续步骤的误差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组合状态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组合状态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装置组合状态三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装置组合状态四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装置组合状态五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装置组合状态六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装置组合状态七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装置组合状态八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挡板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盒体,2为燕尾槽,3为隔板固定块,4为隔板固定位,5为中心隔板,6为中心隔板固定位,7为长隔板,8为短隔板,9为斜角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尤其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小活检组织标本,它包括盒体、隔板和隔板固定块,其中:所述盒体1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燕尾槽2,所述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固定块3,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3组成隔板固定位4,每一隔板固定位4中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3之间的距离与隔板的厚度相等;所述隔板包括中心隔板5、长隔板7、短隔板8和斜角隔板9,所述中心隔板5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内壁中部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4上,中心隔板5一侧侧面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隔板固定位6,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对称设置,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呈米字形布置,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位于中心隔板固定位6的两侧设置的隔板固定位4与盒体1内壁上设置的隔板固定位4相对设置;所述长隔板7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内壁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4上;所述短隔板8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上的隔板固定位4中,短隔板8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上的隔板固定位4中;所述斜角隔板9的一端设置为燕尾,斜角隔板9的燕尾端可拆卸地插装于所述的燕尾槽2中,斜角隔板9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5上对应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处。进一步地,所述燕尾槽2的轴线方向与盒体内壁的夹角为45度。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长隔板7、短隔板8和斜角隔板9均设置为拼接式隔板,拼接式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下隔板装配端面上设置有骑缝孔,骑缝孔的孔径为0.1~0.2cm;在上隔板上并位于上隔板与下隔板装配端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孔;下隔板上与第一限位柱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限位孔,下隔板上与第一限位孔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柱。进一步地,所述长隔板7的长度等于盒体1相对设置的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短隔板8的长度等于中心隔板5侧面与对应的盒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如图1至图8所示,本装置8中组合状态均由现有的传统大型取材盒基础上改进而成,在取材盒的内部设置活动的隔板,隔板可随机组合从而将取材盒分割成不同的小格,用以放置不同形态的多个小标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它包括盒体、隔板和隔板固定块,其特征在于:/n所述盒体(1)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燕尾槽(2),所述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固定块(3),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3)组成隔板固定位(4),每一隔板固定位(4)中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3)之间的距离与隔板的厚度相等;/n所述隔板包括中心隔板(5)、长隔板(7)、短隔板(8)和斜角隔板(9),所述中心隔板(5)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内壁中部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4)上,中心隔板(5)一侧侧面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隔板固定位(6),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对称设置,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呈米字形布置,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位于中心隔板固定位(6)的两侧设置的隔板固定位(4)与盒体(1)内壁上设置的隔板固定位(4)相对设置;所述长隔板(7)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内壁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4)上;所述短隔板(8)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上的隔板固定位(4)中,短隔板(8)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上的隔板固定位(4)中;所述斜角隔板(9)的一端设置为燕尾,斜角隔板(9)的燕尾端可拆卸地插装于所述的燕尾槽(2)中,斜角隔板(9)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5)上对应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病理组织取材盒,它包括盒体、隔板和隔板固定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1)内壁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燕尾槽(2),所述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固定块(3),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3)组成隔板固定位(4),每一隔板固定位(4)中相邻的两个隔板固定块(3)之间的距离与隔板的厚度相等;
所述隔板包括中心隔板(5)、长隔板(7)、短隔板(8)和斜角隔板(9),所述中心隔板(5)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内壁中部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4)上,中心隔板(5)一侧侧面的中部设置有中心隔板固定位(6),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对称设置,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的中心隔板固定位(6)呈米字形布置,中心隔板(5)两侧面上位于中心隔板固定位(6)的两侧设置的隔板固定位(4)与盒体(1)内壁上设置的隔板固定位(4)相对设置;所述长隔板(7)的两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内壁相对设置的两处隔板固定位(4)上;所述短隔板(8)的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盒体(1)上的隔板固定位(4)中,短隔板(8)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装于中心隔板上的隔板固定位(4)中;所述斜角隔板(9)的一端设置为燕尾,斜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马文霞魏荣王紫玥鄂丽李昕尚丽芳杜鹃申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