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及其装料、熔料和卸料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084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及其装料、熔料和卸料方法,该装置包括:熔料容器,为一封闭的筒体;加料管,由所述熔料容器的侧上方倾斜地穿过所述熔料容器并伸入其内部,且所述加料管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熔料容器底部的斜上方;楔形过渡块,设置在所述熔料容器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楔形过渡块的一端与所述加料管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楔形过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熔料容器的底部内壁相切,并在两者间形成圆滑的过渡曲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缓解铅铋加料过程中铅铋锭子对筒体的冲击、并对固体或固液共存的铅铋合金都具有有效加热熔化能力,并能够满足熔料过程中的空气隔绝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及其装料、熔料和卸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用于将固态铅铋合金熔化为液态铅铋合金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及其装料、熔料和卸料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采用液态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的核反应堆中,其冷却剂在充注入核反应堆之前,需要将铅铋合金由固体状态加热熔化至液体状态,而工业生产的固体状态的铅铋合金多为圆柱形的具有一定体积和重量的锭子。由于铅铋合金的密度大,铅铋固体锭子的滚落加料过程会对熔料装置产生冲击,严重影响系统安全和系统寿命。同时由于初始加料时,熔料装置内都是固体状态的铅铋合金,因此熔料装置必须满足对固体加热熔化的需求。此外,随着初料的熔化,之后的加料是在固液共存状态下进行的,熔料装置还必须满足对固液共存时继续加热熔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液体状态下的铅铋合金非常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这是反应堆冷却剂所不允许的,因此熔料装置还必须满足空气隔绝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缓解铅铋加料过程中铅铋锭子对筒体冲击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熔料容器(1),为一封闭的筒体;/n加料管(2),由所述熔料容器(1)的侧上方倾斜地穿过所述熔料容器(1)并伸入其内部,且所述加料管(2)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熔料容器(1)底部的斜上方;/n楔形过渡块(3),设置在所述熔料容器(1)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楔形过渡块(3)的一端与所述加料管(2)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楔形过渡块(3)的另一端与所述熔料容器(1)的底部内壁相切,并在两者间形成圆滑的过渡曲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熔料容器(1),为一封闭的筒体;
加料管(2),由所述熔料容器(1)的侧上方倾斜地穿过所述熔料容器(1)并伸入其内部,且所述加料管(2)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熔料容器(1)底部的斜上方;
楔形过渡块(3),设置在所述熔料容器(1)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楔形过渡块(3)的一端与所述加料管(2)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楔形过渡块(3)的另一端与所述熔料容器(1)的底部内壁相切,并在两者间形成圆滑的过渡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料容器(1)包括:
筒体(1-1),呈卧式布置且两端敞口;
封头(1-2),两个所述封头(1-2)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筒体(1-1)的两敞口端;
支座(1-3),两所述支座(1-3)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1-1)的底部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2)为一方形管件,其位于所述熔料容器(1)外部的管件为封闭的滑道形式,而位于所述熔料容器(1)内部的管件为敞开的滑道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封头(1-2)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筒体(1-1)内腔连通的出料口(4),且所述出料口(4)的位置高出所述筒体(1-1)内壁的下沿一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1-1)的上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和液位传感器(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1-1)的上部设置有氩气进口管(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1-1)的上部设置有泄压阀(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铅铋合金熔料装置还包括底部外加热(10)和/或中部外加热器(11),其中所述底部外加热器(10)包覆在所述筒体(1-1)底部,所述中部外加热器(11)包覆在所述筒体(1-1)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铅铋合金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铅铋合金熔料装置还包括内加热器(12),所述内加热器(12)固定连接在其中一所述封头(1-2)上且位于该封头(1-2)的中轴线以下,所述内加热器(12)的加热段穿过所述封头(1-2)并伸入到所述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雷顾龙唐延泽秦长平范旭凯盛鑫刘璐彭天骥王大伟于锐李金阳张璐田旺盛姜韦姚存峰张宏鹏孟海燕范德亮李秀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