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除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62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烃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爆除烃器,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的隔爆外壳、密封安装于所述隔爆外壳开口处的盖板、设置在隔爆外壳内的除烃罐、安装在所述除烃罐外以对其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以及固定在所述电加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除烃罐内填充有钯催化剂,所述除烃罐外壁与所述隔爆外壳内壁之间形成保温隔热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供气体通入和排出所述除烃罐内的防爆接口以及供电缆通过的防爆接头,所述防爆接口内设置有阻燃透气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防爆性能,适用于ⅡA~ⅡC级,T1~T4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1区、2区危险场所以及户内外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除烃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烃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爆除烃器。
技术介绍
除烃器是一种对含烃气体进行净化处理的清洁装置。现有的除烃器包括罐体、安装在罐体内的加热器、连接在罐体外壁上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连通于罐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罐体内填充有钯催化剂,工作时,压缩空气的驱动下,将烃类气体和压缩空气一起由进气管引入罐体内,通过加热器提供反应所需温度,使烃类气体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反应,从而除去烃类物质,反应后的气体从出气管排入大气。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现有除烃器中的设备电气件不具备防爆性能,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度较高,若应用于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等场所易引发安全隐患,不符合国家标准《GB/T15263-94》及环境标准《HJ38-2017》、《HJ1013-2018》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爆除烃器,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防爆性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爆除烃器,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的隔爆外壳、密封安装于所述隔爆外壳开口处的盖板、设置在隔爆外壳内的除烃罐、安装在所述除烃罐外以对其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以及固定在所述电加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除烃罐内填充有钯催化剂,所述除烃罐外壁与所述隔爆外壳内壁之间形成保温隔热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供气体通入和排出所述除烃罐内的防爆接口以及供电缆通过的防爆接头,所述防爆接口内设置有阻燃透气单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防爆除烃器通过采用防爆材料加工以达到初步防爆的效果;通过设置保温隔热腔隔绝部分催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隔爆外壳向外传递热量,提高安全保障;通过设置阻燃透气单元,对除烃罐内由于燃烧而产生的火星进行阻隔,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除烃器相比,本申请中的防爆除烃器通过隔爆外壳、防爆接口、防爆接头、阻燃透气单元等部件实现防爆功能,适用于ⅡA~ⅡC级,T1~T4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1区、2区危险场所以及户内外安装,尤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造纸厂、玻璃、塑料加工、制药厂、石油化工厂等场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爆接口和所述防爆接头均设置为两组;所述防爆接口包括穿过盖板且与盖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位于隔爆外壳内部的压紧件;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将隔爆外壳与外界连通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小孔内螺纹连接有卡套接头;所述阻燃透气单元设置在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内;所述压紧件包括插接固定在所述阶梯孔大孔内并将阻燃透气单元压紧的套筒、固接在所述套筒上且位于隔爆外壳内的一端的安装板以及连通于所述除烃罐和所述套筒之间的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套筒内,所述气管伸入所述套筒内的管体外壁通过耐高温环氧树脂与所述套筒内壁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浓度含烃气体由卡套接头处通入时,其透过阻燃透气单元,经气管进入除烃罐内,阻燃透气单元在进气的过程中还能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其他杂质随气流一同进入除烃罐内造成杂质堆积而堵塞出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卡套接头的内径,所述耐高温环氧树脂与所述阻燃透气单元之间形成缓冲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腔的设置,用于对高浓度的含烃气体进行缓冲,防止高浓度含烃气体在通入除烃罐时由于流速过快而无法与催化剂充分反应,进而影响除烃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燃透气单元为由粉末冶金烧结而成的透气型粉末冶金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透气单元在烧结的过程中会形成若干200目的微网孔,以便气体通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远离隔爆外壳的一侧固接有与隔爆外壳内部连通的内螺纹套,所述防爆接头为防爆填料函或防爆格兰头,所述防爆接头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安装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爆外壳位于开口端的内壁上设有隔爆接合面,所述盖板的外壁上固接有密封插接在隔爆接合面处的不锈钢止口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爆接合面和不锈钢止口环的设置,用于防止除烃罐的内部爆炸传播到外部而造成安全隐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靠近除烃罐一侧且位于不锈钢止口环内的板面上固接有朝所述隔爆外壳内部水平延伸的固定板,所述除烃罐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的设置,用于对除烃罐进行支撑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烃罐通过不锈钢扎带绑扎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方便工作人员对除烃罐进行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加热器为陶瓷发热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烃罐的外部包裹有保温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棉的设置,用于吸收和隔绝部分热量,从而降低隔爆外壳向外传递的热量,提高安全保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申请中的防爆除烃器通过采用防爆材料加工以达到初步防爆的效果;通过设置保温隔热腔隔绝部分催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隔爆外壳向外传递热量,提高安全保障;通过设置阻燃透气单元,对除烃罐内由于燃烧而产生的火星进行阻隔,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除烃器相比,本申请中的防爆除烃器通过隔爆外壳、防爆接口、防爆接头、阻燃透气单元等部件实现防爆功能,适用于ⅡA~ⅡC级,T1~T4组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1区、2区危险场所以及户内外安装;2、缓冲腔的设置,用于对高浓度的含烃气体进行缓冲,防止高浓度含烃气体在通入除烃罐时由于流速过快而无法与催化剂充分反应,进而影响除烃效果;3、隔爆接合面和不锈钢止口环的设置,用于防止除烃罐的内部爆炸传播到外部而造成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体现盖板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体现隔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体现盖板整体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隔爆外壳;11、外沿;12、隔爆接合面;2、盖板;21、O型密封圈;22、不锈钢止口环;23、固定板;24、不锈钢扎带;25、内螺纹套;3、除烃罐;31、电加热器;32、温度传感器;33、保温棉;4、防爆接口;41、固定座;411、阶梯孔;42、压紧件;421、套筒;422、安装板;43、卡套接头;44、气管;45、缓冲腔;5、防爆接头;6、阻燃透气单元;7、保温隔热腔;8、耐高温六位端子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爆除烃器,包括隔爆外壳1、盖板2、除烃罐3、电加热器31、温度传感器32、防爆接口4、防爆接头5和阻燃透气单元6。参照图1和图3,其中,隔爆外壳1呈圆柱状,其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隔爆外壳1靠近开口一端的外壁上焊接有一圈水平向外延伸的外沿11;盖板2为圆形板,其远离隔爆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除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的隔爆外壳(1)、密封安装于所述隔爆外壳(1)开口处的盖板(2)、设置在隔爆外壳(1)内的除烃罐(3)、安装在所述除烃罐(3)外以对其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31)以及固定在所述电加热器(31)上的温度传感器(32),所述除烃罐(3)内填充有钯催化剂,所述除烃罐(3)外壁与所述隔爆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保温隔热腔(7);/n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供气体通入和排出所述除烃罐(3)内的防爆接口(4)以及供电缆通过的防爆接头(5),所述防爆接口(4)内设置有阻燃透气单元(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除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的隔爆外壳(1)、密封安装于所述隔爆外壳(1)开口处的盖板(2)、设置在隔爆外壳(1)内的除烃罐(3)、安装在所述除烃罐(3)外以对其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31)以及固定在所述电加热器(31)上的温度传感器(32),所述除烃罐(3)内填充有钯催化剂,所述除烃罐(3)外壁与所述隔爆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保温隔热腔(7);
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供气体通入和排出所述除烃罐(3)内的防爆接口(4)以及供电缆通过的防爆接头(5),所述防爆接口(4)内设置有阻燃透气单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除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接口(4)和所述防爆接头(5)均设置为两组;
所述防爆接口(4)包括穿过盖板(2)且与盖板(2)固定连接的固定座(41)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座(41)上且位于隔爆外壳(1)内部的压紧件(42);所述固定座(41)内开设有将隔爆外壳(1)与外界连通的阶梯孔(411),所述阶梯孔(411)的小孔内螺纹连接有卡套接头(43);
所述阻燃透气单元(6)设置在所述阶梯孔(411)的大孔内;
所述压紧件(42)包括插接固定在所述阶梯孔(411)大孔内并将阻燃透气单元(6)压紧的套筒(421)、固接在所述套筒(421)上且位于隔爆外壳(1)内的一端的安装板(422)以及连通于所述除烃罐(3)和所述套筒(421)之间的气管(44),所述气管(44)的一端伸入所述套筒(421)内,所述气管(44)伸入所述套筒(421)内的管体外壁通过耐高温环氧树脂与所述套筒(421)内壁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琼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