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舒欣专利>正文

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60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护理装置包括:储药管体,储药管体内设有容纳药液的腔室且该腔室随储药管体由外力捏合下改变腔室容积,储药管体上端部具有开口且连接有装配基件,装配基件端部设有给药组件,储药管体内设有导药管,导药管贯穿装配基件与给药组件连接,给药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导药管外壁的充气柱体,充气柱体之间孔隙形成给药通道,导药管与给药通道对应管壁上均设第一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涂药均匀且上药力度可控,患者可辅助控制上药进度,避免上药过程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给药操作不会伤害固膜及耳道壁,给药不会造成耳道堵塞且有效避免药物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耳喉科包括耳、喉等部位,是人体较容易发病的一些部位,耳喉的疾病也是最容易困扰和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发各种其他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病,对于喉癌、中耳炎等特殊的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在术后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康复,其中对于耳部的上药工作通常采用人工上药的方式进行,上药种类有药膏、药液、药粉等,采用棉签上药或者直接将药品送入耳道内,上药难度均较大,且给药容积堆积在耳道内造成耳道堵塞,导致耳闷等不适还对患者的耳道造成伤害隐患,为解决上述现有对于耳部上药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现有技术文献1,公开了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推药管,推药管具有上下轴向贯通的管腔,推药管上端安装有涂药端头,涂药端头具有一下部开口的端头腔,一推柱从推药管后端可滑动地插入推药管中,涂药端头外表面包覆蒙皮,药膏能装入推药管的管腔内,推柱能将药膏推向涂药端头,并从出药孔流出。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和耳内镜组合使用、涂药均匀可控、保证无法戳到鼓膜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2,公开了一种耳部液体药物上药装置,包括药液存储气囊、双向连接头、送药管,所述药液存储气囊通过双向连接头连接送药管,所述双向连接头包括气囊接头、渗药布套固定管、药管接头,所述药液存储气囊右端具有硬质塑管,所述硬质塑管插入气囊接头,所述气囊接头上部具有上S形卡扣,所述气囊接头下部具有下S形卡扣,所述上S形卡扣、下S形卡扣通过卡扣固定套连接气囊接头中部,所述上S形卡扣和下S形卡扣的右侧通过弹性圈连接,所述气囊接头右端连接渗药布套固定管。文献1:CN107837141B;文献2:CN204698803U。现有技术中,采用注射器结构将药物推送至耳道内,还通过设计耳内镜等结构来辅助给药,避免伤害到耳膜,但是在如何保证给药的药物在耳道内均匀涂覆并且在给药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高的方面还具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药均匀且上药力度可控,患者可辅助控制上药进度,避免上药过程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给药操作不会伤害固膜及耳道壁,给药不会造成耳道堵塞且有效避免药物漏出的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储药管体,储药管体内设有容纳药液的腔室且该腔室随储药管体由外力捏合下改变腔室容积,储药管体上端部具有开口且连接有装配基件,装配基件端部设有给药组件,储药管体内设有导药管,导药管贯穿装配基件与给药组件连接,给药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导药管外壁的充气柱体,充气柱体之间孔隙形成给药通道,导药管与给药通道对应管壁上均设第一通孔,充气柱体靠近装配基件的端部连接有充气环体,所充气环体通过第二导气管连接有第二气囊,充气柱体截面为扇形且内设第一充气腔和第二充气腔,充气柱体内两充气腔由分隔件分隔,充气环体与第一充气腔连通,第二充气腔靠近充气柱体表面端设置且第二充气腔内部容积小于第一充气腔容积。本申请采用储药管体对液体或药膏类药物进行存储,在使用时通过外力挤压使储药管体内的药物受压从导药管向外排出,这样避免采用棉签或镊子等物对耳道涂覆,直接将导药管放到耳道内即可对耳道壁内进行上药,药物通过导药管上的第一通孔排出落到耳道壁上,由于第一通孔环绕均布于导药管上保证了上药均匀且从各第一通孔内排出降低药物对耳道壁的冲击力以免造成二次伤害,这样避免的棉签上药时上药力度不可控的问题,为保证送入耳道内的药物与耳道壁的有效接触,通过设计给药组件,在使用外力挤压储药管体进行上药时,药物先通过第一通孔进入耳道内,随着药物的不断进入,通过第二气囊对充气柱体不断充气使充气柱体不断的充气膨胀逐渐缩小耳道内的孔隙,充气柱体在过程中对于耳道内送入的药物具有挤压作用使药物相对耳道壁接触量增大,这样保证了耳道内药物的上药均匀,充气柱体之间的给药通道便于药物从第一通孔内流出,且由于采用充气方式相较于较为坚硬或摩擦力较大的上药器械而言,对耳道壁的伤害较小,原因在于充气柱体与耳道接触面较大且各受力点接触力均匀,有效克服棉签上药过程中受力面小且接触力较为集中而导致的上药力度不可控以及可能造成上药所导致的二次伤害,本申请还设计第一充气腔和第二充气腔的方式来避免或降低挤压对耳道壁的伤害,第二气囊内部气体不由第二气囊充填,这样第二充气腔内气体含量固定,其保证了与药物的接触面,由第一充气腔的容积变化来推动第二充气腔上部充气柱体表面位移,保第一充气腔内容积瞬时变大过程中保持了充气柱体与药物及耳道壁的接触面处于较大范围,进一步保证了充气柱体与耳道接触面较大且各受力点接触力均匀。所选用的第二气囊为手捏方式充气,其在停止充气后充气柱体内的空气可向外排出,这样就可实现充气柱体内的充气量减小和不断的增大对耳道内的药物挤压具有缓冲效果,如手捏第二气囊次数达到2次后停止5秒适当放出部分气体在缓慢手捏第二气囊对充气柱体内充气,当然在上药过程中操作可根据病患反应来控制第二气囊的捏按速度来控制充气速度和充气量,在完成耳道内的上药后,通过停止对第二气囊的挤压使充气柱体内的空气不断外排,充气柱体的体积不断缩小使耳道中的通道孔隙不断扩大,充气柱体内气体适当排出后将给药组件和导药管抽离耳道即可,导药管送入耳道内管体优选柔性材质配合给药组件可用于结构复杂的耳道上药,药物均匀粘附在耳道壁上,解决现有耳道上药后出现堵塞,影响病患舒适度和正常听力的问题。可选的,储药管体内设腔室为圆柱状结构,该腔室内置有第一膨胀件,第一膨胀件底部通过插接头与设于储药管体外部的第一导气管连通,第一导气管连接有第一气囊。在上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上药速度过快,病患感到较大的不适或者其他突发情况,由病患反应然后操作人员停止上药这一过程需要几秒时间以上,这段时间会扩大病患的不适感或耳部伤口,为此,通过在储药管体内部设置第一膨胀件,在上药过程中,如病患感觉不适或者上药速度过快,其自己第一时间通过挤压第一气囊的方式使第一膨胀件快速膨胀对储药管体内的导药管形成挤压缩小导药管内流通面直至流通面被截断,之后再由病患和上药操作人员反馈其不适问题,这样省略了由病患反应然后操作人员停止上药这一过程的时间,避免上药过程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当然上药操作人员也可通过控制第一膨胀件的膨胀来控制导药管的流通面以控制导药管内药物排出速度。可选的,第一膨胀件上端部连通有第三导气管,装配基件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放置有第三气囊,第三气囊与第三导气管连接,第一空腔内还设有弹簧件,弹簧件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装配基件内还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一端与装配基件内用于放置导药管孔体相交,另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第三气囊充气状态下推动第一推板或第二推板与导药管相触。第一膨胀件在膨胀状态下有几率存在对导药管流通面截留效果不佳的现象,通过设有的第三气囊的伸缩膨胀推动第二推板来对导药管形成二次限流或者截断其流通面,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通过弹簧件连接这样使第二推板相对导液管挤压过程为逐步挤压避免直接冲击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储药管体(10),所述储药管体(10)内设有容纳药液的腔室且该腔室随储药管体(10)由外力捏合下改变腔室容积,所述储药管体(10)上端部具有开口且连接有装配基件(40),所述装配基件(40)端部设有给药组件(60),所述储药管体(10)内设有导药管(50),所述导药管(50)贯穿装配基件(40)与给药组件(60)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给药组件(60)包括环绕设置在导药管(50)外壁的充气柱体(64),所述充气柱体(64)之间孔隙形成给药通道(66),所述导药管(50)与给药通道(66)对应管壁上均设第一通孔(51),所述充气柱体(64)靠近装配基件(40)的端部连接有充气环体,所述充气环体通过第二导气管(81)连接有第二气囊(81),所述充气柱体(64)截面为扇形且内设第一充气腔(65)和第二充气腔(67),所述充气柱体(64)内两充气腔由分隔件(68)分隔,所述充气环体与第一充气腔(65)连通,所述第二充气腔(67)靠近充气柱体(64)表面端设置且第二充气腔(67)内部容积小于第一充气腔(65)容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储药管体(10),所述储药管体(10)内设有容纳药液的腔室且该腔室随储药管体(10)由外力捏合下改变腔室容积,所述储药管体(10)上端部具有开口且连接有装配基件(40),所述装配基件(40)端部设有给药组件(60),所述储药管体(10)内设有导药管(50),所述导药管(50)贯穿装配基件(40)与给药组件(60)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给药组件(60)包括环绕设置在导药管(50)外壁的充气柱体(64),所述充气柱体(64)之间孔隙形成给药通道(66),所述导药管(50)与给药通道(66)对应管壁上均设第一通孔(51),所述充气柱体(64)靠近装配基件(40)的端部连接有充气环体,所述充气环体通过第二导气管(81)连接有第二气囊(81),所述充气柱体(64)截面为扇形且内设第一充气腔(65)和第二充气腔(67),所述充气柱体(64)内两充气腔由分隔件(68)分隔,所述充气环体与第一充气腔(65)连通,所述第二充气腔(67)靠近充气柱体(64)表面端设置且第二充气腔(67)内部容积小于第一充气腔(65)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药管体(10)内设腔室为圆柱状结构,该腔室内置有第一膨胀件(20),所述第一膨胀件(20)底部通过插接头(32)与设于储药管体(10)外部的第一导气管(31)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31)连接有第一气囊(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喉科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膨胀件(20)上端部连通有第三导气管(21),所述装配基件(40)内设有第一空腔(22),所述第一空腔(22)内放置有第三气囊(23),所述第三气囊(23)与第三导气管(21)连接,所述第一空腔(22)内还设有弹簧件(25),所述弹簧件(25)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推板(24)和第二推板(26),所述装配基件(40)内还设有第二通孔(27),所述第二通孔(27)一端与装配基件(40)内用于放置导药管(50)孔体相交,另一端与第一空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舒欣
申请(专利权)人:赵舒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