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韧专利>正文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49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包括进氧管,进氧管通过三通管与硬质导管A及硬质导管B连接,硬质导管A远离三通管一端连接有吸入软管,吸入软管通过单向阀A与呼吸阀连接,呼吸阀连接有呼吸面罩及呼出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氧气的回收再利用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进而避免了患者在患病期间,粉尘的吸入,有助于患者康复,而湿膜装置具有调节氧气湿度的作用,使氧气不再干燥;而保温储水箱的作用,一方面用于调节氧气湿度,另一方面用于保温其内的水,进而调节氧气温度,让患者吸入湿度温度适宜的氧气,便于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吸氧需求很大,现有呼吸器存在着吸氧时没有呼气通道的弊端,因为没有呼出气体的回收装置,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肺通气过度,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患者呼吸性碱中毒,患者使用不舒服,影响吸氧效果,呼吸装置不能牢固固定,造成输氧不便,同时呼吸装置对氧气充水不足,湿度不够,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缺少空气过滤、水温加热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包括进氧管,所述进氧管通过三通管与硬质导管A及硬质导管B连接,所述硬质导管A远离三通管一端连接有吸入软管,所述吸入软管通过单向阀A与呼吸阀连接,所述呼吸阀连接有呼吸面罩及呼出软管,所述呼吸阀与呼出软管之间设有单向阀B,所述呼出软管远离单向阀B与硬质导管B连接,所述硬质导管A依次连接有空气净化装置、湿膜装置及流量控制阀,所述空气净化装置靠近所述三通管一侧,所述硬质导管B上设有三通分流阀,所述三通分流阀一端与所述三通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硬质导管B上设有二氧化碳吸收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A,及匹配设置在所述壳体A内部的空气净化膜。所述湿膜装置包括壳体、及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湿膜本体、及连接在所述壳体底部的保温储水箱,所述湿膜本体穿透所述壳体底部并延伸至所述保温储水箱内。所述保温储水箱由透明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储水箱内部设有温度计,外壁设有水量刻度线。所述呼吸面罩两侧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有收紧扣。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外部的腔体,及所述腔体内部设有的沾有氢氧化钙溶液的湿润棉花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氧气从进氧管进入,经过三通管进入空气净化装置,经过空气净化装置过滤后的氧气进入流进湿膜装置,经过湿膜装置的调湿及加热,氧气进入经过单向阀A及呼吸阀被吸入人体内部。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及余氧经过呼吸阀及单向阀B最终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吸收器吸收,而余氧通过硬质导管B进入三通分流阀,通过三通分流阀的调节分流,呼出的气体一部分通过排气管排出外环境,另一部分进入三通管,最终再次被患者呼吸使用,实现氧气的回收再利用过程。本技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膜孔径小(0.2-1.5um),分布均匀,孔隙率大(95%以上),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进而避免了患者在患病期间,粉尘的吸入,有助于患者康复,而湿膜装置具有调节氧气湿度的作用,使氧气不再干燥;而保温储水箱的作用,一方面用于调节氧气湿度,另一方面用于保温其内的水,进而调节氧气温度,让患者吸入湿度温度适宜的氧气,便于患者康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照图1-3,本技术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包括进氧管1,进氧管1通过三通管6与硬质导管A7及硬质导管B8连接,硬质导管A7远离三通管6一端连接有吸入软管9,吸入软管9通过单向阀A10与呼吸阀11连接,呼吸阀11连接有呼吸面罩5及呼出软管12,呼吸阀11与呼出软管12之间设有单向阀B13,呼出软管12远离单向阀B13与硬质导管B8连接,硬质导管A7依次连接有空气净化装置2、湿膜装置3及流量控制阀14,空气净化装置2靠近三通管6一侧,硬质导管B8上设有三通分流阀,三通分流阀一端与三通管6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硬质导管B8上设有二氧化碳吸收器4。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壳体A15,及匹配设置在壳体A15内部的空气净化膜16。在实际应用过程在,空气净化膜16选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制成的膜,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制成的膜孔径小(0.2-1.5um),分布均匀,孔隙率大(95%以上),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湿膜装置3包括壳体17、及壳体17内设有的湿膜本体18、及连接在壳体17底部的保温储水箱19,湿膜本体18穿透壳体17底部并延伸至保温储水箱19内。湿膜装置3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调节氧气的湿度,使氧气不再干燥;而保温储水箱19的作用,一方面用于增加湿膜本体18的湿度,保证氧气湿度足够,另一方面用于保温其内的水,避免水冷却,进而保证患者吸入热氧气,使其适宜患者康复。保温储水箱19由透明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储水箱19内部设有温度计20,外壁设有水量刻度线21。将保温储水箱19设为由透明保温材料制成,主要是便于对水位及水温的观察,温度计20的设定,主要是便于对水温的跟踪调节控制,而刻度线21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对水位的观察调节。呼吸面罩5两侧设有固定带22。固定带22上设有收紧扣23。固定带22及收紧扣23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固定呼吸面罩5,使呼吸面罩5适宜患者佩戴,而收紧扣23的设置,还方便于固定带22的收紧调节。二氧化碳吸收器4包括外部的腔体,及腔体内部设有的沾有氢氧化钙溶液的湿润棉花团。该设置主要是用于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具体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氧气从进氧管1进入,经过三通管6进入空气净化装置2,经过空气净化装置2过滤后的氧气进入流进湿膜装置3,经过湿膜装置3的调湿及加热,氧气进入经过单向阀A10及呼吸阀11被吸入人体内部。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及余氧经过呼吸阀11及单向阀B13最终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器4,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吸收器4吸收,而余氧通过硬质导管B8进入三通分流阀,通过三通分流阀的调节分流,呼出的气体一部分通过排气管排出外环境,另一部分进入三通管6,最终再次被患者呼吸使用,实现氧气的回收再利用过程。本技术空气净化装置2的空气净化膜16孔径小(0.2-1.5um),分布均匀,孔隙率大(95%以上),在保持空气流通的同时,可以过滤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尘埃颗粒,达到净化且通风的目的,进而避免了患者在患病期间,粉尘的吸入,有助于患者康复,而湿膜装置3具有调节氧气湿度的作用,使氧气不再干燥;而保温储水箱19的作用,一方面用于调节氧气湿度,另一方面用于保温其内的水,进而调节氧气温度,让患者吸入湿度温度适宜的氧气,便于患者康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氧管(1),所述进氧管(1)通过三通管(6)与硬质导管A(7)及硬质导管B(8)连接,所述硬质导管A(7)远离三通管(6)一端连接有吸入软管(9),所述吸入软管(9)通过单向阀A(10)与呼吸阀(11)连接,所述呼吸阀(11)连接有呼吸面罩(5)及呼出软管(12),所述呼吸阀(11)与呼出软管(12)之间设有单向阀B(13),所述呼出软管(12)远离单向阀B(13)与硬质导管B(8)连接,所述硬质导管A(7)依次连接有空气净化装置(2)、湿膜装置(3)及流量控制阀(14),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靠近所述三通管(6)一侧,所述硬质导管B(8)上设有三通分流阀,所述三通分流阀一端与所述三通管(6)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硬质导管B(8)上设有二氧化碳吸收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氧管(1),所述进氧管(1)通过三通管(6)与硬质导管A(7)及硬质导管B(8)连接,所述硬质导管A(7)远离三通管(6)一端连接有吸入软管(9),所述吸入软管(9)通过单向阀A(10)与呼吸阀(11)连接,所述呼吸阀(11)连接有呼吸面罩(5)及呼出软管(12),所述呼吸阀(11)与呼出软管(12)之间设有单向阀B(13),所述呼出软管(12)远离单向阀B(13)与硬质导管B(8)连接,所述硬质导管A(7)依次连接有空气净化装置(2)、湿膜装置(3)及流量控制阀(14),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靠近所述三通管(6)一侧,所述硬质导管B(8)上设有三通分流阀,所述三通分流阀一端与所述三通管(6)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硬质导管B(8)上设有二氧化碳吸收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壳体A(15),及匹配设置在所述壳体A(15)内部的空气净化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韧郭磊磊吕晶
申请(专利权)人:龚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