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39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约束衬垫,所述约束衬垫为弧形,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处设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的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贴的另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件连接,所述约束衬垫上设有固定带。在使用时将患者的上肢通过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放置在约束衬垫内,将患者吻合口置于未有约束衬垫包裹的弧形开口处,这样可以避免约束时吻合口处受约束带压迫而导致血流减少甚至闭塞;吻合口处未有衬垫包裹,还可以随时观察吻合口处的局部血运情况,该约束护具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医护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
技术介绍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使用最为普遍的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是临床最常选用的内瘘,其吻合口常位于腕关节上2cm左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内瘘侧肢体无意识活动导致穿刺针移动而导致血肿或穿刺针脱落而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在未接受结束时可能因为身体其他管道如鼻肠管,胃管,尿管等造成不舒适感而自行拔除管道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这些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并影响治疗。因此需要对患者内瘘侧上肢进行约束。临床上通常是采用约束带对患者四肢进行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者发生意外或损伤的用具。现临床上常规使用的约束带是将整个上肢包裹后用两根长带固定于床边。这种约束带适合大部分患者使用,但对于上肢有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是不适用,因为临床使用的约束带会对动静脉吻合口造成压迫,影响血流甚至会造成血管闭塞。因此有必要针对动静脉内瘘患者专门设计一种约束带,用于对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进行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其包括:约束衬垫,所述约束衬垫为弧形,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处设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的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贴的另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件连接,所述约束衬垫上设有固定带。r>优选的,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度范围为210°至280°。优选的,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度为216°。优选的,所述约束衬垫的内弧直径为5-8cm。优选的,所述约束衬垫还与约束手套连接。优选的,所述约束衬垫还与所述约束手套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该约束带设置了一弧形的约束衬垫,在使用时将患者的上肢通过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放置在约束衬垫内,将患者吻合口置于未有约束衬垫包裹的弧形开口处,这样可以避免约束时吻合口处受约束带压迫而导致血流减少甚至闭塞;吻合口处未有衬垫包裹,还可以随时观察吻合口处的局部血运情况,该约束护具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带约束手套)。元件标号说明:1、约束衬垫;2、固定贴;3、搭扣件;4、固定带;5、约束手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2所示,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其主要包括一约束衬垫1,该约束衬垫为弧形结构,在约束衬垫1的弧形开口处设有固定贴2,固定贴2的一端与约束衬垫1弧形开口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贴2的另一端与约束衬垫1弧形开口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件3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在需要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时,可先将固定贴2打开,将患者的上肢放置在约束衬垫1内,然后在将固定贴2与搭扣件3连接,将患者上肢进行固定,采用搭扣件的方式进行连接,可方便对固定贴2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在约束衬垫1的中部设有固定带4,固定带4用于将整个约束带固定在病床上,从而起到对患者上肢进行约束的目的。约束衬垫1采用硬质的海绵材料作为填充物,形状设计为半弧形,弧度范围为210°至280°。优选的弧度范围为216°(3/5圆弧)采用这种弧度既能很好的对患者上肢进行包裹,又可方便患者上肢进出,避免与患者吻合口发送摩擦。该约束衬垫内弧直径为5-8cm,适合各种患者使用,约束衬垫1的厚度大概为2cm左右,使用起来非常的舒适。在使用时将患者的上肢通过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放置在约束衬垫内,将患者吻合口置于未有约束衬垫包裹的弧形开口处,这样可以避免约束时吻合口处受约束带压迫而导致血流减少甚至闭塞;吻合口处未有衬垫包裹,还可以随时观察吻合口处的局部血运情况。由于患者躁动情况不同,对于患者RASS评分0--1分,可单独使用约束衬垫进行约束。但对于患者RASS评分大于1分的情况,如果只是简单的使用约束衬垫则有可能起不到很好的约束效果。因此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可在约束衬垫1的前端连接一约束手套5,这样就可采用约束手套联合约束衬垫约束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约束,从而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约束衬垫1与约束手套5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这样方便拆卸使用。约束手套5是临床现普遍使用的手掌侧采用硬板设计,手背侧采用面质网纹包裹。该约束带在使用时,将约束带衬垫固定于患者动静脉内瘘侧肢体的尺侧,将患者的吻合口暴露于未有衬垫的弧形开口处,使用棉质的固定贴2搭扣固定吻合口处,使吻合口上方不受压迫,调节约束带的松紧度,将约束带固定于床边,保持患者的功能位。这样既可以避免约束时吻合口处受约束带压迫而导致血流减少甚至闭塞,也可以随时观察吻合口处的局部血运情况。该约束护具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约束衬垫,所述约束衬垫为弧形,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处设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的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贴的另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件连接,所述约束衬垫上设有固定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约束衬垫,所述约束衬垫为弧形,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形开口处设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的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贴的另一端与所述约束衬垫的另一端通过搭扣件连接,所述约束衬垫上设有固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患者上肢的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衬垫的弧度范围为210°至2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动静脉内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洋王妮娜吴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