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29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包括窗帘座、拉线绳和滑轮组,窗帘座固定在天花板上,滑轮组安装在窗帘座上,窗帘架支撑窗帘,拉线绳的一端固定在窗帘架上,拉线绳的另一端绕在滑轮组上并向下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在可升降的窗帘架两端设置竖直的支撑架,具有占用空间小、避免人工登高,便于安装、更换窗帘且美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
本技术涉及家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
技术介绍
为获得较为开阔的视野,给住户带来优越的居住和放松体验,共享农庄的居室的窗户一般都装修成落地窗,且挂设面积较大且高档美观的窗帘。窗帘的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为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需求,窗帘一般挂设有一层较厚质的布料和一层轻薄纱帘布,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减光和遮光的作用。窗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更换,传统窗帘由于窗帘架直接固定在墙壁上,需要人工登高来完成更换窗帘的工作。由于窗帘较重,人工登高不仅危险且劳动强度较大,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可移动式的窗帘架。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033308U的中国专利“一种窗帘安装结构”,其公开了一种窗帘安装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窗帘架,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窗户两侧的支撑杆,两支撑杆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窗帘架的定位机构,支撑杆设置有用于控制窗帘架升降的升降机构,窗帘架滑动设置有挂接机构,挂接机构包括用于挂接窗帘布的挂钩。该窗帘安装结构的窗帘架可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支撑杆上下移动,从而避免了人工登高,方便窗帘的安装或更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设置于窗户两侧的支撑杆占用空间大,缩小了落地窗的视野;支撑杆在窗前的安装固定难度大且不美观,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避免了在可升降的窗帘架两端设置竖直的支撑架,具有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方便更换窗帘且美观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包括窗帘座、拉线绳和滑轮组,所述窗帘座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滑轮组安装在窗帘座上,所述窗帘架支撑窗帘,所述拉线绳的一端固定在窗帘架上,所述拉线绳的另一端绕在滑轮组上并向下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手可通过向下拉紧或放松拉线绳即可控制窗帘架上下移动。当需要更换窗帘时,放松拉线绳,窗帘架向下移动,高度降低,避免了人工登高,便于更换新的窗帘;更换完毕后,向下拉紧拉线绳至窗帘架与窗帘座贴合即将新窗帘更换完毕。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帘座的下底面为内凹的圆弧形状,所述窗帘架的上表面为外凸的圆弧形状,且窗帘座的下底面与窗帘架的上表面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窗帘架与窗帘座贴合并贴紧的过程更加顺畅,且在贴紧后,窗帘座对窗帘架具有限位作用,防止窗帘架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与窗帘座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提高了窗帘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帘座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竖直设置于窗帘座的下底面,所述窗帘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限位柱插入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窗帘架与窗帘座贴合并贴紧的过程中,限位柱逐渐插入定位孔中,限位柱对窗帘架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在拉动窗帘时窗帘架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上与窗帘座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了窗帘架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柱为圆柱体形,所述定位孔为圆形,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与限位柱的外径形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的限位柱和定位孔方便限位柱对准并插入定位孔内,减小了因窗帘架在上升过程中晃动而导致限位柱难以插入定位孔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帘架包括弧形片,所述拉线绳穿过窗帘架后与弧形片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片的上表面与窗帘架的下底面贴合并贴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片上表面的圆弧形的设置提高了弧形片的结构强度,同时使得消除了弧形片与窗帘架之间的缝隙,使窗帘架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帘架包括侧板和窗帘杆,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窗帘杆沿着滑槽滑入并卡接于滑槽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窗帘时,只需将窗帘杆沿着滑槽从侧板上拿下即可将窗帘从窗帘杆上取下;窗帘杆上穿好新的窗帘后,将窗帘杆沿着滑槽滑进滑槽的底部即完成了窗帘的更换,操作简单快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固定在墙壁上的手摇器,所述手摇器包括绕线盘和摇杆,所述摇杆与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绳下垂的一端绕设于绕线盘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升降窗帘架时可通过手摇器来实现对拉线绳的拉紧与放松。转动摇杆,摇杆带动绕线盘将拉线绳盘绕在绕线盘上或从绕线盘上解旋,从而拉紧或放松拉线绳,进而实现窗帘架的升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摇器包括外壳和插销,所述摇杆包括第一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外壳上固定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位于第一杆段的下方,所述窗帘架与窗帘座贴紧时插孔处于竖直状态,所述插销插入插孔内,所述插销与限位杆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手摇器将窗帘架放低后,转动摇杆使得插孔处于竖直状态,随手将插销插入插孔内,插销与限位杆抵触从而限制摇杆自行转动,进而将窗帘架固定在当前高度,便于更换窗帘;当更换完毕后,握住摇杆拔出插销,转动摇杆将窗帘架升至与窗帘座贴紧,此时将插销插入插孔内,将窗帘架固定在窗帘座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人手可通过向下拉紧或放松拉线绳即可控制窗帘架上下移动。更换窗帘时避免了人工登高,且窗帘架与窗帘座具有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且美观的效果;2.窗帘座的下底面与窗帘架的上表面相适配的圆弧形贴合面有效防止窗帘架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与窗帘座之间产生相对移动;限位柱和定位孔的设置有效防止在拉动窗帘时窗帘架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上与窗帘座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提高了窗帘架的稳定性;3.手摇器的设置不仅便于升降窗帘架,且插销和插孔的设置便于固定窗帘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升降窗帘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升降窗帘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窗帘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窗帘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窗帘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体现拉线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体现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插销与插孔的爆炸图。图中,1、窗帘座,11、安装槽,12、限位柱,2、窗帘架,21、侧板,211、滑槽,22、定位孔,23、窗帘杆,231、装饰头,24、弧形片,3、滑轮组,31、第一滑轮,32、第二滑轮,33、转向滑轮,331、固定座,4、拉线绳,41、吊绳,42、卷绳,43、连接块,5、手摇器,51、外壳,511、限位杆,52、摇杆,521、第一杆段,5211、插孔,522、第二杆段,523、第三杆段,5231、手柄,53、插销,54、绕线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包括一个窗帘座1和一个窗帘架2。参照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帘座(1)、拉线绳(4)和滑轮组(3),所述窗帘座(1)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滑轮组(3)安装在窗帘座(1)上,所述窗帘架(2)支撑窗帘,所述拉线绳(4)的一端固定在窗帘架(2)上,所述拉线绳(4)的另一端绕在滑轮组(3)上并向下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窗帘座(1)、拉线绳(4)和滑轮组(3),所述窗帘座(1)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滑轮组(3)安装在窗帘座(1)上,所述窗帘架(2)支撑窗帘,所述拉线绳(4)的一端固定在窗帘架(2)上,所述拉线绳(4)的另一端绕在滑轮组(3)上并向下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座(1)的下底面为内凹的圆弧形状,所述窗帘架(2)的上表面为外凸的圆弧形状,且窗帘座(1)的下底面与窗帘架(2)的上表面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座(1)包括限位柱(12),所述限位柱(12)竖直设置于窗帘座(1)的下底面,所述窗帘架(2)上开设有定位孔(22),所述限位柱(12)插入定位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2)为圆柱体形,所述定位孔(22)为圆形,所述定位孔(22)的内径与限位柱(12)的外径形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享农庄观景房的升降窗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架(2)包括弧形片(2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慧钦张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度空间创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