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莉莉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15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和蓄电池,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一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该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主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外齿圈、旋转筒、内齿圈、连接箱、两个出料箱和储料箱的同步转动,在两个出料箱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出料箱内的鱼料通过出料孔大范围的抛洒到水面上,这样不仅扩大了抛洒范围,还使鱼料能够实现圆周抛洒,使鱼料抛洒的更加均匀,方便鱼群吃料,减少鱼料的浪费,从而该鱼料投喂设备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方便工人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为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养殖各种鱼类以供食用,传统的养殖手段一般为人工按时、按量的投放鱼料,人工投料存在劳动强度大、投料不均匀、投料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减小工人的劳动量需要一种鱼料投喂设备来辅助工人完成工作。但现有的鱼料投喂设备,只是解决了人工投料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仍具有投料不均匀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鱼群吃料,还容易造成鱼料的浪费,并且由于出料箱狭长,下料管只是连接在出料箱的一侧,很有可能造成鱼料堆积在出料箱的一侧,而另一侧没有鱼料造成出料孔撒不出鱼料的问题,影响工人的使用,不能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对现有的鱼料投喂设备存在的不足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解决了现有的鱼料投喂设备,只是解决了人工投料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投料不均匀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和蓄电池,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一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一卡接在传动箱上,所述主动齿轮与外齿圈相啮合,所述外齿圈的内圈固定连接在旋转筒上,所述旋转筒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大轴承二和大轴承一,所述大轴承二的外圈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的底端与传动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大轴承一卡接在传动箱上,所述旋转筒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齿轮二相啮合,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二和齿轮一内分别套接有转轴二和转轴一,所述转轴二和转轴一的底端均套接有轴承二,且两个轴承二均卡接在传动箱上。所述转轴一的顶端穿过轴承三与锥齿轮一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三卡接在连接箱上,所述连接箱的底部与旋转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一与两侧的锥齿轮二相啮合,且两个锥齿轮二内均套接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上套接有两个轴承四,且两个轴承四分别卡接在出料箱的内壁右侧和出料箱的左侧壁上,所述出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箱内,所述出料箱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料孔,所述转轴三上固定连接有螺旋传送轮。优选的,所述连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脚,且四个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储料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出料管的两侧均与下料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下料管的另一端与出料箱相连通,所述下料管为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传动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接入端通过电线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电机的接入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块一,所述传动箱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且四个固定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浮块二。(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主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外齿圈、旋转筒、内齿圈、连接箱、两个出料箱和储料箱的同步转动,在两个出料箱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出料箱内的鱼料通过出料孔大范围的抛洒到水面上,这样不仅扩大了抛洒范围,还使鱼料能够实现圆周抛洒,使鱼料抛洒的更加均匀,方便鱼群吃料,减少鱼料的浪费,通过内齿圈啮合传动齿轮二,齿轮二啮合传动齿轮一,齿轮一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转轴一和锥齿轮一的转动,锥齿轮一啮合传动两个锥齿轮二,两个锥齿轮二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两个转轴三和两个螺旋传送轮的转动,两个螺旋传送轮在转动过程中分别将两个下料管掉下的鱼料均匀的向两个出料箱的另一侧输送,使两个出料箱内的鱼料分布均匀,使每个出料孔都能撒出鱼料,从而该鱼料投喂设备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方便工人的使用。2、该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通过一个电机的转动带动整个鱼料投喂设备的运作,合理利用电机的作用,达到了一器多用的功能,节省了鱼料投喂设备的生产成本。3、该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通过四个固定杆和四个浮块二的配合,保证了鱼料投喂设备的平稳性,避免鱼料投喂设备的倾斜,造成设备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齿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箱、2电机、3轴承一、4主动齿轮、5蓄电池、6大轴承一、7外齿圈、8旋转筒、9轴承二、10转轴一、11转轴二、12内齿圈、13齿轮一、14齿轮二、15L型连杆、16大轴承二、17轴承三、18连接箱、19锥齿轮一、20锥齿轮二、21轴承四、22出料箱、23转轴三、24下料管、25控制阀、26出料管、27储料箱、28进料管、29出料孔、30浮块一、31浮块二、32固定杆、33螺旋传送轮、34支撑脚、35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包括传动箱1,传动箱1内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2和蓄电池5,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一3与主动齿轮4固定连接,轴承一3卡接在传动箱1上,主动齿轮4与外齿圈7相啮合,通过电机2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4的转动,主动齿轮4啮合传动外齿圈7,使得外齿圈7能够转动,从而实现力的传递,外齿圈7的内圈固定连接在旋转筒8上,旋转筒8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大轴承二16和大轴承一6,大轴承二16的外圈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连杆15,通过两个L型连杆15、大轴承一6和大轴承二16的配合,一方面对旋转筒8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小旋转筒8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使旋转筒8可以转动,旋转筒8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内齿圈12、连接箱18、两个出料箱22和储料箱27的同步转动,两个出料箱22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出料箱22内的鱼料通过出料孔29大范围的抛洒到水面上,这样不仅扩大了抛洒范围,还使鱼料能够实现圆周抛洒,使鱼料抛洒的更加均匀,方便鱼群吃料,减少鱼料的浪费,L型连杆15的底端与传动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大轴承一6卡接在传动箱1上,旋转筒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2,内齿圈12与齿轮二14相啮合,通过内齿圈12啮合传动齿轮二14,通过齿轮二14啮合传动齿轮一13,从而实现力的传递,使转轴一10可以转动,齿轮二14与齿轮一13相啮合,齿轮二14和齿轮一13内分别套接有转轴二11和转轴一10,转轴二11和转轴一10的底端均套接有轴承二9,且两个轴承二9均卡接在传动箱1上。转轴一10的顶端穿过轴承三17与锥齿轮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包括传动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内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2)和蓄电池(5),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一(3)与主动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一(3)卡接在传动箱(1)上,所述主动齿轮(4)与外齿圈(7)相啮合,所述外齿圈(7)的内圈固定连接在旋转筒(8)上,所述旋转筒(8)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大轴承二(16)和大轴承一(6),所述大轴承二(16)的外圈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连杆(15),所述L型连杆(15)的底端与传动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大轴承一(6)卡接在传动箱(1)上,所述旋转筒(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2),所述内齿圈(12)与齿轮二(14)相啮合,所述齿轮二(14)与齿轮一(13)相啮合,所述齿轮二(14)和齿轮一(13)内分别套接有转轴二(11)和转轴一(10),所述转轴二(11)和转轴一(10)的底端均套接有轴承二(9),且两个轴承二(9)均卡接在传动箱(1)上;/n所述转轴一(10)的顶端穿过轴承三(17)与锥齿轮一(19)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三(17)卡接在连接箱(18)上,所述连接箱(18)的底部与旋转筒(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一(19)与两侧的锥齿轮二(20)相啮合,且两个锥齿轮二(20)内均套接有转轴三(23),所述转轴三(23)上套接有两个轴承四(21),且两个轴承四(21)分别卡接在出料箱(22)的内壁右侧和出料箱(22)的左侧壁上,所述出料箱(2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箱(18)内,所述出料箱(2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料孔(29),所述转轴三(23)上固定连接有螺旋传送轮(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水产养殖用鱼料投喂设备,包括传动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内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电机(2)和蓄电池(5),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轴承一(3)与主动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一(3)卡接在传动箱(1)上,所述主动齿轮(4)与外齿圈(7)相啮合,所述外齿圈(7)的内圈固定连接在旋转筒(8)上,所述旋转筒(8)从上至下依次套接有大轴承二(16)和大轴承一(6),所述大轴承二(16)的外圈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连杆(15),所述L型连杆(15)的底端与传动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大轴承一(6)卡接在传动箱(1)上,所述旋转筒(8)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2),所述内齿圈(12)与齿轮二(14)相啮合,所述齿轮二(14)与齿轮一(13)相啮合,所述齿轮二(14)和齿轮一(13)内分别套接有转轴二(11)和转轴一(10),所述转轴二(11)和转轴一(10)的底端均套接有轴承二(9),且两个轴承二(9)均卡接在传动箱(1)上;
所述转轴一(10)的顶端穿过轴承三(17)与锥齿轮一(19)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三(17)卡接在连接箱(18)上,所述连接箱(18)的底部与旋转筒(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一(19)与两侧的锥齿轮二(20)相啮合,且两个锥齿轮二(20)内均套接有转轴三(23),所述转轴三(23)上套接有两个轴承四(21),且两个轴承四(21)分别卡接在出料箱(22)的内壁右侧和出料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莉莉范鸿潮苏东琼何福松
申请(专利权)人:颜莉莉范鸿潮苏东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