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12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所述当归幼苗培育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助滑板,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助滑板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座,两个所述助滑板与两个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的表面设置有齿牙,所述带动块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夹块,两个所述夹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当归幼苗培育箱带动块与夹块的配合使用,利用夹块上的接触块就可以将培养皿给固定在基板上,增加了培养皿放置在基板上的稳定程度,防止了培养皿发生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培养的稳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
本技术涉及培育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
技术介绍
培养箱,是指温度可控的,主要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箱体装置,有的具有制冷和加热的双向调温系统,是生物、农业、医药、环保等科研部门的基本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恒温培养、恒温反应等试验,培养箱对外源冷、热都有较好的隔绝能力;内腔多采用不锈钢制作,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具有加热、制冷以及自动温控装置.能灵敏地调节箱内温度。在使用培养箱培养当归幼苗的时候,当幼苗的培养皿一旦没有固定好的话,在取出其中一个培养皿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另一个培养皿发生移动或者倾斜的情况,培养皿一旦倾斜就会影响放置在培养皿上的幼苗的生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解决了培育箱培养皿固定不牢固影响幼苗的生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当归幼苗培育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助滑板,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助滑板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座,两个所述助滑板与两个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的表面设置有齿牙,所述带动块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夹块,两个所述夹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所述固定壳的右侧贯穿有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与带动块啮合,所述基板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贯穿锥形齿轮且延伸至锥形齿轮的外部,所述转动杆的一侧与基板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灯,所述箱体内壁的背面设置有灯带。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扇门。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放置盒。优选的,所述基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正面均设置有连接杆。优选的,所述箱体两侧的后侧均设置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后侧均贯穿有紧固杆,两个所述紧固杆的正面均设置有辅助块。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当归幼苗培育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带动块与夹块的配合使用,利用夹块上的接触块就可以将培养皿给固定在基板上,增加了培养皿放置在基板上的稳定程度,防止了培养皿发生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培养的稳定度,固定框的设计,利用固定框也可以对培养皿进行一部分的固定,提高了培养皿固定的程度,同时也提高了装置自身的实用性,放置盒的设计,利用放置盒可以保证箱体内部的潮湿程度,这样可以给幼苗的生长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增加了装置自身的实用性,挡板的设计,利用挡板的开合可以对箱体的内部进行通风的操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在箱体的内部创造一个幼苗生长的环境,提高了装置自身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幼苗生长的效率,培养灯与灯带的设计,利用两个灯散发的光可以更好的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同时利用两个灯散发的热量也有利于箱体内部的温度的保持,提高了装置自身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当归幼苗培育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箱体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基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基板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箱体,2、助滑板,3、支撑座,4、基板,5、固定壳,6、带动块,7、夹块,8、接触块,9、锥形齿轮,10、转动杆,11、培养灯,12、灯带,13、扇门,14、放置盒,15、固定框,16、挡板,17、连接杆,18、连接块,19、紧固杆,20、辅助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当归幼苗培育箱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箱体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基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基板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当归幼苗培育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助滑板2,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助滑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座3,两个助滑板2与两个支撑座3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基板4,基板4上设置有便于培养皿移动的凹槽,基板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壳5,固定壳5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带动块6,带动块6上设置有蚊香状的凸块,带动块6的表面设置有齿牙,带动块6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夹块7,两个夹块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8,固定壳5的右侧贯穿有锥形齿轮9,锥形齿轮9与带动块6啮合,基板4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设置在固定壳5的后侧且利用转动杆10可以转动锥形齿轮,转动杆10的一侧贯穿锥形齿轮9且延伸至锥形齿轮9的外部,转动杆10的一侧与基板4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基板4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壳5。箱体1内壁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灯11,箱体1内壁的背面设置有灯带12。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扇门13,扇门13上设置有便于观察箱体1内部的透明玻璃。箱体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放置盒14,放置盒14的内部放置有有利于幼苗生长的液体。基板4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15,固定框15上开设有放置口且固定框15设设置有便于培养皿移动的开口。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6,挡板16的数量为多个且箱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挡板16配合使用的通风口,两个挡板16的正面均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为L型。箱体1两侧的后侧均设置有连接块18,两个连接块18的后侧均贯穿有紧固杆19,两个紧固杆19的正面均设置有辅助块20,紧固杆19与连接块18之间为螺纹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当归幼苗培育箱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先将培养皿从固定框15一侧的的放置口放置在基板4上,然后顺着固定框15上的移动口移动到固定壳5的顶部,这时当培养皿移动到固定壳5的顶部时,转动转动杆10,转动杆10转动的时候将会通过锥形齿轮9带着带动块6转动,当带动块6转动的时候,带动块6上的夹块7就因为带动块6上的凸块而向一侧运动,这时两个夹块7在运动的时候接触块8就会将培养皿给夹住,然后利用两个接触块8就可以将培养皿给固定在基板4上,然后待基板4上的培养皿放置完毕之后,将基板4顺着支撑座3与助滑板2放置进箱体1的内部,之后将培养灯11与灯带12给打开,将扇门13给关闭上,向箱体1的内部加温,这时在箱体1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放置在放置盒14内部的培养液就会气体然后向上飘去,通过基板4与固定框15上的通孔而接触到培养皿上的幼苗,然后当箱体1的内部需要通风的时候,人为拉动连接杆17,连接杆17向上运动的时候将会带动挡板16的一侧转动,这时挡板16转动的时候就会把箱体1两侧的通风口给露出来,这样的话利两侧的通风口就可以对箱体1的内部进行通风,挡板16转动之后,转动紧固杆19,紧固杆19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辅助块20向一侧运动,然后利用辅助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助滑板(2),所述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助滑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座(3),两个所述助滑板(2)与两个所述支撑座(3)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基板(4),所述基板(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壳(5),所述固定壳(5)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带动块(6),所述带动块(6)的表面设置有齿牙,所述带动块(6)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夹块(7),两个所述夹块(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8),所述固定壳(5)的右侧贯穿有锥形齿轮(9),所述锥形齿轮(9)与带动块(6)啮合,所述基板(4)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一侧贯穿锥形齿轮(9)且延伸至锥形齿轮(9)的外部,所述转动杆(10)的一侧与基板(4)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当归幼苗培育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助滑板(2),所述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助滑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座(3),两个所述助滑板(2)与两个所述支撑座(3)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基板(4),所述基板(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壳(5),所述固定壳(5)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带动块(6),所述带动块(6)的表面设置有齿牙,所述带动块(6)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夹块(7),两个所述夹块(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8),所述固定壳(5)的右侧贯穿有锥形齿轮(9),所述锥形齿轮(9)与带动块(6)啮合,所述基板(4)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一侧贯穿锥形齿轮(9)且延伸至锥形齿轮(9)的外部,所述转动杆(10)的一侧与基板(4)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当归幼苗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智杰张小玉潘水站任专云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步云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