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妮妮专利>正文

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09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包括牵引机架、旋耕机、开沟犁、刮土板、种子分拣装置、播种管、车轮、镇土器和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架,安装板偏向牵引机架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耕机,旋耕机的后方两侧均设置有开沟犁,旋耕机的后方设置有刮土板,且刮土板呈垂直设置卡嵌于安装板的内部,安装板的另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嵌有种子分拣装置,种子分拣装置的底端连接有播种管,播种管的两侧部分均设置有车轮,播种管的一侧设置有镇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反转装置传递动力调整种子排列顺序,两次播种孔洞重合,降低漏播率,三层分选种子播种装置,层层分选,提高播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种植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
技术介绍
西洋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功效。目前我国引种栽培西洋参的省市有: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种植地区广阔。但是种植西洋参过程中却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播种时期困难尤甚。西洋参种子价格也大约在每公斤400元左右浮动,西洋参种植单单在购买种子方面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因此西洋参种子播种时采用点播,即一个穴里只放一粒种子。且要求株行距5cm×5cm,播后覆土3cm,西洋参生长期为3或4年,其前期种植投入比重占总成本为最高。西洋参适合大规模种植,而目前大都采用人工播种,耗时长,效率低,而西洋参种子价格昂贵也导致西洋参种植不能类似于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采用的整垄批量播种,因此需要研究机器精细播种。现如今市场中仅有半自动的播种机,需要两人同时操作,虽然节省了一部分人力,但是播种的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可做到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播种和种植成本,且设置了变速和调整中间距部分,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节播种间距和速度,并提升播种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包括牵引机架、旋耕机、开沟犁、刮土板、种子分拣装置、播种管、车轮、镇土器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架,所述牵引机架采用三点悬挂式与拖拉机的后方相牵引连接,所述安装板偏向牵引机架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耕机,所述旋耕机的后方两侧均设置有开沟犁,所述旋耕机的后方设置有刮土板,且刮土板呈垂直设置卡嵌于安装板的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嵌有种子分拣装置,所述种子分拣装置的底端连接有播种管,所述播种管的两侧部分均设置有车轮,所述播种管的一侧设置有镇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种子分拣装置包括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变速箱,且变速箱位于容纳箱的内部,所述变速箱的底端两侧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正反转装置,且正反转装置呈镜像对立设置,所述正反转装置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为1/3缺齿,所述第二斜齿轮为2/3缺齿,所述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位于同一水平传动杆上,所述变速箱、第一斜齿轮和第一锥齿轮转动为正转,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为反转,所述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的底部均外切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内传动杆,且内传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容纳箱的内壁两侧,所述内传动杆的表面均匀套接有多个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有第五锥齿轮,且第五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呈垂直角度,所述第五锥齿轮的内部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连接有种子分解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种子分解盒的内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种子分解器,所述种子分解器包括有第一种板、第二种板和第三种板,所述第一种板的表面贯穿开有种槽,所述第一种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种板,所述第二种板为半圆形且内部中空结构并与种槽的孔位相对,所述第二种板在半圆直径两侧位置有毛刷,所述第二种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种板,所述第三种板的表面贯穿开有漏孔,所述第三种板的表面设置有四个外齿轮呈矩形排列,所述外齿轮与转动杆的底端部分相内切,所述外齿轮的中央部位与第二种板的中央部位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外齿轮的表面贯穿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通过软管与播种管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播种管为两排,并通过双摇杆可控制种植深度,所述播种管每排的数量均为14,且间距为5-6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刮土板设置棘轮机构可调节参池抹地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种板和外齿轮均为尼龙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集翻地、起垄、播种和掩埋为一体,一人一机即可操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播种和种植成本,同时通过正反转装置传递动力调整种子排列顺序,两次播种孔洞重合,降低漏播率,三层分选种子播种装置,层层分选,提高播种精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容纳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种子分解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正反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牵引机架;2、旋耕机;3、开沟犁;4、刮土板;5、种子分拣装置;6、播种管;7、车轮;8、镇土器;9、安装板;10、容纳箱;11、传动轮;12、变速箱;13、正反转装置;14、第一斜齿轮;15、第二斜齿轮;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第三锥齿轮;19、传动齿轮;20、内传动杆;21、第四锥齿轮;22、第五锥齿轮;23、转动杆;24、种子分解盒;25、种子分解器;26、第一种板;27、第二种板;28、第三种板;29、种槽;30、漏孔;31、外齿轮;3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包括牵引机架1、旋耕机2、开沟犁3、刮土板4、种子分拣装置5、播种管6、车轮7、镇土器8和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架1,牵引机架1采用三点悬挂式与拖拉机的后方相牵引连接,安装板9偏向牵引机架1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耕机2,旋耕机2的后方两侧均设置有开沟犁3,旋耕机2的后方设置有刮土板4,且刮土板4呈垂直设置卡嵌于安装板9的内部,安装板9的另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嵌有种子分拣装置5,种子分拣装置5的底端连接有播种管6,播种管6的两侧部分均设置有车轮7,播种管6的一侧设置有镇土器8。进一步的,种子分拣装置5包括容纳箱10,容纳箱10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轮11,传动轮11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变速箱12,且变速箱12位于容纳箱10的内部,变速箱12的底端两侧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正反转装置13,且正反转装置13呈镜像对立设置,正反转装置13包括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和第三锥齿轮18,第一斜齿轮14为1/3缺齿,第二斜齿轮15为2/3缺齿,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第一锥齿轮16和第三锥齿轮18位于同一水平传动杆上,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架(1)、旋耕机(2)、开沟犁(3)、刮土板(4)、种子分拣装置(5)、播种管(6)、车轮(7)、镇土器(8)和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架(1),所述牵引机架(1)采用三点悬挂式与拖拉机的后方相牵引连接,所述安装板(9)偏向牵引机架(1)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耕机(2),所述旋耕机(2)的后方两侧均设置有开沟犁(3),所述旋耕机(2)的后方设置有刮土板(4),且刮土板(4)呈垂直设置卡嵌于安装板(9)的内部,所述安装板(9)的另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嵌有种子分拣装置(5),所述种子分拣装置(5)的底端连接有播种管(6),所述播种管(6)的两侧部分均设置有车轮(7),所述播种管(6)的一侧设置有镇土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架(1)、旋耕机(2)、开沟犁(3)、刮土板(4)、种子分拣装置(5)、播种管(6)、车轮(7)、镇土器(8)和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架(1),所述牵引机架(1)采用三点悬挂式与拖拉机的后方相牵引连接,所述安装板(9)偏向牵引机架(1)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耕机(2),所述旋耕机(2)的后方两侧均设置有开沟犁(3),所述旋耕机(2)的后方设置有刮土板(4),且刮土板(4)呈垂直设置卡嵌于安装板(9)的内部,所述安装板(9)的另一侧表面顶端固定嵌有种子分拣装置(5),所述种子分拣装置(5)的底端连接有播种管(6),所述播种管(6)的两侧部分均设置有车轮(7),所述播种管(6)的一侧设置有镇土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分拣装置(5)包括容纳箱(10),所述容纳箱(10)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轮(11),所述传动轮(11)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变速箱(12),且变速箱(12)位于容纳箱(10)的内部,所述变速箱(12)的底端两侧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正反转装置(13),且正反转装置(13)呈镜像对立设置,所述正反转装置(13)包括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和第三锥齿轮(18),所述第一斜齿轮(14)为1/3缺齿,所述第二斜齿轮(15)为2/3缺齿,所述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第一锥齿轮(16)和第三锥齿轮(18)位于同一水平传动杆上,所述变速箱(12)、第一斜齿轮(14)和第一锥齿轮(16)转动为正转,所述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相啮合带动第三锥齿轮(18)转动,第三锥齿轮(18)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锥齿轮(16)的转动方向相反为反转,所述第一斜齿轮(14)和第二斜齿轮(15)的底部均外切有传动齿轮(1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妮妮焦培林侯祥山沈佩任林管殿柱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金妮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