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轴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99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轴防水结构,属于精密主轴技术领域,其包括主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前轴承端盖、后轴承端盖、前防水端盖、后防水端盖及轴承套,所述主轴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外部设置有轴承套,所述第一轴承与前轴承端盖相连,所述前轴承端盖上设置有前防水盖,所述前轴承端盖与前防水端盖之间设置有迷宫气封结构,所述迷宫气封结构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后防水端盖与后轴承端盖,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后防水端盖相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后轴承端盖相连接,所述后轴承端盖与后防水端盖之间设置有迷宫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轴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轴防水结构,属于精密主轴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发展,机械加工业日新月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所加工的产品精度高,速度快,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应用于加工中心的主轴失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主轴前端安装有切削铣刀,对工件进行金属铣削加工时伴有大量的冷却液对刀头进行冲洗,目前主要存在寿命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轴进水,轴承烧坏导致整个轴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水结构的主轴,使轴的使用寿命能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防水结构,其包括主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前轴承端盖、后轴承端盖、前防水端盖、后防水端盖及轴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外部设置有轴承套,所述第一轴承与前轴承端盖相连,所述前轴承端盖上设置有前防水盖,所述前轴承端盖与前防水端盖之间设置有迷宫气封结构,所述迷宫气封结构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二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后防水端盖与后轴承端盖,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后防水端盖相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后轴承端盖相连接,所述后轴承端盖与后防水端盖之间设置有迷宫防水结构,所述后轴承端盖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轴承套上设置有第一气路,所述前轴承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气路与第三气路,所述进气口、第一气路、第二气路、第三气路、迷宫气封结构及出气口依次相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套与前轴承端盖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防水端盖与主轴之间设置有气封紧定螺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防水端盖上设置有抛水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防水端盖上靠近出气口的位置上设置有两排防水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前防水端盖的侧面设计有若干个扒气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改进后前后密封效果都很好,有效保护电机不进水,轴承使用寿命达到理想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轴承端盖的俯视图。图3为前轴承端盖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轴、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前轴承端盖、5-前防水端盖、6-后轴承端盖、7-后防水端盖、8-轴承套、9-并紧螺母、10-迷宫防水结构、11-迷宫气封结构、12-气封紧定螺钉、13-进气口、14-第一气路、15-第二气路、16-第三气路、17-出气口、5.1-防水槽、5.2-扒气槽、7.1-抛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按照图示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主轴防水结构,包括主轴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前轴承端盖4、后轴承端盖6、前防水端盖5、后防水端盖7及轴承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的外部设置有轴承套8,所述第一轴承2与前轴承端盖4相连,所述前轴承端盖4上设置有前防水端盖5,所述前轴承端盖4与前防水端盖5之间设置有迷宫气封结构11,所述迷宫气封结构11上设置有出气口17,所述主轴1的后端设置有后防水端盖7与后轴承端盖6,所述主轴1上且位于后防水端盖7的一侧设置有并紧螺母9,所述后轴承端盖6与后防水端盖7之间设置有迷宫防水结构10,所述后轴承端盖6上设置有进气口13,所述轴承套8上设置有第一气路14,所述前轴承端盖4上设置有第二气路15与第三气路16,所述进气口13、第一气路14、第二气路15、第三气路16、迷宫气封结构11及出气口17依次相通。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套8与前轴承端盖4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套8与后轴承端盖6之间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水端盖5与主轴1之间设置有气封紧定螺钉。进一步的,所述后防水端盖7上设置有抛水槽7.1。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水端盖5上靠近出气口17的位置上设置有两排防水槽5.1。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水端盖5的侧面设计有若干个扒气槽5.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次防水结构主要采取气封原理,在住1轴的后端进气口17处接入一个0.2MP的气源,通过第一气路14、第二气路15、第三气路16、迷宫气封结构11及出气口17。前防水端盖5侧面设计有若干个扒气槽5.2,其功能是在高速旋转时能将气流向出气口吸气。前防水端盖5上设计有两个防水槽5.1,当外部水压冲到缝口上时,被高速旋转的防水槽5.1档住并将水摔出,第二个防水槽5.1又进行一双从保护,同时迷宫气封结构11的气道内部有气压,从而起到了防水效果。主轴1的后端相对前端进水的机会要小一点,但也设计了迷宫防水结构12,确保后端的防水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轴防水结构,包括主轴(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前轴承端盖(4)、后轴承端盖(6)、前防水端盖(5)、后防水端盖(7)及轴承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的外部设置有轴承套(8),所述第一轴承(2)与前轴承端盖(4)相连,所述前轴承端盖(4)上设置有前防水端盖(5),所述前轴承端盖(4)与前防水端盖(5)之间设置有迷宫气封结构(11),所述迷宫气封结构(11)上设置有出气口(17),所述主轴(1)的后端设置有后防水端盖(7)与后轴承端盖(6),所述主轴(1)上且位于后防水端盖(7)的一侧设置有并紧螺母(9),所述后轴承端盖(6)与后防水端盖(7)之间设置有迷宫防水结构(10),所述后轴承端盖(6)上设置有进气口(13),所述轴承套(8)上设置有第一气路(14),所述前轴承端盖(4)上设置有第二气路(15)与第三气路(16),所述进气口(13)、第一气路(14)、第二气路(15)、第三气路(16)、迷宫气封结构(11)及出气口(17)依次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轴防水结构,包括主轴(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前轴承端盖(4)、后轴承端盖(6)、前防水端盖(5)、后防水端盖(7)及轴承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上设置有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2)与第二轴承(3)的外部设置有轴承套(8),所述第一轴承(2)与前轴承端盖(4)相连,所述前轴承端盖(4)上设置有前防水端盖(5),所述前轴承端盖(4)与前防水端盖(5)之间设置有迷宫气封结构(11),所述迷宫气封结构(11)上设置有出气口(17),所述主轴(1)的后端设置有后防水端盖(7)与后轴承端盖(6),所述主轴(1)上且位于后防水端盖(7)的一侧设置有并紧螺母(9),所述后轴承端盖(6)与后防水端盖(7)之间设置有迷宫防水结构(10),所述后轴承端盖(6)上设置有进气口(13),所述轴承套(8)上设置有第一气路(14),所述前轴承端盖(4)上设置有第二气路(15)与第三气路(16),所述进气口(13)、第一气路(14)、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义银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