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872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金属外壳、设置在金属外壳一侧的盖体、设置在金属外壳内部的两个电流断路器以及电连接在电流断路器上的电缆线;金属外壳外接接地保护线,金属外壳的顶端和底端开设有供电缆线通过的电线孔;金属外壳靠近电流断路器操作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缺口的边缘固定有与缺口形状相同的框体,盖体转动连接在框体上。本发能够方便解决张量CSAMT野外发射时手工交替接换线费时费力、线路磨损消耗及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张量CSAMT勘探野外发射端采用双向异步发射模式,而发射机输出端口每次仅能连接一组发射线,再连接另一方向的发射线时,需要人工手动重新连接线缆,由于野外张量CSAMT勘探测量工作一天常常需要不同方向来回多次变换发射,以往依靠人工手动拆线、接线,既费时又费力,其次线头接触不牢靠容易发生漏电危险,另外对线的接头磨损和消耗也较大,国内目前也没有专门的转换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能够方便解决张量CSAMT野外发射时手工交替接换线费时费力、线路磨损消耗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包括金属外壳、设置在金属外壳一侧的盖体、设置在金属外壳内部的两个电流断路器以及电连接在电流断路器上的电缆线;金属外壳外接接地保护线,金属外壳的顶端和底端开设有供电缆线通过的电线孔;金属外壳靠近电流断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1)、设置在金属外壳(1)一侧的盖体(2)、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部的两个电流断路器(3)以及电连接在电流断路器(3)上的电缆线(4);金属外壳(1)外接接地保护线,金属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开设有供电缆线(4)通过的电线孔(13);金属外壳(1)靠近电流断路器(3)操作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1),缺口(11)的边缘固定有与缺口(11)形状相同的框体(21),盖体(2)转动连接在框体(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1)、设置在金属外壳(1)一侧的盖体(2)、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部的两个电流断路器(3)以及电连接在电流断路器(3)上的电缆线(4);金属外壳(1)外接接地保护线,金属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开设有供电缆线(4)通过的电线孔(13);金属外壳(1)靠近电流断路器(3)操作侧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1),缺口(11)的边缘固定有与缺口(11)形状相同的框体(21),盖体(2)转动连接在框体(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1)靠近盖体(2)的侧壁开设有容纳槽(211),容纳槽(211)内设置有对转动后的盖体进行固定的定位组件(22),盖体(2)靠近框体(21)的两端固定有与定位组件(22)配合的配合块(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发射线分离转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11)靠近盖体(2)的一端为半径小与容纳槽(211)的通孔(212);所述定位组件(22)包括滑动连接在容纳槽(211)内的滑动块(222)以及带动滑动块(222)向靠近通孔(212)方向运动的弹性件;所述滑动块(222)靠近通孔(212)的一侧固定有能够伸出通孔(212)的定位块(223),且定位块(223)伸出通孔(212)的部分为圆弧面;所述配合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鱼鹏亮刘建利屈挺陈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