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5700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敏电阻探测蓄电池的温度,以及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实现了对蓄电池的状态监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CAN通信结构,实现了计算机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能够对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蓄电池的短路和短路故障,避免了蓄电池故障引起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温度和电压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蓄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电池老化、短路和断路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是影响蓄电池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造成起火,对使用者造成生命威胁,所以对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实现了对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包括放电控制模块、电压信号输入模块、+5V电源模块、温度信号输入模块、AD转换模块、CAN通信模块、隔离电源模块、+3.3V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电压信号输入模块、+5V电源模块和放电控制模块均与蓄电池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分别与AD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5V电源模块分别与+3.3V电源模块和隔离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与CAN通信模块连接,所述+3.3V电源模块分别与温度信号输入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控制模块、电压信号输入模块、+5V电源模块、温度信号输入模块、AD转换模块、CAN通信模块、隔离电源模块、+3.3V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n所述电压信号输入模块、+5V电源模块和放电控制模块均与蓄电池E1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分别与AD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5V电源模块分别与+3.3V电源模块和隔离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与CAN通信模块连接,所述+3.3V电源模块分别与温度信号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CAN通信模块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电压信号输入模块和温度信号输入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控制模块、电压信号输入模块、+5V电源模块、温度信号输入模块、AD转换模块、CAN通信模块、隔离电源模块、+3.3V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压信号输入模块、+5V电源模块和放电控制模块均与蓄电池E1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分别与AD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5V电源模块分别与+3.3V电源模块和隔离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与CAN通信模块连接,所述+3.3V电源模块分别与温度信号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CAN通信模块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电压信号输入模块和温度信号输入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E1的电极上固定有热敏电阻Re1,所述蓄电池E1的正极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连接,所述蓄电池E1的负极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第2引脚和第4引脚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e1的一端与接线端子J1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e1的另一端与接线端子J1的第6引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1引脚分别与保险管FU1的一端和保险管FU2的一端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2引脚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肖特基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二正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控制模块包括热保护开关KSD,所述热保护开关KSD的一端分别与保险管FU1的另一端、肖特基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热保护开关KSD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3、二极管D2的负极和控制模块中控制芯片U1的PA0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AD转换模块中AD转换芯片U3的AIN2引脚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和接地电容C3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PA3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5V电源模块包括二极管D5,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保险管FU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极性电容C6的正极和稳压芯片U2的Vin引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2的Vout引脚为+5V电压输出端,所述稳压芯片U2的Vout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C7的正极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6的负极、稳压芯片U2的GND引脚、极性电容C7的负极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压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14和电阻R15,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接线端子J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和AD转换芯片U3的AIN1引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4引脚、电阻R15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17,所述电阻R17的一端分别与接线端子J1的第5引脚、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11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3.3V电源模块中稳压芯片U6的OUT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PA1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分别与接地电容C12和AD转换芯片U3的AIN0引脚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的第6引脚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模块包括AD转换芯片U3,所述AD转换芯片U3的AVDD引脚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6的OUT引脚连接,所述AD转换芯片U3的AVSS引脚分别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D转换芯片U3的DIN引脚分别与接地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强王志贺夏忠臣何成宝王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