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641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包括外壳和手柄,外壳表面的一侧设有显示屏、控制按钮和指示灯;外壳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电池盒盖,通讯接口以及电源接口;外壳内设有反应仓、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温度控制板、光电倍增管、控制主板以及电池;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与反应仓并排设置;光电倍增管设于反应仓内,控制主板设于反应仓的一侧,与外壳底部固定,控制主板上方设有电池;温度控制板设置在反应仓和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廉,操作方便,非专业人员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和维护;能完全实现水质连续自动化急性毒性监测,灵敏度与国标的发光细菌法相当,为突发环境事故提供预警,极大减少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质综合毒性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水质毒性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高污染企业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污染物之间通过拮抗和抑制作用,导致污染物综合毒性更加复杂,使得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也面临极大的挑战,要求毒性测试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传统的毒性检测技术,比如蚕豆根尖毒性测试、斑马鱼和大型蚤水质毒性检测,检测时间长、费用高、操作繁琐,不适宜现场快速反应测试,不能为突发水污染进行检测。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多采用微生物作为指示生物分析水质毒性,其中发光细菌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操作方便,适于在线监测和现场测试。发光细菌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波长在450~490nm之间的可见荧光,而在污染物影响下发光强度会减弱,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法利用灵敏的光电测量系统测定毒物对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发光细菌检测水质毒性,目前已开发出多款商品化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器和试剂,价格昂贵、维修不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手柄(2),所述的手柄(2)设置在外壳(1)底部;所述外壳(1)表面的一侧设有显示屏(101)、控制按钮(102)和指示灯(103);所述的显示屏(101)用于显示测试温度以及测试数据;所述的控制按钮(102)设于显示屏(101)的下方,用于设置测试需要的温度;所述的指示灯(103)设于控制按钮的一侧,用于显示装置内部的加热状态;所述外壳(1)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电池盒盖(104),通讯接口(105)以及电源接口(106);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反应仓(3)、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温度控制板(5)、光电倍增管(6)、控制主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手柄(2),所述的手柄(2)设置在外壳(1)底部;所述外壳(1)表面的一侧设有显示屏(101)、控制按钮(102)和指示灯(103);所述的显示屏(101)用于显示测试温度以及测试数据;所述的控制按钮(102)设于显示屏(101)的下方,用于设置测试需要的温度;所述的指示灯(103)设于控制按钮的一侧,用于显示装置内部的加热状态;所述外壳(1)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电池盒盖(104),通讯接口(105)以及电源接口(106);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反应仓(3)、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温度控制板(5)、光电倍增管(6)、控制主板(7)以及电池(8);所述的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与反应仓(3)并排设置,反应仓(3)与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的顶部伸出外壳(1),反应仓(3)和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的顶部设有活动盖板(9);所述的光电倍增管(6)设于反应仓(3)内,所述的控制主板(7)设于反应仓(3)的一侧,与外壳(1)底部固定,控制主板(7)上方设有电池;所述的温度控制板(5)设置在反应仓(3)和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的底部;所述的电池(8)分别与控制主板(7)和温度控制板(5)电性连接,用于为整个装置供电;所述的光电倍增管(6)与控制主板(7)信号连接,用于反应仓(3)内的微弱光测量;所述的温度控制板(5)与控制主板(7)信号连接,用于对反应仓(3)和生物敏感元件储备仓(4)进行温度控制;所述的控制主板(7)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通讯接口(105)和电源接口(106),用于接收并存储检测数据,并将检测结果于显示屏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质急性毒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主板(7)包括单片机和存储器,所述的存储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单片机与通讯接口(105)和电源接口(106)连接;所述的单片机与显示屏(101)、控制按钮(102)和指示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杨邻蜀杨天舜姚佳妮朱珠王浩钧胡志新许海波罗明汉颜萍丁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