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属于物料烘干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包括仓体,仓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湿仓区、烘干区和干仓区,湿仓区底部为漏斗状,设有出料口A;烘干区靠近出料口A的一侧设有风出口;烘干区的底部设有分风罩;分风罩为倒锥形,分风罩包括筋条,筋条呈圆周阵列均匀排布;筋条内部中空,筋条内部设有加强片;分风罩的两端分别与环形风管相连,环形风管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分风罩的下方设有干仓区,干仓区底部设有出料口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操作便捷,使得物料烘干均匀,大幅度降低了烘干系统的热能消耗,提高了物料的烘干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
本技术涉及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属于物料烘干
技术介绍
物料在干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物料与水分的结合状态是决定干燥难易度的因素,同时也决定了能量消耗水平和在干燥机设备内部所停留时间的长短。这种情况是跟烘干设备的选型密不可分的。比如说,对于一些比较不易干燥的物料来说,主要是应该给予较长时间的停留时间,而不是将外部干燥条件进行加强。其次就是物料的形态。物料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比如说常见的有大型的成型木材,陶瓷制品或者是其他一些片状、纤维状、颗粒状甚至是液体状物料。这些都可以作为工业上需要干燥的物料。所以,选择烘干设备还应该根据物料的形态进行考虑。再次就是看物料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特性。物料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一般有密度,堆密度,热容以及物料的粘附性等等。特别是粘附性的高低,它对烘干设备的工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当粘附性很严重时,干燥过程是无法进行的。在耐火材料行业、钢铁行业、采矿及矿物加工等行业,经常用到颗粒物料或者球体原料,在使用之前需要对物料进行烘干并且烘匀才能使用。烘干设备的选择很关键,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现有的颗粒/球体烘干仓,基本使用底部鼓风,顶部抽风的设计,仓体内部中空并无其他特殊设计。现有烘干仓的缺点主要是存在物料烘干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其设计科学合理,操作便捷,使得物料烘干均匀,大幅度降低了烘干系统的热能消耗,提高了物料的烘干合格率。本技术所述的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包括仓体,仓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湿仓区、烘干区和干仓区,湿仓区底部为漏斗状,设有出料口A;烘干区靠近出料口A的一侧设有风出口;烘干区的底部设有分风罩;分风罩为倒锥形,分风罩包括筋条,筋条呈圆周阵列均匀排布;筋条内部中空,筋条内部设有加强片;分风罩的两端分别与环形风管相连,环形风管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分风罩的下方设有干仓区,干仓区底部设有出料口B。优选的,在湿仓区顶部的上方设有皮带机,用于自动将物料输送至仓体内。优选的,湿仓区的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架。优选的,每根筋条的顶角为90°。优选的,分风罩的顶角为90°。优选的,筋条的数量为偶数个,如8个,10个,12个等。优选的,干仓区的底部为漏斗状。优选的,分风罩的筋条端部与仓体通过卡槽连接。优选的,仓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柱。优选的,每根筋条内部设有4-8片加强片。本技术中,采用三级分区设计,湿仓区的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先下落至烘干区。热风通过环形风管端部设有的热风进口进入分风罩,分风罩上均匀分布的筋条,使得穿过筋条缝隙的风量相当,阻力相当,从而使得烘干区的物料被烘干得均匀;另外,筋条内部中空,筋条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片,加强片一方面起到稳固筋条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进入筋条内部的热风被分散均匀。烘干区的物料被热风烘干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分风罩筋条间的缝隙下落至干仓区。干仓区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出料口B处。待一段时间之后,将烘干后的物料放出待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针对现有烘干塔/烘干仓物料烘干不均匀的问题,采取三级分区设计,并在烘干区按照物料堆积的形状设计分风罩,分风罩的缝隙也经过精确设计,使得每个出风缝隙和料层上沿的距离相等,进而使得进入的热风在仓体内所走的路径均匀一致,阻力一致,从而保证仓体内料层内部热风均匀通过,解决烘干不均匀的问题。(2)本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烘干系统的热能消耗,提高物料的烘干合格率;目前传统烘干设计热利用率普遍在50%左右,而本技术热能利用率能够达到90%以上;传统烘干设备的物料烘干率(含水量1%以下为烘干合格)在75%左右,而本技术烘干合格率能够稳定达到98%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风罩的立体图;图3是分风罩的主视图;图4是分风罩的仰视图;图5是分风罩的俯视图;图中:1、仓体;2、皮带机;3、湿仓区;4、出料口A;5、风出口;6、烘干区;7、分风罩;8、环形风管;9、热风进口;10、干仓区;11、出料口B;12、支撑柱;13、三角支架;14、筋条;15、加强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其并不限制本技术的实施。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包括仓体1,仓体1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湿仓区3、烘干区6和干仓区10,湿仓区3底部为漏斗状,设有出料口A4;烘干区6靠近出料口A4的一侧设有风出口5;烘干区6的底部设有分风罩7;分风罩7为倒锥形,分风罩7包括筋条14,筋条14呈圆周阵列均匀排布;筋条14内部中空,筋条14内部设有加强片15;分风罩7的两端分别与环形风管8相连,环形风管8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9;分风罩7的下方设有干仓区10,干仓区10底部设有出料口B11。所述湿仓区2的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架13。每根筋条14的顶角为90°。所述分风罩7的顶角为90°。所述筋条14的数量为8个。所述干仓区10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分风罩7的筋条14端部与仓体1通过卡槽连接。所述仓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柱12。每根筋条14内部设有6片加强片15。本技术中,采用三级分区设计,湿仓区3的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先下落至烘干区6。热风通过环形风管8端部设有的热风进口9进入分风罩7,分风罩7上均匀分布的筋条14,使得穿过筋条14缝隙的风量相当,阻力相当,从而使得烘干区6的物料被烘干得均匀;另外,筋条14内部中空,筋条14内部设有多个加强片15,加强片15一方面起到稳固筋条14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进入筋条14内部的热风被分散均匀。烘干区6的物料被热风烘干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分风罩7筋条14间的缝隙下落至干仓区10。干仓区10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出料口B11处。待一段时间之后,将烘干后的物料放出待用。实施例2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湿仓区3顶部的上方设有皮带机2。所述筋条14的数量为10个。所述分风罩7的筋条14端部通过焊接方式与仓体1固定连接。每根筋条14内部设有4片加强片15。本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烘干系统的热能消耗,提高物料的烘干合格率。本技术热能利用率能够达到90%以上;烘干合格率能够稳定达到98%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1),仓体(1)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湿仓区(3)、烘干区(6)和干仓区(10),湿仓区(3)底部为漏斗状,设有出料口A(4);烘干区(6)靠近出料口A(4)的一侧设有风出口(5);烘干区(6)的底部设有分风罩(7);分风罩(7)为倒锥形,分风罩(7)包括筋条(14),筋条(14)呈圆周阵列均匀排布;筋条(14)内部中空,筋条(14)内部设有加强片(15);分风罩(7)的两端分别与环形风管(8)相连,环形风管(8)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9);分风罩(7)的下方设有干仓区(10),干仓区(10)底部设有出料口B(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1),仓体(1)从上至下依次分为湿仓区(3)、烘干区(6)和干仓区(10),湿仓区(3)底部为漏斗状,设有出料口A(4);烘干区(6)靠近出料口A(4)的一侧设有风出口(5);烘干区(6)的底部设有分风罩(7);分风罩(7)为倒锥形,分风罩(7)包括筋条(14),筋条(14)呈圆周阵列均匀排布;筋条(14)内部中空,筋条(14)内部设有加强片(15);分风罩(7)的两端分别与环形风管(8)相连,环形风管(8)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9);分风罩(7)的下方设有干仓区(10),干仓区(10)底部设有出料口B(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其特征在于:在湿仓区(3)顶部的上方设有皮带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或球体材料烘干仓,其特征在于:湿仓区(3)的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架(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友,张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贝利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盛日奥鹏环保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