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44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采灌装置,涉及能源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采水管,采水管的外圈套接有凹槽套筒,采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环,球环内设有堵塞球,凹槽套筒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回灌管,回灌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回灌活动透管,回灌活动透管的内圈套接有固定管。通过设置采水管,采水管与回灌管一体化连接,在进行采水时,潜水泵向上吸出热源流体,此时球环在压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和固定管内圈堵塞,进行采水操作,在回灌操作时,向球环顶部抛入堵塞球,采水管堵塞,此时固定管内有流体经过,流体将堵塞球连同采水管向下移动,使得回灌活动透管畅通即可,两部操作利用同一装置即可同时完成,节约经济,简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采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能源工程
,具体为一种地热采灌装置。
技术介绍
地热井,指的是井深3500米左右的地热能或水温大于30℃的温泉水来进行发电的方法和装置,地热分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高于150℃,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高温地热;90℃~150℃,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高于25℃、低于90℃,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目前地热井采灌井均为单独管柱井结构,采水井用采水管柱,回灌井用回灌管柱,现有的采水回灌装置还存在如下不足:1、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采水操作和回灌操作一般采用两个独立的管道,造成需要在预先安装时开挖两个管槽,两个管槽所带来的额外附加诸多部件,造成材料的浪费,单独分开的管道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使得地热资源所经过的管材路径增加,面积增加,使得淤积物同时增加,提升地热采集装置的污浊性降低使用寿命;2、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管道连接箍紧装置一般采用简单箍接的方式,但采集管一般为竖直的长管体,长管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重力影响,下端管体将上端连接管下坠,单点单线的箍接方式存在一定脱落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具备两部操作利用同一装置即可同时完成,节约经济,简化操作,竖直管体的连接处具有双重箍接保证,避免长管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重力影响脱落等优点,解决了,两个管槽所带来的额外附加诸多部件,造成材料的浪费,下端管体将上端连接管下坠,单点单线的箍接方式存在一定脱落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两部操作利用同一装置即可同时完成,节约经济,简化操作,竖直管体的连接处具有双重箍接保证,避免长管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重力影响脱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包括采水管,所述采水管的外圈套接有凹槽套筒,所述采水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环,所述球环内设有堵塞球,所述凹槽套筒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回灌管,所述回灌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回灌活动透管,所述回灌活动透管的内圈套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部通过箍环组件套接有输出管,所述凹槽套筒外圈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部位于球环的底部,所述箍环组件包括阴折环和阳折环,所述阴折环和阳折环之间设有异形棱,所述异形棱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一端均和阴折环的一侧搭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异形棱包括主棱体,所述主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所述主棱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和阳折环一侧底部搭接的第二软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阴折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和阳折环卡扣的第一软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采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管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和回灌活动透管内壁的顶部搭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地热采灌装置,通过设置采水管,采水管与回灌管一体化连接,在进行采水时,潜水泵向上吸出热源流体,此时球环在压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和固定管内圈堵塞,进行采水操作,在回灌操作时,向球环顶部抛入堵塞球,采水管堵塞,此时固定管内有流体经过,流体将堵塞球连同采水管向下移动,使得回灌活动透管畅通即可,两部操作利用同一装置即可同时完成,节约经济,简化操作。2、该地热采灌装置,通过设置异形棱,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和阳折环一侧底部搭接,阳折环和固定环固定连接,使得竖直管体的连接处具有双重箍接保证,避免长管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重力影响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采水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回灌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箍环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采水管;11、凹槽套筒;12、球环;13、堵塞球;2、回灌管;3、回灌活动透管;4、固定管;41、限位环;5、输出管;6、箍环组件;61、阴折环;611、第一软棱;62、阳折环;63、异形棱;631、主棱体;632、第一弹性板;633、第二弹性板;64、第二软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包括采水管1,所述采水管1的外圈套接有凹槽套筒11,所述采水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环12,所述球环12内设有堵塞球13,所述凹槽套筒11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回灌管2,所述回灌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回灌活动透管3,所述回灌活动透管3的内圈套接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的顶部通过箍环组件6套接有输出管5,所述凹槽套筒11外圈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部位于球环12的底部,所述箍环组件6包括阴折环61和阳折环62,所述阴折环61和阳折环62之间设有异形棱63,所述异形棱63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弹性板632和第二弹性板633。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板632和第二弹性板633的一端均和阴折环61的一侧搭接,所述异形棱63包括主棱体631,所述主棱体6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632和第二弹性板633,所述主棱体63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和阳折环62一侧底部搭接的第二软棱64,所述阴折环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和阳折环62卡扣的第一软棱611。本实施方案中,向下按压第二软棱64即可将阳折环62向上移动,向上拉动第一软棱611即可抽出阳折环62即可拆卸,反向操作即可安装。具体的,所述采水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泵。具体的,所述固定管4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1,所述限位环41的顶部和回灌活动透管3内壁的顶部搭接。本实施方案中,限位环41避免活动的回灌活动透管3脱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在进行采水时,潜水泵向上吸出热源流体,此时球环12在压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和固定管4内圈堵塞,进行采水操作,在回灌操作时,向球环12顶部抛入堵塞球13,采水管1堵塞,此时固定管4内有流体经过,流体将堵塞球13连同采水管1向下移动,使得回灌活动透管3畅通即可,在拆卸箍环组件6时候,向下按压第二软棱64即可将阳折环62向上移动,向上拉动第一软棱611即可抽出阳折环62。综上所述,该地热采灌装置,通过设置采水管1,采水管1与回灌管2一体化连接,在进行采水时,潜水泵向上吸出热源流体,此时球环12在压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和固定管4内圈堵塞,进行采水操作,在回灌操作时,向球环12顶部抛入堵塞球13,采水管1堵塞,此时固定管4内有流体经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包括采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水管(1)的外圈套接有凹槽套筒(11),所述采水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环(12),所述球环(12)内设有堵塞球(13),所述凹槽套筒(11)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回灌管(2),所述回灌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回灌活动透管(3),所述回灌活动透管(3)的内圈套接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的顶部通过箍环组件(6)套接有输出管(5),所述凹槽套筒(11)外圈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部位于球环(12)的底部,所述箍环组件(6)包括阴折环(61)和阳折环(62),所述阴折环(61)和阳折环(62)之间设有异形棱(63),所述异形棱(63)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弹性板(632)和第二弹性板(6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包括采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水管(1)的外圈套接有凹槽套筒(11),所述采水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环(12),所述球环(12)内设有堵塞球(13),所述凹槽套筒(11)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回灌管(2),所述回灌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回灌活动透管(3),所述回灌活动透管(3)的内圈套接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4)的顶部通过箍环组件(6)套接有输出管(5),所述凹槽套筒(11)外圈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部位于球环(12)的底部,所述箍环组件(6)包括阴折环(61)和阳折环(62),所述阴折环(61)和阳折环(62)之间设有异形棱(63),所述异形棱(63)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弹性板(632)和第二弹性板(6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632)和第二弹性板(6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春赵阳焦雅岚杨显中
申请(专利权)人: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