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226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包括手柄内壳,所述手柄内壳下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手柄内壳的连接处设有流体入口,所述延伸部包括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之间通过隔板连接,该隔板将流体入口分隔成前入口和后入口,所述左延伸部包括设于隔板一端的前后两侧的第一前臂和第一后臂,所述右延伸部包括设于隔板另一端的前后两侧的第二前臂和第二后臂,所述第一前臂和第二前臂通过隔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吹风机工作时,流体入口外侧的风分别沿隔板的前后两侧导向前入口和后入口,避免隔板前后两侧风相互干扰产生紊流现象,使得吸风更顺畅,提高吸风效率,增强吹风机的吹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吹风机
,具体涉及一种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
技术介绍
吹风机的基本原理是将气体席卷于机体内部,经过调温、调速以后用于吹发、烘干或者除尘等领域,吹风机主要由主体和手柄构成,通常在手柄上设置流体入口,在主体上设置流体出口。传统的吹风机工作时,流体入口外侧的风会从四周被吸入流体入口内,在这个过程中,四周的风会在流体入口下方汇合,相互干扰产生紊流现象,造成吸风不顺畅,吸风效率低,影响吹风机的吹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能在吹风机工作时,避免流体入口外侧四周的风相互干扰产生紊流现象,使得吸风更顺畅,提高吸风效率,增强吹风机的吹风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包括手柄内壳,所述手柄内壳下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手柄内壳的连接处设有流体入口,所述延伸部包括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之间通过隔板连接,该隔板将流体入口分隔成前入口和后入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内壳,所述手柄内壳下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手柄内壳的连接处设有流体入口,所述延伸部包括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之间通过隔板连接,该隔板将流体入口分隔成前入口和后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内壳,所述手柄内壳下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手柄内壳的连接处设有流体入口,所述延伸部包括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之间通过隔板连接,该隔板将流体入口分隔成前入口和后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延伸部包括设于隔板一端的前后两侧的第一前臂和第一后臂,所述右延伸部包括设于隔板另一端的前后两侧的第二前臂和第二后臂,所述第一前臂和第二前臂通过隔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臂、第二前臂和隔板之间围合形成前导风槽,所述第一后臂、第二后臂和隔板之间围合形成后导风槽,所述前导风槽和后导风槽分别与前入口和后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风槽和后导风槽均呈喇叭状设置,所述前导风槽和后导风槽由下往上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的进气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臂、第二前臂和隔板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